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500000020

第20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3)

宋代之后,儒者们大多接受了程氏的上帝观。只有戴震等少数儒者,坚持认为理只是气存在和运动的条理,而气自身是有灵的,上帝,其形体就是那浩大元气,起主宰作用的是气中固有的灵。

上帝的名称,一直是昊天上帝。到了明代中叶,嘉靖皇帝改革礼制,将上帝又更名为“皇天上帝”,并被清代所沿用。所以至今保存在北京天坛公园的清代祭天神主牌,仍然写的是皇天上帝。不过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上帝则仍然多被称为昊天上帝。至于皇家的日常文书,则往往据《尚书》,简称为“皇上帝”。后来洪秀全所创“上帝教”的上帝,部分内容是基督教的,但其名称,却仍然是来自儒经被当时朝野普遍习用的“皇上帝”。

天又叫上帝,依《毛诗传》,那是由于帝号尊贵,人们“讬之于天”,故称上帝。朱熹对之作出新的解释。

淳熙中,朱熹为先朝南北郊之辩曰:“……或问: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 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宋史·礼志》)

汉代王莽定郊祀制度,认为天父地母,实行合祭。即在南郊设坛,坛上设天地神位,如同皇帝皇后。此后儒者对郊祀礼仪多有争论。或依王莽制,实行天地合祭;或认为以地为天后,是亵渎,应以地为男神,实行天地分祭。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行天地合祭,并且在天坛之上架屋,以便祭祀。嘉靖时,认为这样的制度不合礼制,于是依朱熹“为坛称天”、“屋下谓帝”的意思,不仅实行天地分祭,而且在设屋之南,重建天坛。这就是今天仍然存在的天坛公园中的圜丘。当时所设的屋,就是今天那圆顶高耸的祈年殿。朱熹有关礼仪的议论,在后代得到了贯彻。

明代祭天礼仪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取消五帝祭祀,其理论根据,也是程颐对六天说的进一步否定。五帝中的五人帝,在帝王庙享受祭祀。所谓五方上帝,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祭天时,也不再用它们陪祭。否定了五帝,所谓感生帝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明代也不祭祀感生帝。与五帝一起,那个来历不明的天皇大帝,也被取消了。清代继承明代,也不祭祀五帝和天皇大帝。这样,儒教礼仪就比较彻底地摆脱了汉代谶纬说的影响。而依所谓比较纯粹的儒经为依据。

北宋时,欧阳修曾经要求删除经注中的谶纬内容,但得不到响应。到南宋,魏了翁将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促使儒教进一步理学化。明代,与祭天礼仪领域中否定汉代谶纬相伴,一些原本从祀孔庙的汉代儒者遭到了否定。

六孔庙祭祀的改革

孔子的称号,隋唐以前,或是先圣,或是先师、宣尼、宣父。唐代,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代,在文宣王前加“至圣”二字;元代,又在至圣前加“大成”二字。北宋时曾有儒者建议给孔子加帝号,未获通过。明代嘉靖年间,认为称孔子为王,不合礼制。于是经过合议,去掉王号,保留“至圣”,称“至圣先师”。这个称号,一直被清代所沿用。

孔庙祭祀,唐代曾经设有神像。宋代从二程开始,认为祭祀设像是错误的:

古之言鬼神,不过著于祭祀,亦只是言如闻叹息之声,亦不曾道闻如何言语,亦不曾道见如何形状。(《程氏遗书》卷二下)

今人以影祭,或画工所传,一髭发不当,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程氏遗书》卷六)

二程的鬼神观和他们的上帝观是一致的。上帝、鬼神是存在的,但不具有人的形象。这是他们和世俗鬼神观念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到了南宋,朱熹也主张“宣圣本不当设像”(《朱子语类》卷九○)。他曾经在学校中整顿孔子祭祀,但没有成功。明代初年,宋濂又指出“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则失神而明之之义”(《孔子庙堂议》),但也未被朱元璋采纳。

嘉靖年间,在改革了祭天礼仪之后,又企图改革孔庙祭祀。大学士张璁建议,去掉孔子王号,撤去孔子塑像。

张璁的建议被交付朝臣们讨论。编修徐阶认为不可易号毁像,嘉靖帝大怒,降了徐阶的官,并亲自撰写《正孔子祀典说》。大意是,孔子认为鲁国僭号称王是不对的,他自己岂肯僭用天子的礼仪?又自著《正孔子祀典申记》,张璁也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一同提倡改革孔庙祭祀。这些文件,都一齐发给朝臣讨论。御史黎贯上言说,当初太祖订正祀典,去掉诸神封号,只保留了孔子的封号,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祭孔用祀天之礼,也是恰当的。黎贯的理由是: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明史·礼志》)

至于封号,黎贯说,唐代尊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还要为孔子加帝号。有人认为,周才仅称王号,不宜加孔子帝号,但罗从彦认为,加帝号也无不可。周敦颐、邵雍等人都认为加王号是可以的,只有吴澄一人认为不应加王号。他希望嘉靖能认真思考这些事实先例,再做决定。

这些儒者的建议遭到了否定,孔庙中撤除了塑像,改用神主牌位。如今北京的孔庙中,还保留了这样的制度。

对于从祀诸儒,也进行了清理。明初宋濂作《孔子庙堂考》曾经指出,荀况主张性恶,扬雄曾事王莽,王弼混杂庄老,贾逵不拘小节,马融依附势家,杜预提倡短丧,这些人都不应从祀孔庙。嘉靖年间,上述六人中,保留了扬雄,此外又罢除了公伯寮、秦冉、颜何、戴圣、刘向、何休、王肃、吴澄。还有一些,被降低规格、仅在本乡享受祭祀。这些儒者是: 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范宁。此外,先后增补的儒者有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罗从彦、李侗、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到明末崇祯年间,又因左丘明曾亲自领受过圣人的教导,改称先贤。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等六人也改称先贤,位于七十贤人之下,汉唐诸儒之上。清代,朱熹又从先贤升跻先哲,位于七十贤人之上。

明代及其以后孔庙祭祀制度的改革,表明儒教进一步理学化了。

七宋以后儒教的新神

宋代开始,儒教出现的新神,最重要的有三尊。他们是城隍、关帝和天后。最重要的新礼仪是祠堂的设置。

城隍神祭祀一般认为最早开始于三国时代,而据元代儒者王恽考察,城隍祭祀汉代初年就有。然而对城隍的祭祀不见于杜佑的《通典》,也不见于《唐书·礼志》。《宋史·礼志》也仅在《诸神祠》最后,把它作为最小的神祇之一顺便提到。

在唐代后期,有关祭祀城隍的文献多了起来。到了宋代,似乎又有所发展,国家官员上任之初,城隍似乎是必拜的神祇之一。《程氏遗书》卷二二上载:

范公甫将赴河清尉。问: 到官三日,例须谒庙。如何?

曰: 正者谒之。如社稷及先圣是也。其他古先贤哲,亦当谒之。

又问: 城隍当谒否?

曰: 城隍不典。土地之神,社稷而已。何得更有土地邪?

又问: 只恐骇众尔。

……

城隍确是“不典”之神,程颐甚至主张应像唐代狄仁杰废除淫祀那样,废除这尊不典的神祇。不过从程颐师生的问答可以看出,这不典之神在宋代,已经成为到官三日例须拜谒的神祇。不拜,就有可能惊俗骇众。

元代,城隍神终于和孔子、社稷一样,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正神见王恽《汴梁路城隍记》。。至元四年(1267),大都城修成。七年,太保刘秉忠和大都留守段贞、侍仪奉御忽都于思、礼部侍郎赵秉温“言大都城既成,宜有明神主之,请立城隍神庙。上然之”(虞集《大都路城隍庙碑》,载《道园类稿》卷三七)。天历年间,城隍神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其妃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妃”。

明代初年,根据城市的大小,分别加封城隍神王、侯、伯等爵。比如京城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地的城隍都封为王,其他各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各州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其服饰也都各有规定。

后来,明代儒者认为给神祇封爵不妥,在取消对山川之神封爵的同时,也取消了城隍的封爵,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城隍祭祀原来依附于岳渎祭坛,后来单为城隍建庙。城隍庙的规格和当地官府的规模相同。庙中屏除其他神灵,取消塑像,代以木主。每年正月合祭天地时,城隍神也列入从祀。正常的祭祀,由太常寺主持。在诸侯王国的,由诸侯王亲自祭祀;在郡县的,由当地主官主持祭祀。这样,城隍神就正式列入国家祀典,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主要神灵。

同类推荐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启示预言

    启示预言

    王者大陆的硝烟,绝不会就此停息。战争,随着预言苏醒吧!
  • 错妃:枕边恶魔难伺候

    错妃:枕边恶魔难伺候

    新婚洞房,他怀疑她的贞洁,不久即娶初恋佳人为侧妃,更逼她为侧妃试药吐血不止。她被陷害落崖,女扮男装出现在他眼前,心冷如铁的他却紧追不舍。爱如穿肠毒,无毒不丈夫,步步不归路。
  • 倾城恋歌

    倾城恋歌

    一次离奇的穿越,使夏熙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一切证明着要从新开始……天才般的用毒技术,和顶呱呱的武功,使夏熙在古代混的风云水起的。可是一次相遇把她和他紧紧的联系到一起。从相知到相爱,咦!不远处有小三的出现!夏熙认为自己可能是一个替代品,收拾好行李,偷偷的溜出宫。某女:“艾玛,你怎么跟过来了!”某男:“我的老婆跑了,我不追回来吗?还把我的儿子拐跑了!”某女诧异的摸了摸平坦的肚子,在沉思时已被某男带回了家。
  • 世界艺术典故(下)

    世界艺术典故(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我师傅真是得道高人

    我师傅真是得道高人

    度一凡,一个三十多岁喜欢养花养草,虽未能实现财务自由,仍决定提前退休,每月固定工资三千多元,生活在六线城市怡然自得的中年大叔。有一天闲来无事翻了个筋斗抻着老腰了,去医院看病路上打了个喷嚏,抖机灵说了句老孙去也,然后就穿越了。借尸还魂后,名叫度一凡,天赋却不凡,可无师自通,过目不忘,乃先天道体,天生慧眼,神通自成,法力无垠,修仙百艺无所不精,堪称冠绝古今的不世奇才。怎奈天妒英才,度一凡说出道言会变作污言秽语,被丑妇骂作耍流氓。身着的道衣法宝、炼制的丹药与储存的天材地宝只要与他有过接触,1-10日内便会衰败无用,只有少数几样辛苦搜集的先天道宝可傍身无碍,却也不堪入目,被路人骂做百无一用,法力无垠却无一丝可泄出身外。总算天无绝人之路,多年前寻得一把铁锤,傍身多年焕然如新,借此铁锤度一凡可泄出少许法力炼丹炼器、扔出砸人,由此江湖混号“铁锤道人”,堪称成名之宝。本以为仙生漫漫,就此一事无成,直到有一年,铁锤道人度一凡静极思动,决心收一个小徒弟传承衣钵。
  • 缘起陆家

    缘起陆家

    从小就是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她,终于被母亲给嫌弃了。“妈,你们不爱我了。”“嗯,不爱了,”“why?”“你把我女婿带回来就ok”......
  • 逆天夺道

    逆天夺道

    逆天命,夺道法!除妖邪,登无极!废柴白羽变身狂化高手,只因路遇千年老魂!情人媚月的背叛,家族师尊的嫌弃,都没有让他消磨心志!修神功积累经验,战豪门开创威名!凭借鬼魂妖力与自身领悟,白羽在江湖崭露头角!然而平静背后是无尽黑暗,他不知道一场阴谋正悄悄展开……面对敌人的挑衅和家族的危机,白羽又能否化险为夷,不负战门魔君之名……
  • 哪怕再悲伤也要吃碗鱼丸粗面呀

    哪怕再悲伤也要吃碗鱼丸粗面呀

    吃着鱼丸粗面,开心上着学,没想到一颗陨石从天而降,三月抱着桃夭夭为避灾难躲在小房间里,一躲便是一年长眠。谁知醒来便是世界末日,这谁顶得住!
  • 85后青涩回忆

    85后青涩回忆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平时的天马行空的幻想,讲述一个85后男孩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青春是青涩的,是值得一生回忆留恋的。趁着自己的记忆还未被重复的工作冲淡,把记忆变成文字,等我们老了,回头看看85后的青涩回忆。(大学篇,主要是讲述一个2004年至2007年的一段校园故事,大学校园里有欢笑、有激斗、有爱自然有恨、最后留下的都是零碎的回忆和无尽的怀念。)
  • 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

    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

    瞿瑛主编的《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一书是为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编写的教材。“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依法治教能力的应用性教育学科。它也是同教育学、学校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因此,我们将本书的写作特点定为:以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为叙述的主线,而不受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束缚;通过案例阐明法理,将教育法律案例、教育法理融于一体。这样,可使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内容方面,主要围绕依法治校,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问题,教育法律救济等内容,结合教育案例,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