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500000005

第5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2)

即便在周朝的臣子们中间,“天命有德”或者“以德配天”的思想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当楚庄王中原问鼎之时,周大夫王孙满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左传》宣公三年),不承认德和天命的必然联系。而后来的儒教,在有德和天命之间,也常常处于徘徊不定的状态。

儒道墨以外的法家,主要讨论如何“以法治国”的问题。以韩非为代表,他们抨击依赖卜筮鬼神对于国家的危害,但相信天命。认为“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并且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搞好人事,至于结果,要靠天命:“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韩非子·扬权》)此外他们对宗教问题没有更多的讨论。所以当秦统一中国以后,对于宗教,也主要是继承以往,而没有新的建树。

较多地讨论宗教问题的是阴阳家。阴阳家不仅像其他各家一样主张“法天而治”,而且对于天意给出了一个制度化、程序化的说明。本书采纳学界一般意见,认为《吕氏春秋》中《十二纪》以及《应同》、《精通》等篇是阴阳家思想的体现。

依阴阳家的意见,天用阴阳五行之气的消长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在一年之中,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造成了四季十二月的交替。四季十二月,不仅日月星辰的位置不同、气候不同,而且各有自己的声色臭味和主管的神灵。人,应该根据每月的天象物候,来安排政治、宗教以及军事、生产、生活等行为。如果不这样安排,就一定会出现灾害。

把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推广到历史,则历史就像一年四季那样,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循环运行。当五行之气运行到某一历史阶段时,就会出现某种性质(德)的王权。在这种气到来的时候,天就会出现某种征兆。比如大禹时代,天就先出现草木秋冬不死的状况,这就是木气胜。这时,就该出现以木为特性(木德)的王权。商汤时代,天就先出现水中发现金属刀具的情况,这是金气胜。这时,就该出现以金为特性的王权。五行之气依照顺序周而复始地运行,就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样。当某种气出现的时候,人们应该像春种秋收一样,抓住时机,去实现那应该出现的王权。不然,历史的五行之气也会像季节不等人一样,使你错过时机。

据说阴阳家的这一套学说是邹衍深入观察了阴阳五行的消长之后得出的结论。他把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最新认识用于解说历史,给传统的天命代换以新的解释。这种解释给了当时那些想称王天下的国君们某种希望,所以他到处受到特别的欢迎。

这是一套新的历史哲学,也是一套新的宗教哲学。在这套哲学中,上帝是个依照某种规则办事的上帝。人们按照某种规则办事,也就是遵循上帝的意志。

其他各家,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大体说来,这是一个理性兴起的时代,然而所谓理性,只是给传统宗教的内容做出新的解说,而不是否定传统宗教。人类要能根本否定宗教,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

这种在宗教观念内部发生的理性思潮,其结果是给传统宗教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促进传统宗教中某些落后部分的衰落,促使新的因素在传统宗教内部生长。新的因素增长的结果,或是使传统宗教呈现新的面貌,或是抛开传统宗教而成为新的宗教。事情究竟如何发展,就不单是思想本身能够决定的。

三儒家与传统宗教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述而不作”自道。在他的心目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继承上古圣人的事业。所以在坚持传统宗教的原则方面,大约儒家比其他各家都做得出色,在思想的创新方面,儒教就未必能够超越其他各家。

孔子坚持传统的天命观,并没有对天命做新的解释。虽然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没有把德作为获得天命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在孔子看来,天命就是天命,没有什么理由。所以他虽然不断以天命的承担者自居,说“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并且别人也认为他是担负着天命的圣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但谁都没有说明为什么天把重要的使命赋予了孔子。这也是墨子反对儒家天命说的原因。

孔子要求人们知天命,畏天命,认为只有这么做,才是一个君子。但他所谓的“知”,也就是让人们知道天命是什么,从而加以敬畏和遵守,而不是让人们弄清楚天命为什么如此而不如彼,即不是鼓励人们弄清天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根据何在。

孔子坚持传统的礼仪制度,认为每个人都只能祭祀自己该祭的鬼神。不是自己该祭的却要去祭,就是向鬼神谄媚:“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对传统原则的坚持归到一点,就是坚持传统的礼仪制度。而在孔子看来,坚持传统的礼仪制度,就是最高的仁德。由于当时礼崩乐坏,坚持传统的礼仪制度,也就是恢复礼制,所以孔子把最高的仁德规定为“复礼”:“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到了晚年,孔子希望看到的凤鸟、河图都没有出现,一只被认为是圣兽的麒麟却被人误杀。孔子悲叹他的道传不下去了《论语·子罕》:“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弟子颜渊死,孔子悲恸异常,他认为这是上天不让自己的道往下传了:“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余!天丧余!”(《论语·颜渊》)但是,天为什么不让他把道传下去?他没有解释,也没有追问。这就表明,在他看来,天命就是天命,在这个问题上,只有“是什么”,而没有“为什么”。人们对待天命,只能敬畏、遵从,而不能怨恨。

对于一般人的命运,比如吉凶祸福、生死寿夭,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没有很多讨论。只是他的弟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至于为什么有人富而寿,有人贫而夭,孔子及其弟子仍然只能归结为不知缘故的天命。

在上古时代,人神杂糅,人神之间的距离也就比较接近。在这种情况下,神虽然比人强大,但当他们的行为违背或者不能满足人的愿望的时候,人不仅可以怨恨他们,甚至可以和他们战斗。《诗经》中对上帝的埋怨情绪,后世遇旱灾虐待龙王的祈雨活动,都是这种上古遗风。而绝地天通之后,人与神的距离开始疏远。神逐渐变成没有过错、无所不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神的一切行为都被认为是正确的。假如人获得了幸福,那一定被认为是神的恩赐。假如有了灾祸,则一定被认为是自己的过失。所以,当人的愿望不能实现,或者神违背人的愿望的时候,人所埋怨的,就不应该是神,而是自己。在中国文献中,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孔子。《论语·宪问》篇载: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不怨天”思想,是中国传统宗教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为了贯彻对天的绝对崇拜思想,在后来儒教的文献中甚至主张对“逆天者”采取严厉的措施。《孔子家语·五刑》:

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及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矣。”

古代是否真的对“逆天地者”实行“罪及五世”的刑罚,还没有其他材料可以证明。但“逆天地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长期被当做孔子思想加以传播,则是事实。而孔子以后,从司马迁发出“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的怨叹之后,也确实很少有人发出对天的抱怨情绪。不怨天的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孔子以前的天,大约被认为是能言的。比如秦穆公梦中见到上帝,上帝命令他平定晋国内乱。见《史记·封禅书》。此后赵简子也以同样的方式被上帝接见,并且指示他“晋国将大乱……”见《史记·赵世家》。云云。再往上溯,则《尚书·盘庚》篇中,盘庚也是动辄援引先王先后的言语,来说服他的臣民们。可以想见,那些通神的巫传达的,也当是神、特别是上帝的语言指示。而求神喻,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是个常用的、求得神指示的方式。

然而孔子的天,是个“不言”的天:“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个不言的天,又是人们应该效法的天——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但是应该如何“则天”,或者说天的意志是什么,孔子没有具体论述。春秋时代,观测天道、推测天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观测天象,这通常由天文官员来担任。裨灶观天道推测出郑卫等国将要发生火灾的事,是重要实例。但是孔门弟子很少听到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如何则天,是后来儒教要继续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孔子关于“天不言”的论述,则是后世儒教天道观的重要原则。

天不言,那么它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孟子着意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且把天意的表达归结为人心的向背。《孟子·万章篇》中,孟子和弟子万章讨论了天如何任命天子: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这里说的天命,还是对天子的任命。至于普通人的吉凶祸福,孟子也只能主张人们应该始终如一地安于天命的安排:“孟子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孟子·尽心上》)

荀子著有《天论》,专门讨论天人关系。在荀子看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此,国家的治乱兴亡、人的贫富寿夭,都是人自己行为的结果。天,并不能干预人的吉凶祸福和国家的治乱兴亡。所以,假如人遇到灾难,也“不可以怨天”。星坠木鸣、日食、月食等不常见的奇怪现象,也与政治的好坏没有关系。人不必为此而惊恐。

所以荀子主张,对待天命的态度应该是制:“制天命”。“制天命”是什么意思?依清末儒者王先谦的注解是,“使物畜积而我裁制之”,“制裁天之所命而我用之”。王先谦《荀子集解·天论》。也就是说,根据天命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天命,仍然是荀子的出发点。

从孔子到荀子,都把天看做一个完全公正的至上神,它对人事有着自己的安排(天命),人应该敬畏天命,并根据天命来安排自己的行动。他们都没有主张、甚至反对根据具体的异常天象探测天意,认为人应该做的,只是尽到自己的努力。

人尽自己努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努力修养和实践仁德。但是孔子并没有认为行仁德者就可以得到天的眷顾。孟子认为,仁德,包括义礼智等项德行,都是人的本性。这本性,当是天的赋予。《孟子·尽心上》:“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知性可以知天,性应当是天的赋予。孟子虽然主张养性,但把养性的目的也只限于“事天”,而没有把它作为获得天的眷顾的条件。

墨子曾经严厉批评天命论者,认为讲天命一定会使人懒惰,因为一切由天命决定,人的努力有什么用呢?孔子、孟子及荀子的言论都表明,当时的儒家恪守天命,但又要求人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大约在传统宗教中,确实有史书上说的商纣王那样的人物,他们认为自己有天命在身,于是就胡作非为。从这一点讲,儒家主张尽自己努力的观念,就是给传统宗教注入新的思想。

儒家,和争鸣的诸子各家一样,都多少给传统宗教注入了内容不等的新的内容。

春秋战国以后,秦国统一了中国。秦朝坚持着他们从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就一直奉行着的宗教,《吕氏春秋》主要依据阴阳家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政治和宗教的改革措施,但由于吕不韦政治上的失败,《吕氏春秋》的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不过从此以后,传统宗教就经历了一场历时久远的改造,而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儒者对它的改造。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未来的男女

    未来的男女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四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原名《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共两卷。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品味,改名为《六祖讲<金刚经>》。《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并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我们此刻正好

    我们此刻正好

    这是一个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愿我们:活着,因为爱;努力,为了更幸福。如果不是、不能,毋宁继续做一个孤独的独身子女!愿所有的80后,不管是否独生、独身,都能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唯爱与自由,永垂不朽!温馨,是别人眼中世故又拜金的支行行长;乔琦,是别人眼中自私又圆滑的富二代。伴随着瑞兴股份的解禁,温馨与程子千爱恨交织的爱情拉开帷幕;乔琦与温馨暧昧不明的情感浮出水面;陈凤仪(乔母)、王美兰(温母)与何志梅跨越半个世纪的恩怨终将彻底了结。温馨说:有点钱+有点爱,才能有点幸福。有钱没爱,那是行尸走肉;有爱没钱,那是空中楼阁。乔琦说:人的感情这么复杂,为什么一定非此即彼?友情、亲情、爱情抑或其他情感之间哪有那么鲜明的界限!程子千说:我恨你!不,我不恨你!我恨的其实是我自己。最后,陈凤仪对何志梅说:幸好只有我一个人恨你,恨你这种人,实在不值得!
  • 血色倾城:失身为妾

    血色倾城:失身为妾

    原本她是云国才女,他是凤舞九天的少庄主,才女配佳男,是为佳谈,可是出嫁前三天,她遭人强暴,婚约取消。谈起她的人,无不摇头之间,是为引憾,当然,当中也有兴灾乐祸的。原本感谢凤家老太奶的过分喜爱,让她成不了她的正媳,却还是成了凤孤的小妾,不必在家中,连累了母亲。可是看到凤孤的那一眼,她才知道,她是错得多离谱。那双眼睛,她如何忘记得了,那是毁她一生的眼睛啊!谁能想到,强暴她的,竟然就是凤孤,凤舞九天的少庄主,说不恨是不可能的!可是她如何斗得过他,而且她身后还有母亲,她唯一的亲人,她不能不顾啊!于是只能自己麻痹自己,让自己从容生活,忘却那些不堪。可是,能吗?
  •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21世纪历史系大学生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群雄汇集的三国时代,变成了江东之主孙权,此后,凭借着这个身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魔法之巅之世界之符

    魔法之巅之世界之符

    一道彗星的现世,常常预示着动荡和巨变,随着躁动的彗星拂过天际,世间新王频立,旧住俱薨,就连九天之上的烁烁星光也会黯然消失……然而在龙王创世之初,伴随着一声尖叫,虚空诞生了
  • 英雄之契

    英雄之契

    地狱之主的使役魔中,有一支战斗力不强,却承担着重要使命的队伍,它们的名字叫----英雄!
  • 秋风微微起,等风也等你

    秋风微微起,等风也等你

    一次月考,尹微晕意外的喜欢上了杨段深。也许是因为曾经深爱过,再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第一感觉竟然是害怕。她小心翼翼的把这份喜欢藏在心底。两年。。一个措手不及的话题,让微晕再次注意到他。。。
  • 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

    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

    艺术的谋杀方式,被切割残缺的尸体,以及有意留下的线索,都汇聚成了一个扭曲变态的人格。罪恶交织,真相缥缈。凶手是谁?做案动机是什么?在犯罪心理学的抽丝剥茧下,凶手将被撕扯下神秘的面纱……
  • 恶魔圣者

    恶魔圣者

    一个身份被别人取代,甚至被生父欲杀之后快的落魄少爷埃德温,却是奉命穿越到索兰大陆的间谍人员。在两个世界的碰撞下,为了复仇与使命,孤立无援的埃德温要以恶魔的手段,走上这个世界的巅峰!所谓圣者,就一定是善者吗?所谓圣者,不过是顺应了历史的人。
  • 在斗罗中惩戒

    在斗罗中惩戒

    科技与武魂的碰撞,这是一个由科技和武魂的世界,人与魂兽各占领一半天地,一战激发(看谁不爽一道劫雷降下)……
  • 龙之传辰

    龙之传辰

    一次大火中,蓝辰失去了母亲,却从烧毁的房子里找到了超神法宝圣龙珠,之后蓝辰开启了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