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特色能够像植物的种子那样,通过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自然地得到传播。例如,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早年留学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桥梁系,该系有一个规定,学生在拿到硕士文凭后,要去桥梁公司学习绘画、设计、金工、木工、油工等全部造桥技术。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给茅以升以深刻影响,并在茅以升后来任校长的唐山路矿学堂得到发扬,唐山路矿学堂因此获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称。但自然传播的力度与效果,都比不上自觉地推广。任何一种学校特色都来之不易,都需要校长和广大教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都是校长和广大教职员工心血的结晶,都是一种独特的办学思想资源。加强对它的宣传与推广,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
一、学校知名度的价值
学校的名声,有美名,有恶名;学校的知名度,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这里说的都是前者。一所学校的知名度标志着这所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业绩的社会影响,也就是社会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业绩的一种评价,它体现着学校存在的社会价值。学校为社会而办,存在于社会之中。学校一切活动信息,总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社会,并引起社会一定的反应,形成“口碑”,形成社会舆论。当今流行于广大家长中的“择校风”,并不说明家长真正了解某学校的实际状况,而绝大多数是冲着学校的知名度“慕名而来”的。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久闻大名,如雷贯耳”,都表明了名气、声誉的特点和功能。
学校的知名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能”。它能发挥一种先声夺人的效应,产生犹如磁场中的磁力线那样的吸引力,支配着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向上力,使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产生一种“前提态度”——在入学接受教育之前,就对这所学校产生直觉的、象征性的理解,并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形成信赖、向往和接纳的准备性反应,从而为学校教育的实施开辟一条相对顺利的捷径。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914年赵天麟任校长时,以汉河间献王的“实事求是”四字训勉学生,后来固定为校训。该校素以严格著称,有严整不苟的教学计划,丰富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实的实验设备,强大的师资阵容,严格的考勤、考试制度和降级、淘汰制度。它的毕业生如去美国深造,只要持本校的学士学位证书,即可不经考试而直接进入研究院。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水电部前副部长张含英先生,曾回忆当年他报考北洋大学的情景:当从亲友处得知当时最好的大学是天津的北洋大学时,“我暗暗下了决心,好!我一定考北洋。就这样,在我中学毕业后,第一个志愿就是考北洋大学,根本没有第二志愿。那时北洋在天津招生,同时也在北京招生,为了达到一定要上北洋念书的目的,我不但在北京报了名,也在天津报了名。结果我幸运的考上了!当时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学校的知名度对于一位学子的感召力,就是这样地难以抗拒。
国外也是这样。被历届校友誉为“智商公立中学”的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理工中学,以培养出三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两位将军、一位国防部长、一位黑人运动领袖和大量精英人物而闻名全球。其实,该校并无多少特殊之处,学生并不特别聪明,约1/4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校内也没有豪华的设备,担任该校校长三十多年的米尔顿·科佩尔曼先生说:“唯一特殊之处,是学生们自己选择到学校来。”该校以自己的知名度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优秀学子,每年报考该校的学生总有七千人左右,而录取的却只有900人。
学校凭借较高的知名度,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赢得社会广泛的支持。抗日战争期间,天津南开大学及中学部遭日寇轰炸,学校变成一堆废墟。抗战胜利后,张伯苓立即在重庆召集同仁,筹划复校工作。张伯苓坚信,凭着南开昔日的声誉,复校工作定会得到社会各界和众多校友的全力支持。他对先行回津具体筹办复校事宜的三位老同仁说:“你们只扛着南开这面大旗去干吧!”结果,仅仅半年时间,复校工作便基本完成。经办者说:“校长给了我们这面大旗,我扛着它真是无路不通。……我们只是跑跑腿,动动嘴,全亏这些社会人士们、校友们,有出钱的,有出力的,没费什么劲,就把工作全办好了,这不是奇迹吗?”这就是学校知名度产生的奇迹。
二、学校的自我宣传
有一名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受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做出了成绩,不愿声张,生怕有“王婆卖瓜”之嫌。其实,不用说是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就是早在本世纪初,一些有见识的校长就很注重学校的自我宣传。江苏省常州中学曾于1913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五中学。为使社会了解学生学业之进展,该校从1915年起编印《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杂志》,以学生作文、笔记为主,教师论文为辅,辟有文萃、学术、艺术、译丛、记载等栏目,图文并茂,半年一期,铅印发行。该刊在社会极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为尽量满足社会需要,学校在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11处设置了分售点。这一做法在信息社会可能算不了什么,但80年前的一所学校具有这样的公关意识,确实是很可贵的。该校出色的办学成绩随着成功的公关行为迅速为社会了解,社会上很快流传起“苏南五中,苏北八中(扬州中学)”的说法。解放后,该校与扬州中学、南京师大附中、苏州中学并称省内的“四大名旦”。所有这些有利的公众舆论,都是与学校自我宣传分不开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学校更不可能自我封闭。如实地自我宣传,一是可以获得信息反馈,二是能争取社会更广泛的支持。有时候,忽视自我宣传,反而容易使社会产生一些本可避免的误解。学校获得的成绩、奖励和荣誉,不是私人的,而是全校师生所共有的;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同样是全校师生的光荣。对这些荣誉作实事求是的宣传,有助于改善学校的社会形象。例如,学生外出参加竞赛活动,学校如果能专门组织仪仗队到车站、码头去欢送、欢迎,那么,不但是对参赛学生的壮威、祝贺,也是一次对全体同学的激励,又是一次绝好的面向社会的自我宣传,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况且,学校的自我宣传,并不限于荣誉的宣传,更需要宣传学校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存在的实际困难、需要社会支持的项目。这些全面的宣传,将会赢得社会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主管部门的推广
如果说学校的自我宣传主要在于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争取社会更有力的支持,那么,主管部门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对某一特色的宣传则着重于推广。学校特色的推广具有应用、检验和发展等多种价值,其内在依据是办学理论的一定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办学经验的可迁移性,其外部条件则是其他学校见贤思齐的心理倾向性。
主管部门推广学校特色,大体有两种思路。一是侧重于对某校具体做法的推广,二是侧重对某校创造精神的推广。当然,这样的区分是相对的,只是两种成分主次顺序的区别,事实上两者不能割裂。前者不能脱离创造精神这一灵魂,否则,推广的结果只能是貌合而神离,形似而神非;后者也必须以具体形象的事实为载体,否则就会丧失生动丰富的感染力量,蜕变成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一)将学校特色扩展为地区特色
这一类的推广,就是将某一学校特色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模式“外推”,使之通过星火燎原效应,扩展为整个地区的教育特色。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过程,而是一个再研究、再创造的过程。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对闸北八中成功教育模式的推广,就较好地体现了研究与推广的有机结合。
上海市闸北八中原来是一所基础较差的薄弱初中,学生多是激烈的考试竞争的失败者,严重的自卑心理取代了他们应有的自信、自尊。针对这一现实,该校反其道而行之,创造性地提出“成功教育”模式,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中,使他们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领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增强成功的信念,以成功者的姿态昂首阔步地走向新的生活。经过几年的努力,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一成功的探索,不但形成了该校的特色,而且为数量众多的一般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燃起了希望之火。闸北区教育局在看到八中成功教育模式的推广价值之后,并不满足于发文件、开现场会,而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成立了“成功教育”扩大研究课题组,进一步明确“成功教育”的理论基础,完善它的理论体系,规范它的操作流程,同时决定把“成功教育”的推广列为全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工程,做到边完善边推广、以推广促完善,鼓励其他学校在推广中进行新的创造。此后,该区不少学校围绕成功教育这一主题,分别确定了一些研究的子课题,例如,中兴路二小的“小学阶段的成功教育”、旅游职业学校的“职校的成功教育”、山西中学的“青年教师的成功”等,分别形成“大特色”中的“小特色”,使成功教育理论在多种条件下经受检验,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反复论证和逐步加深。
(二)在同一地区形成多种特色
这一类推广,在介绍某一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更着重于推广该校是如何发扬献身精神、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索办学规律的,着重推广焕发出的精神和流动着的思维。这种推广,需要对某一学校特色作深层次的开掘,其目的着重于在更大范围内振奋革命精神,激发创造欲望,引起扩散性的联想和想像,拓展思路。
早在80年代中期,厦门经济特区就通过提倡、鼓励和发挥先进学校的示范作用的途径,要求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本校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教育部门倡导下,演武小学凭借本校学生中厦门大学教职工子弟较多的优势,依靠厦大计算机专业的帮助,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教学。有“琴岛”、“钢琴之乡”、“音乐之乡”之称的鼓浪屿,居民家庭拥有钢琴的密度为全国之最,岛上的“音乐之家”和“音乐教育之家”为数众多。岛上的人民小学正是依靠这些独特的社会优势,形成了本校音乐教育特色。此外,群惠小学的舞蹈活动、大同小学的美术教学、鹭江中学的体育,也分别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厦门市教育行政部门努力扩大这些学校的影响,鼓励所有中小学努力追求自身的特色,使整个地区形成了争创特色的浓厚气氛。《人民教育》记者高兴地预言:“看样子,厦门市中小学争相办出自己特色的趋势,会有较快、较大的发展,内容和方式也将日趋多样化。”
今天,各地对学校特色的推广更为重视,气魄也更大了。1994年,上海市隆重举行了一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周”。活动周期间,上海市教育局成立了全市性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领导小组,袁采局长亲自任组长,两位副局长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叶澜教授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决定:设立“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奖”,成立“上海市推广‘愉快教育’中心站”,市教育局将拨出专项活动经费。同时明确: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对本地区的成果推广,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咨询和服务;由教育学院负责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内容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内容,以增强他们接受和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的意识。活动周中,主办者印发了供选择的“菜单”,即市、区、县推荐的第一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项目多达80项。
春风劲吹,春色满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犹如春风细雨,只要校长们坚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我国的教育园地将到处充满盎然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