贪官难逃计中计
万历十二年冬,腊月,大雪纷飞。
刑部侍郎丘橓家此时正张灯结彩,准备迎娶新纳的小妾,这时候副都御使邹元标提着贺礼一瘸一拐地赶到,他把丘橓拉到一边悄声说:“丘大人,戚继光回来了,我听说这人可在做蓟州总兵时贪污了不少的银子,咱们是不是参他一本?”丘橓听了激动起来:“张居正一倒,我正要找他戚继光的晦气呢,看还有谁护着他!”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四月份,万历皇帝突然翻脸,他先是将手握重兵的蓟州总兵戚继光调任广州总兵,然后对刚去世不久的恩师张居正下手,不光抄了张家,还全盘否定万历新政,弄得天怒人怨,大明王朝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万历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为贪婪成性,他反而对抄家情有独钟,只要听说哪个是“贪官”,他立马就会同意去抄家。
邹元标之所以举报戚继光,那是因为在张居正当政时期他曾讥讽时政被张居正贬官,备受打击,今年万历推翻新政才将他召回京城重新任命当了副都御使。邹元标算得上是最恨张居正的人其中之一,因为反对张居正在父亲去世时不回家守孝三年,被张居正痛打了一百大板子,落下了腿残的终身毛病。而戚继光却是张居正的“死党”,在张居正活着时也一直重用并护着他。
丘橓被人称为“抄家侍郎”,和邹元标一样在张居正活着时也一直受到排挤,也就在去年他给万历上了一道大太监冯保贪污的奏疏,正合了万历的心思,因此才得到重用,不光让他抄了冯保的家,还在今年四月又让他与大太监张诚一起抄了张居正的家。
丘橓的突然得势让他忘乎所以,官场上的一些人也开始巴结他,特别是地方上的一些小官也纷纷投靠到他的门下。丘橓恨死了张居正,在他眼里戚继光是张居正最有力的支持者,因此扳倒戚继光一直是他的梦想,但却苦于找不到把柄。现在见邹元标主动找上门来,俩人当即一拍即合,然后丘橓就上了一道奏疏给万历,说戚继光在做蓟州总兵时贪污了二百万两白银藏在京城的私舍里,请求抄戚继光的家。
这时候的戚继光刚从广州总兵的任上被召回京述职,因为当时去广州过于匆忙,没有带走家眷,全家人仍然住在京城里。尝到抄家甜头的万历马上答应了丘橓,并问丘橓派何人与他一起去最合适,丘橓连想也没想就说:“臣举荐副都御使邹元标。”丘橓本来还想说一说举荐此人的原因,万历却打住了他的话说:“你是说邹元标啊,我知道,此人受尽了张居正的打击,派他去我最放心。”
丘橓与邹元标接旨后迅速赶到了戚继光位于京城槐树胡同的家,到那一看,只见家中一片凄凉,戚继光正站在院中叹气。
原来自从张居正死后,朝政荒废,国库空虚,军饷都发不出去。爱兵如子的戚继光不光把自己的饷银发给了将士,还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充作军饷,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跟随他的将士和全家老少几十张嘴,他只有叹气了。
丘橓与邹元标来到念了圣旨,然后一摆手让士兵抄家。但一天忙活下来却只找到了不足百两银子,这让丘橓大为震惊,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四月份他曾举报张居正贪污了二百万两白银,但挖地三尺也只找到十万两,当时万历还以为是张居正藏匿起来了,现在说戚继光贪污了二百万两,而却找到不足百两,这如何向万历交待?
丘橓此人虽然狠毒贪婪,但却是草包一个,他当即向邹元标请教对策。邹元标把他拉到一边说:“如今之际,只能兵走险招,拿一些银子来冒充!”
丘橓一惊,他说:“这样行吗?”邹元标点头:“肯定行,要不就没法向皇上交待,到时你我都会因为诬告而受连累。我家中还有十万两白银,你再拿出一些来,咱们就说是从他戚继光家中抄来的。”
这真是一个毒招,丘橓马上同意,他说自己家中拿个二十万两是不成问题的,说完他冲邹元标伸出了大拇指说:“邹御使真有你的,没想到你一向名声清廉也能毫不费力地拿出十万两白银!”邹元标笑:“丘兄你不也一样,咱们谁没有一个小算盘啊?”
两人回去各自准备,不久又偷偷把白银运到槐树胡同,然后又让抄家的士兵拉到了皇宫,使戚继光全家老小都下了大狱。
看着这白花花的银子万历高兴地手舞足蹈,马上就要表彰丘橓和邹元标。这时候大太监张诚却匆匆忙忙跑来,说不好了,戚继光在狱中上吊了!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不光在朝廷上,就是在百姓中也一向有威望,万历虽想整治一下他,但目的只是为钱,却并不想让他死。好在张诚后面还有话,他说幸亏被牢头发现及时,将戚继光救了下来,但却在他身上搜出了戚继光咬破手指写好的血书。说完就把戚继光的血书呈了上来。
万历看了这份血书,然后扔到了丘橓和邹元标的面前,说:“这是怎么回事,戚继光说他家中白银不足百两,这三十万两白银又是从何而来?”
丘橓战战兢兢地捡起血书,还未待他说话,邹元标却扑通跪到地上说:“臣有欺君之罪,这银子确实不是从戚继光家中搜出来的,而是臣串通丘侍郎从家中拿来充数的。”
万历一愣:“什么,你们好阔气,为了陷害别人竟然从自己家中拿白银出来?”
丘橓也只得跪下认罪,说他拿了二十万两,邹元标拿了十万两。这时候邹元标却说:“启禀皇上,臣家中其实和戚将军家中差不多,也没多少银子,因为国库空虚半年不曾发俸禄了,臣今年过年的年货也买不起呢!”
丘橓呆了,他说:“你胡说,你明明抬来了一包包白银!”邹元标笑:“丘大人你根本没仔细看,我那哪是白银啊,全是用布包着的石头。”邹元标说完取开属于自己的那十万两“银子”,只见一块块红绸里包着的果然是石头。
丘橓这一下是真傻眼了,他直怪自己当时太相信邹元标了而没有查验,一下瘫坐在了地上。万历盯着丘橓说:“丘侍郎,现在该你说说你这二十万两白银是从何而来了!”丘橓只得交待这都是自己贪污来的。他说自己当年受到张居正和戚继光的排挤,他的弟弟在戚继光军中服役因为犯错也让戚继光给杀了,因此对戚继光恨之入骨,这才肯拿出银子来害戚继光,没想到却害了自己。
丘橓抄戚家不成,反抄了自己的家。万历从丘橓家又抄出了近百万两白银,这让他非常高兴,他问邹元标如何用这银子,邹元标说:“拿出一部分做军饷,也要奖赏一下戚老将军,让他过一个好年。”
万历摇头:“联还要修宫殿呢,就给戚继光一千两让他过年吧!”邹元标退了下去,却在心里暗暗叹气。
有一天,在大牢中的丘橓一直叫喊着要见邹元标,万历特批让邹元标去牢中探视这位仁兄。
一见邹元标丘橓就叫道:“我与你无怨无仇,你为何要设计害我?”邹元标说:“你乃社稷之害,我与你如何无怨无仇呢?”丘橓说:“可你与张居正戚继光也是有血海深仇的啊?”邹元标笑:“那只是邹某个人的小冤屈,如何与国家的大仇相比,如果我舍大仇而报小冤,那邹某还如何在世上混呢?”丘橓气得说不出话来,摆手让邹元标出去。
也在这一天的晚上,戚继光不顾年迈来邹元标家中致谢,询问他为何要帮自己。邹元标说:“我路过贵府,见你在院中叹气,经过打听才知你是为将士的军饷发愁,这才想帮一帮你这位抗倭名将啊!”
戚继光对邹元标敬佩不已,对他用的计策也很佩服。邹元标谦虚地说:“与戚将军南击倭寇,北拒铁骑相比,邹某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我不能与将军一道驰骋疆场,心里愧疚万分!如今朝廷腐败不堪,贪官污吏当道,我本来想借用一下他们贪污的银两给将军充作军饷的,所以才出此下策,虽然没能达到最终目的,但也清除了一个贪官。”
戚继光叹道:“邹御使强过老夫百倍啊,贪官不比倭寇,那倭寇看得见摸得着,真刀明枪的能杀他个痛快,贪官可就不同了,哪个贪官的脑门上都没写字,不用计策还真对付不了。”
说完俩人抚掌而笑,但笑着笑着,面对漫天的大雪,想着大明王朝的将来,俩人又同时流下了眼泪。
曲线复仇
四十年前,宋家惨遭灭门,全族老少几十口被一伙强盗杀光,家中财产被洗劫一空。那时二十多岁的宋如海正在外地做生意,这才幸免于难,也保住了一点家业。靠着这点家业,宋如海苦心经营,成了一方巨富。
这些年来,宋如海除了忙生意就只想着报仇。他查到那伙强盗的老巢在邳县,为首的名叫刘大胡。宋如海来到了邳县,却发现刘家早已家破人亡。原来刘大胡有一年在外打家劫舍,与另一伙强盗发生火拼,被打死了。这真是报应。可宋如海不甘心,他又继续追查刘家的后人。刘大胡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刘中草,在父亲出事之后他就隐姓埋名逃往他乡。宋如海几经周折终于在青州找到了刘中草的家,不料刘中草在几年前也死了。刘中草也有个儿子,叫刘青民,是个秀才,因为没盘缠去省城应试,只能在家里找些营生糊口。
这刘青民一身书呆子气,根本不像是个强盗的后代。想必是刘中草怕儿子重蹈老辈的覆辙,才让他从小专心读书。宋如海若是花钱买凶杀了这个刘青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几十年的积怨、全族人的血海深仇,岂能就此罢休?他再三思量,最后决定出资赞助刘青民考取功名。
大凡读书之人莫不把功名利禄看得比命还重,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宋如海想,此刻我对这刘青民施以援手,他必定感念我的知遇之恩,将我当成心腹之人,他日此人做了官,有了权势,何愁抓不到他的把柄?等到时机成熟,我便告发他,让皇上下旨将他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连祖坟都夷平,如此一来,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刘青民哪里知道宋如海的打算,他还真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位贵人呢。这一年秋闱,在宋如海的资助之下他如愿考中了举人。刘青民欣喜不已,但左等右等也不见委任状下来,宋如海就又拿出钱打点,终于给刘青民谋了一个微山县县令的官职。刘青民对宋如海自是感激涕零,向他行拜师之礼,并聘请他担任自己的幕宾。
刘青民刚上任时还是一个清官,可过了些时日就开始不安现状了。这时本县发生一件人命官司,一个叫余东臣的富户强抢民女陈三巧,并杀死了陈的哥哥。此案证据确凿,要在以前,刘青民二话不说,就判了余东臣的死罪,但此时余家却送来了五百两黄金,请求刘青民手下留情。刘青民动心了,他问宋如海是否该收下黄金。宋如海说:“有何不可?你只管收下,让余东臣多拿些银子堵住陈家人的嘴,此案自然会不了了之。”
刘青民战战兢兢地收下了黄金,结果果然像宋如海说的那样,陈三巧一家得了丰厚的赔偿,不再上告,余东臣保住了性命。
从这事以后,类似的事又发生了不少,刘青民驾轻就熟,胆子越来越大,再也没有顾虑。宋如海看在眼里,暗中把刘青民受贿的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当盘算着他的罪行已经足够抄家灭族时,便请人代笔给知府大人写了一封匿名信,检举刘青民。知府名叫柳伯年,他看了匿名信后就把刘青民叫了去,把信一摔,喝道:“你做的好事!”刘青民拾起信一看,立刻两腿一软跪倒在地,说:“府台大人救我!下官愿意把全部家产拿出来孝敬大人。”柳伯年一听却笑了,说:“官场上难免得罪人,这事可大可小,我说你是贪赃枉法也行,说是小人栽赃陷害也行,就看你怎么想了。要说钱财,我倒也不缺,只是去年我的夫人过世了,一直没有续弦。听说,令千金可是国色天香呀……”刘青民当即会意,点头哈腰地说:“下官这就把小女送来,只要大人不嫌弃,那就是小女的造化。”
回到县衙,刘青民暴跳如雷,要找出告发他的“内奸”,可是查来查去却毫无结果。他哪里想得到,告发他的正是他最信任的宋如海呢!就这样,刘青民把年方二八的女儿嫁给半百有余的柳伯年。宋如海这一状不光没告倒他,还让他当上了知府大人的岳父。从此刘青民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不久柳伯年高升,刘青民接替他做了知府。
当上知府的刘青民更加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这一年,天灾频发,饥民遍野,各地时有起义发生。刘青民命手下四处抓人,半个月工夫竟擒获了一百多名“乱党”,打算押到京城请赏,实际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灾民。
这可是欺君之罪啊!宋如海终于又一次找到了铲除刘青民的机会。他连夜写了一个状子,派心腹送进京城。早在原先经商的时候,宋如海为了报仇大计,就有意结交一些达官显贵,这些人中有不少现在都做了京官。靠着他们帮忙,宋如海的状子进了皇宫。可是此时正值宦官当道,有个叫黄得复的大太监看了状子,琢磨了半天,后来亲自去了刘青民那里,吓唬他说要上报皇帝治他的罪。刘青民在官场早已是身经百战,他知道黄得复要是真想把状子递给皇帝,根本不会到他这里来。于是他赶紧拿出银子来贿赂黄得复,并请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黄得复见刘青民如此“懂事”,高兴得眉开眼笑,满口答应。后来借着黄得复的势力,刘青民不仅没受到惩罚,反而还升了官,被提拔到京城做了一个三品大员。
宋如海两次告状,不但没告成,反而两次都让刘青民升了官,这心里就别提有多窝火了。他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复仇之路。就在他准备干干脆脆地请个杀手来杀刘青民的时候,刘青民突然来找他,想请他写一份告自己的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