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敌人是拖延。事实上,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拖延的不良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清晨闹钟将自己从睡梦中惊醒,你想着自己所定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工作中,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员工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性的拖延。用心工作的员工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些员工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一名员工存心拖延逃避,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如工作太无聊、太辛苦,工作环境不好,老板脑筋有问题,完成期限太紧等等。拖延者总是努力找出种种借口来蒙混公司,欺骗上司,这样的员工是不负责任的员工,也是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拖延可能使一个人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拖延工作的后果对拖延者自身的伤害更大。拖延不仅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因为不论他们用多少借口去拖延工作,该做的事还是得做,随着工作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则与日俱增,让拖延者觉得更加疲倦不堪。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迟疑不决、优柔寡断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伤害。优柔寡断的人遇到事情,总是习惯于“先放在一边”,偶尔考虑到它时,又反复权衡、左右思量,不到山穷水尽时不敢做出决定,久而久之他不再相信自己。由于这一习惯,他原本所具有的一些能力也会跟着退化,性格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说话变得吞吞吐吐,步伐变得慢吞吞,眼神变得无精打采,精神变得萎靡不振。
拖延时间,看似是人的一种本性,实质上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一种极其有害于工作和生活的恶习。用心工作的员工善于去改变拖延的不良习惯,而另一部分员工虽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却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以致常常会因为拖延而使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而懊恼不已,但是下一次又会习惯性地拖延下去。
因此,要想更快、更好地进行工作,首要的就是去改变自己拖延的习惯。
何明是一位部门主管,每天早晨醒来就一头扎进工作堆里,忙得焦头烂额,寝食不安,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于是,何明去请教一位成功的公司经理。
来到这位公司经理的办公室时,何明看见他正在接听一个电话,听得出来,和他通话的是他的一个下属,而这位经理很快就给对方做出了工作指示。刚放下电话,他又迅速签署了一份秘书送进来的文件。接着又是电话询问,又是下属请示,公司经理都马上给予了答复。
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暂时没人“打扰”了,这位公司经理于是转过头来问何明有何贵干。何明站起身来说:“本来我是想请教您,身为一个全球知名公司的部门经理,您是如何处理好那么多的工作的,但现在不用了,您已经通过您的行动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儿了,您是当时就把经手的问题解决掉,而我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放下来,等一会儿再说,结果您的办公桌上空空如也,我办公桌上的文件却堆积如山。”
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从现在开始,不要把事务拖延到一起去集中处理,要行动起来,立刻去做手中的每一件事。同样,如果一名员工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下定决心改变拖延的恶习,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全力以赴地去做,即使是写一封信也要如此。
改变拖延首先要正视拖延。拖延不可否认是一种对我们自身有害的坏习惯。不要轻视这种习惯,有人认为坏习惯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所以就姑息它,日久天长,坏习惯将逐渐养成。
坏习惯就像一棵长弯了的小树,你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弄直。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纠正的,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凡是渴望成功的员工,都应该对自己平时的习惯做深刻的检讨,把那些妨碍高效的恶习一一找出来,如萎靡不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等,要勇于承认自己身上的这些不良习惯,不要找借口搪塞。把它们记下来,对照它们引起的错误,想想今后应该怎么做。若能持之以恒地纠正它们,就一定会改掉拖延的恶习。
在瑞士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的一些古钟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值得所有员工们铭记于心。
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认为,时间中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实的现在。一个现在过去了,另一个现在立即来到。时间也可以说是许多个现在的整体集合。只有抓住了一个一个的现在,才可以积成一天、一月、一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成就万事的里程碑。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使得几个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他在行动迟缓的官员的手杖上,都贴上了“即日行动”的签条。
年轻的爱因斯坦潜心于科学研究,他的儿子出生不久,在家里,他常常左手抱儿子,右手做运算。在街上,他也是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思考着他的研究课题。妻儿熟睡了,他还到屋外点灯撰写论文,最后他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丘吉尔、爱因斯坦之所以比别人更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现在,所以应该说,“现在”这个部分的时间最珍贵、最重要。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基础,现在把握不住,将来更无从谈起。谁不珍惜现在,便为葬送将来开了先例。
做事绝不拖延,是一个优秀员工的信念,这种信念有助于形成做事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而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也为员工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行动,收获结果
无论是怎么样的结果都只有在真正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这是一个公司员工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项目时应该牢记的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会积累起真正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从而获得在别人或者自己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一切。
没有任何人可以未卜先知,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预测行动的结果,更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行动之前说你必将失败,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只有在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而当你勇敢地行动起来时,这样的结果往往将变成你自己与公司的一次新的成功。
当诺贝尔决定要研制新的烈性炸药时,没有任何人相信他。当诺贝尔的弟弟在试验中丧生时,大家都一致预言,如果诺贝尔不选择放弃的话,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自己炸死。
勇敢者相信的永远只能是现实,诺贝尔选择了抛弃害怕、犹豫,让行动来促成结果的出现。最后,他成为黄色炸药的伟大发明者。
美国亚特兰大市,在1996年举办奥运会之前只不过是美国一个很少有人知晓的城市,但却因成功举办奥运会而闻名于世。这要归功于比利·佩恩的伟大勇气与不懈的努力。
1987年比利·佩恩最初产生申办奥运的想法时,朋友们都怀疑他是否丧失了理智。但是比利·佩恩相信自己的行动,他坚信最终的结果只有在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而在这之前的一切说法都不过是自己的臆测。比利·佩恩放弃了律师合伙人的职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他开始四处奔走,并以最大的努力获得了市长的大力支持,组成了一个合作小组,然后用极大的激情说服了众多大公司向他们的小组投入了资金,并且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寻求支持。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搞一个“亚特兰大房舍”,邀请国际奥委会的代表共进晚餐,以增进代表们对亚特兰大的了解。
1990年9月18日,比利·佩恩和他的同伴们的努力与行动赢得了回报,国际奥委会打破传统做法和惯例,将199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了第一次提出申请的美国城市亚特兰大!
比利·佩恩说:“我一直都有这样的观点,我不喜欢周围消极的人,我们不需要有人经常提醒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需要那些积极向我们提供策略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人。”
比利·佩恩和他的团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怎么样的结果都只有在真正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这是任何人,特别是一个公司员工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项目的时候应该牢牢记住的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会积累起真正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从而获得在别人或者自己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