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及时做健康检查
怀孕期间,为适应宝宝成长,新妈妈的身体会有很多变化。临产以后,这些变化会慢慢恢复,经过“坐月子”和产褥康复期,身体究竟会恢复成什么样需及时进行产后检查,即由医生检查这些生理变化是否已经回到正常状况。另外还会有一些产后可能碰到的健康问题,也是产后检查时的重点。
产后检查,一般在产后6~8周为宜。
(1)产科问诊
产后42天左右,要到医院做一次产后检查,了解身体恢复的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通过产后检查,能及时发现新妈妈的多种疾病隐患,并能避免患病的新妈妈对婴儿健康造成影响。
①询问生产史:医生会问新妈妈一些问题,如分娩时是否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分娩方式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是否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另外,产后无奶或奶水少的新妈妈,应当请医生进行饮食指导,或者给予食疗指导、药物治疗。
②妇产科检查时,医生需要检查盆腔器官,看子宫是否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的量和颜色是否正常、子宫颈有无糜烂、会阴和阴道的裂伤或缝合口是否愈合等。这项检查可及早、及时发现因生产遗留问题引发的疾病,可为新妈妈的健康保驾护航。
(2)全身一般检查
产后检查的具体项目有很多,除了专业的妇产科检查外,还有全身一般健康情况的检查:
①量体重。如果发现体重增加过快,就应适当调整饮食,减少主食和糖类食物摄入量,增加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同时,体重增加过快者应该坚持锻炼,体重较产前偏低者则应当加强营养。
②测血压。如果血压尚未恢复正常,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此外,对于有产后并发症的新妈妈,如果患有肝病、心脏病、肾炎等,应该到内科检查。对于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新妈妈,则需要检查血和尿是否异常,检查血压是不是仍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如果有异常,则应积极治疗,以防止转为慢性高血压。
(3)新生儿产后检查
新生儿产后检查,包括出生后的健康检查和满月后的检查。
每一个宝宝降生后72个小时内,医院就会为宝宝采血,筛查宝宝是否有遗传疾病、苯丙酮症等。
在宝宝满月以后,爸爸和妈妈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保健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和体重在内的全身体格检查、脐部的愈合情况、婴儿的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等方面。同时,根据是采取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还是混合喂养等具体情况,请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或其他营养剂。
2 警惕产褥热
产褥热又叫产褥感染,是由于产妇分娩后出现的生殖器感染所致,俗称“月子病”。一般在产后1~10天内发病,体温多持续在38℃以上,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得不到控制,就有并发“败血症”的可能,对产妇的危害极大。
感染的途径:自身内部感染,因抵抗力低下而发生,病菌可隐藏在阴道,也可以是分娩前后细菌由外部进入产道而引起感染,如分娩操作过程引起细菌带入产道等。总之,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尽量控制感染。此外,要注意卧床休息,注意适量营养摄入,提高抗病能力。
3 警惕子宫复原不全
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变化最大的就是子宫。子宫腔的容积由非妊娠时的5毫升增大到足月时的5000毫升,子宫的重量由非妊娠时的50克到足月时的1000~1200克。但当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要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时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子宫复归的过程。
为预防产后子宫变位,使子宫保持正常的位置,应进行“子宫复原运动”。分娩后,产妇休息应注意卧位姿势。早晚可行俯卧位,每次俯卧时间20~30分钟;可采取侧卧位,俯卧时间不要太长。分娩后10天起,早晚各做1次胸膝卧位,每次持续10~15分钟。胸膝卧位姿势要正确。胸部与床紧贴,尽量将臀部提高,使与膝关节呈90°角。
注意: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新妈妈饭后不宜做胸膝卧位。
4 防治产后阴道松驰
女性在未生育时,两性交合很紧贴,阴茎进入阴道时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但生育后就完全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夫妻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会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可能使夫妻关系破裂。
医学研究证实,产后阴道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耻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范围最广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阴部软组织张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约肌相互交错,还伸延进阴道括约肌的1/3.因此,它能收缩直肠下端和阴道,完善排便动作及阴道“紧握”功能。当两性交合时,耻骨、尾骨肌开始“工作”,阴道收缩,“紧握”阴茎,使两性更加贴合。由此可见,防治产后阴道松弛,需要注意锻炼耻骨和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1)常做“提肛功”
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1次,每天清晨锻炼5~6次,日间锻炼2~3次。锻炼时可采用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替进行。
(2)可练“凯格尔操”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是“开关水龙头”。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阴部肌肉,使尿流中断,此时感到在收缩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复开关水龙头一样。
其次是波浪状操练与收缩。即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收缩PC肌,在收缩状态下,从1数到10,然后,由前至后逐渐放松。此时,脑子里可以想象海边的潮水,渐渐涨潮又渐渐退潮,反复操练,反复体验。
最后是结合垫上或床上运动锻炼腰腹、臀腿肌肉。即仰卧床上,以头部和双脚为支点,抬高臀部,收缩PC肌,放下臀部,同时放松PC肌,反复数次。这样做,可使腰腹臀腿肌与PC肌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PC肌的活力。
5 预防产后贫血
新妈妈贫血多是由营养摄入不足,或分娩过程失血过多引起的。特别是迟缓性出血或子宫颈管裂伤等,更容易引起贫血。
贫血的治疗要根据贫血的程度与病因处理,轻度贫血者从饮食营养上补充,注意治疗失血的病因,中度以上者考虑添加铁剂治疗。尤其是重度急性的失血者,要给予适当输血。具体治疗方案要请医生制定,不要自己乱用药。
6 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
人的肾脏将血液过滤后,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尿液,之后再输送到膀胱。当膀胱贮存有一定量的尿液,便会向大脑示意要求排尿。正常人一日尿量在1500~2000毫升。
新妈妈分娩以后,第一次排尿会感到困难。造成排尿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分娩过程中会阴部器官因疼痛产生痉挛性收缩,特别是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还未缓解。
(2)产后还未起床下地,新妈妈不习惯平卧排尿,一时解不出来。
(3)分娩时胎儿对膀胱和尿道产生压迫,造成这些器官充血水肿、排尿疼痛。
(4)产后腹壁变松弛,膀胱的张力下降,从而引起排尿障碍。
7 预防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在产妇中并不少见,许多初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有的产妇膀胱里充满了尿,但却尿不出来;有的产妇即使能尿,也是点点滴滴地尿不干净;还有的产妇膀胱里充满了尿,却毫无尿意。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淤血;加上产程过长引起体力大量消耗,导致排尿困难,从而给产妇带来痛苦。需要采取的方法如下:
(1)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一次排尿的动作,这样有利于锻炼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缩力。
(2)常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尿道,做排尿动作时可听一些流水声音(或用录音机放送)刺激大脑皮层,以起疏导排尿作用。
(3)每日做3~4次仰卧起坐,每次重复做10~20次,以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盆腔淤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4)用热水袋敷小腹部,以刺激膀胱收缩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
(5)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可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1分钟便可排尿。
8 防治乳腺炎
分娩后,产妇要注意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因为产妇新产后容易出现乳胀、乳汁淤积的情况,而淤积的乳汁极易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另外,由于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很薄,很容易出现宝宝吸吮导致乳头破裂而出现细菌感染的问题。
防止乳腺炎发生的方法是:在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都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从而杜绝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每次喂奶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不要让乳汁淤积在乳房中,以此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9 防治妊高后遗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分娩后,大部分新妈妈的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水肿也会消失,蛋白尿也不再存在。
但这里要讲的是另一种情况,分娩后妊娠的症状无任何减轻,或者某个症状持续不消,或者在妊娠后期并没有以上症状,生后反而出现了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的症状。这些都要注意,一定要找医生治疗。而且,自己要做到休息好,控制摄盐量,尽量吃淡味菜,定期到医院监测症状,以免症状持续发展。若形成后遗症,对肾脏和心血管是有损害的,应尽量在短时间内治好。
10 应对产后抑郁症
产后新妈妈从兴奋状态转入疲倦状态,情绪从高亢转入比较低落,部分新妈妈会出现感情脆弱、焦虑的现象,有时候会失眠、头痛等,严重者可能日日以泪洗面。一般产后两三天会出现上述症状,10天左右这些症状将自动减轻或消失。倘若症状持续恶化,需要注意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对于患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可从以下几点积极应对:
(1)丈夫应该尽量陪伴,分担育婴责任,减轻产妇的身体劳累和心理负担。
(2)产前到孕妈妈学校听课,使孕妈妈学到足够多的相关知识,减少焦虑。
(3)产后由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上门指导,及时传授护理和育婴技巧,以帮助产妇度过产后的情感脆弱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