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同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因此同他人交谈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地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什么画,橱子里放的什么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厨里的书等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坦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者见面,则在见面之前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者和情况,这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的交谈是十分有利的。
有一次,有一位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位公司老总的书架上放着几本金融投资方面的书。这名业务员刚好对于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和这位老总聊起了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聊人民币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资模式,结果,聊得都忘记了时间。
直到中午的时候,这位老总才突然想起来了,问这名业务员:“你销售的那个产品怎么样?”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给他做了介绍,老总听完之后就说:“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吧!”
你瞧,和对方找到共同话题,达到“共鸣”,是你也轻松,他也高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要想和对方有“共鸣”,关键是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自如。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3)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的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老兄是哪里人呀?”这就有了和对方“共鸣”的机会。
(4)问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的回答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5)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到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发生“共鸣”。要想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
4.善于称呼才能让人喜欢你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称呼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是人与人交往的开始。有形成文明规范的礼貌称呼,也有朋友之间的“昵称”、“绰号”。
如何称呼别人,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用得好,可以使对方感到很亲切,可以帮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事半功倍,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恼怒,使双方的交流陷入尴尬的境地。致使交流不畅甚至中断。
一位大学生,刚考进大学的时候,对于周围的环境不是特别熟悉,这是她看到自己宿舍楼的服务员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就上去问这老大妈:“老奶奶,去食堂怎么走呀?”
谁知道,这位大妈竟然把头一扭,没有搭理她,这位大学生感到很郁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时,旁边一位服务员过来对她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奶奶,你得叫她大姐,她就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老大妈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是心还是年轻的,随意不愿让别人家叫她“奶奶”,而喜欢别人叫她“大姐”。
这位大学生就过去,亲热地叫了一声“大姐”,果然这位老大妈很热情地转过身来,对她说:“有什么事吗?”当他知道这位大学生要去食堂时,就一直领着她找到食堂才回来。
由此可见,对于别人称呼的重要性。称呼他人为一门极为重要的事情,若称呼的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立即的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无法释怀。
在称呼别人时,除了要注意有礼貌之外,还要注意各地方的地域差别。由于各地的风俗人情不一样,不同的称呼所蕴含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在这个地方是尊敬的意思,但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有侮辱的意思了,所以这一点要多加注意。
有一位陈先生一次出差广州,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他随口喊道:“小妹,给我们拿点纸巾。”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她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下,谁知这位服务员干脆走开了,再也不搭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妹”这个称呼在广州很敏感,特别是对一些外地打工的女孩来说,是一种鄙视和瞧不起的称呼,也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称呼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交往当中就要注意慎重地选择称呼。那么在选择称呼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首先,要考虑对方的年龄。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合适。
其次,要考虑对方的职业。
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别人的职业。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业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倒会使人们感到自然亲切。
第三,要考虑对方的身份。
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她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学生大不了多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別人“老师”都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第四,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总”’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体现了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
第五,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
5. 道歉时要诚恳一点
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做错一些事情。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排,只要能够改正错误,及时向他人道歉,还是会得到别人的谅解的。
与人交往,难免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也就难免得罪人,有时甚至会给人家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对此,若是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人家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是能得到别人原谅的。倘若你发现自己错了,又不能及时向别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其结果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谅解,相反还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人格、形象上的损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所以,真诚地向别人道歉,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这就意味着,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是,道歉也要注意方式,道歉一定要真诚,语气一定要真诚,否则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都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是他们的道歉却引来不同的结果。
二战中,德国的纳粹组织曾经杀死了许多欧洲无辜的人民。全世界的人们一提到纳粹无不露出愤怒的脸色,忍不住要破口大骂起来。
但是德国人用自己的真诚化解了这些仇恨。1970年,德国时任总理勃兰登,在华沙犹太殉难纪念碑前,出人意料地双膝下跪,沉痛谢罪,赢得了时人的尊重。前任总理施罗德,也面对华沙起义死难者纪念墙深深鞠躬,表达了对当年纳粹暴行的羞愧和道歉。最近,德国政府又在柏林市中心,当年希特勒自杀的遗址附近,建造了占地二万平方米的大屠杀纪念碑林,旨在纪念600万二战中死难的犹太人,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不忘历史”的决心。德国人深刻反省的态度,得到了欧洲人民的宽恕和谅解。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还告诫所有德国公民一定要认识到纳粹分子的暴行让许多国家深受其害,德国民众必须得向他们真诚地道歉。并强调说:“纳粹暴行给德国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面,我们必须忏悔,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施罗格真诚的道歉让德国和周围的邻国相处越来越融洽,并且世界各国也纷纷与德国建交,德国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朋友。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日本一直千方百计地抵赖自己的罪行。他们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结果与周边的国家关系闹得越来越僵,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还是施罗德的一句话说得有道理:“真诚的道歉不但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赢得更多的朋友!”
由此可见,真诚道歉的魅力。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侯曾经不小心把自己父亲最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家发现后,就问:“是谁干的?”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愧的神色说:“是我干的。”父亲又问道:“把我心爱的东西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年幼的华盛顿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惩罚他,反而表扬他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
事实上,华盛顿还有一次以真诚的道歉赢得别人尊重的事情。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予以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
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说:“佩思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便成了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美国公关专家苏珊亚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向别人道歉。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道歉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态度诚恳,人们才会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只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么道歉就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语气一定要真挚,在道歉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挚的语气,诚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爱我最初的记忆中,母亲对我讲过,在向人道歉的时候,眼睛不要看着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对方才相信您是真诚的。”道歉必须直率,要有诚意,能够坦率地说“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