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景对我来说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不仅仅因为这是我的第一堂大范围的新德育研究课,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通过这堂课,我对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对如何体现新德育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体性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这堂课对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
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过去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教师的知识水平,现在则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来形容教师丰富自身的知识。对于一个骨干教师来说,知识面要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历史、地理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且要致力于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一)美国对教师的知识要求
美国教育学院协会认为教师必须拥有下列专门的知识:●有关任教学科方面的知识:如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等。
●有关教学理念方面的知识:如教学是文化的传递,教学是技能的训练,教学是培养自然的发展,教学是促进概念的改变。
●有关学生与学习方面的知识。
●有关班级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有关教学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
●有关课程论方面的知识。
●有关评价方面的知识。
●有关各学科教育方面的知识。
●有关阅读和写作教学方面的知识。
●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
●有关人际沟通和协调合作方面的知识。
●有关教师的法定权利与义务方面的知识。
●有关教学的道德与伦理层面方面的知识。
(二)国内对教师的知识要求
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对教师而言,其职业要求他们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呈现系统深入、组织良好的状态。一般教师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而骨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则整合得较完整、较系统。这一完整系统状态的获得,来自于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但是,一个教师即使获得了高学历,其本体知识的广度、深度远不及时代发展的脚步,还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分析、学科横向联系的研究等等。
2.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
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行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教育特点和教学风格。有经验的教师,他们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以后采取适宜于各种特殊情境的行为。
3.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必备知识,即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平时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如何把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教育科学和心理学规律对本体性知识进行重组和表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建立自身的内在知识体系。没有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便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外已愈来愈重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并将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知识
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促进者,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二、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
(一)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艺即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所教的每一门学科,都是由一系列特殊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掌握每个概念、每个原理的内涵,熟悉每个概念、原理在本书本章中的地位作用,弄清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并能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还要对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研究成果有所掌握。要勤看别人的教学案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智慧,这样有利于自身的迅速成长。友情提示如下:名师教学法1 靳家彦的“导读法”
“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训练得法”。其中,“语思统一”是指使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口书并重”是指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言语能力协调发展、相应提高;“内外相通”是指把语文教育看作一个系统过程,把语文教学、语文活动和语文生活相沟通,开掘众多渠道,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训练得法”是指教师适时适宜地选择训练点和训练方式,使学生得到正确而有效的语文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
2 宁洪彬的“卡片教学法”
他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著作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又符合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诸如:为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他总结出“懂——记——用”三环一体的教学方法;针对青少年“记得快,忘得快”的普遍现象,根据“机械识记要以意义识记为基础,意义识记要以机械识记加以巩固”的理论。创造了“语文基础知识卡片设计教学法”。又适用遗忘曲线的原理,“利用教学卡片设计了连续复习和间断复习的教学环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并使得新旧知识在学生头脑印迹中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地完成了较扎实的积累”。
3 张思中的外语教学法
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4 张思明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法“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应用”是张思明老师教学风格的本质和突出特色,具体反映在“五个结合”上:情感激励与认知教育相结合;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教会创造与教会应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即条件性知识。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提高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教师要“科学育人”,要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下而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案例“泄漏”导致的成功东东是个活泼贪玩的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考试总不及格。这次又要测验了,东东的表姐和他一个年级,是个勤奋的学生,要和东东一起复习。东东说:“我不是学数学的料,复习也没用。”说完就出去玩了。爷爷在一旁听见后,考虑了一下,第二天就到学校找到东东的数学老师,要求老师将试题透露一下。数学老师不理解,批评爷爷溺爱孩子。爷爷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欣然同意。回家后,爷爷喊来东东,告诉他:“这回爷爷帮你复习,一定保证你能考好。如果还考不好,说明你确实没有学习数学的天分,我再也不怪你了。”在爷爷有重点的帮助下,东东这次的数学测验得了78分,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当东东回家后高兴地告诉爷爷时,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这以后,东东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数学成绩也日益提高。
东东的学习信心从何而来?很显然是由于爷爷“有重点的帮助”,故意“泄漏”助其首次成功所致。这种由于获得某一次成功,特别是首次成功,所产生的异常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浓厚兴趣并强烈期待进一步成功的心理现象称之为“成功效应”。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足够的信心,便会产生十分强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成功前进。
其实,不少心理学的原理都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其效果非常明显。
想一想:下面的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启示?
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莱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不断滋生、蔓延。
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光环效应
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
近因效应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最后的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
进门坎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暗示效应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企望相符合。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要求教师对他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并告诉教师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青蛙现象
将一只青蛙放在锅里,里头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外界温度慢慢变化,却因惰性和没有立即往外跳的迫切动力,最后被热水煮熟而不自知。
(三)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
即文化知识。要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音体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知识结构要做到“博”与“专”,还要做到“杂”,要博学多识,要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文科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的常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未来学等新学科知识;理科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伦理学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宗教知识等。骨干教师既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又要重视提高科学素养,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要加速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教育经验,广泛吸纳别人的教学经验。
下面的一则案例说明教师的文化积累是多么重要!
“福”倒了
一位教师正讲《难忘的泼水节》中“祝福”一词的意思,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过年有人要把‘福’字倒贴?这不是一个错别字吗?”老师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接着讲解了“福倒”就是利用谐音福到了,表示“幸福来到”的意思。然后讲了一个故事:朱元璋用“福”字做暗号准备杀人,马皇后暗地里命令家家贴“福”字,可一户人家不识字,将“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准备将这一家人斩首,马皇后说:“他们知道皇帝要去,故意将‘福’字贴倒,表示福气到了。”朱元璋便不杀这家人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马皇后,过年就将“福”字倒贴了。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突然发问,可能会说:“就你多事!”“你的屁话真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能把皮球踢给学生:“你们说呢?”让学生乱说一气,耽误时间。而这位教师敢于抛开预设的教案,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花大量时间讲“福”字倒贴的来历,对学生既有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探究意识的肯定,还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想象,学生听课时是多么专注,多么敬佩老师博学多才。课堂一分钟,课外十年功。这充分说明,语文老师要博览群书,争做“杂家”。只有如此,开发课程资源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这是积极而健康的心理标准。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一、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