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只有适度才会令对方感到欣慰,才能恰到好处地实现言谈目的。而且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赞美同学时可以适度地放大他的优点,但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凭空捏造、无中生有,而应该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有可信度。
第二、贬人是要注意对象。
贬人是最好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熟知的朋友,才贬人,一般的人就不要轻易的开人家的玩笑,贬低人家了。这样的话会很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的,甚至想小周一样,做出一定的傻事。
第二、 不要拿人家的缺点、缺陷作为嘲讽的对象。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如果你总拿别人的缺点或者缺陷来贬低人家,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就会闹出不愉快的事情。总之,还是不要轻易地贬低人为好。
6. 说话时莫忘留条后路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行不可之极处,之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自则无理可续言。古人说的好:“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多想一想前因后果,就不能过做到有备无患,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有或是临头。做事如此,说话同样如此。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有一位吏科给事中,姓王名权,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用千余言评议对政。又兼性格耿直,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在刑时,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
王权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亡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
太祖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这位王权就是说话不留余地,使朱元璋陷入了不杀你就下不了台的的尴尬局面中,只得将他斩首,这就是说话不留余地的后果。
在说话开路余地的方面,应该像算命先生多多学习。大家都知道算命先生是在骗人钱财,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呢?问题就在于算命先生所说得每一句话都留余地。
凡是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人,实际上都是将信将疑,算命前要对算命先生进行一番考核再定取舍。至于考题,无非是些“父母是否健在?”“家中弟兄几个?”等等之类,而那些算命先生总能准确无误的应付自如,秘诀就在于说话留有余地。
一位青年男子报出自己的生辰八字后便直接问先生:“父母是否健在?”先生双目微闭,左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你出生于丁卯年,卯巳月,已丑天干未丑时。丑时头克父,丑时末克母,丑时中不克。从八字来看,你是命宫高隆,父在母先亡啊!你父母全在吗?”青年说父亲已经去世了,便应了父亲在母亲的前面亡的断语了。青年还不罢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家中兄弟几个?”先生不用考虑,马上以“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作答。青年说有兄弟四个,三个哥哥均已成婚,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先生真乃神人,于是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后便付款走人了。
其实算命先生的回答都是用的“活口”,无论你事实如何,先生总是不会错的,如你父母全在,你便是丑时中生人,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你怎么会把出生的时间记得那么清楚呢?即使你记清楚了,先生也会说你记得不准确呢,错的只会是你。如你母亲已去世,便应了“父在,母先亡”的断语了,如果你母亲健在,父亲先去世,那戏剧就可以解释为父亲在母亲起那便去世了,如果父母均已去世,也没关系的,总有个先后吧。至于兄弟几个的问题,无论你是几个兄弟,先生也是对的,一个便是“孤独一枝”,如果是两个,桃园三结义,孤独去一枝,那不就成了两个了?如果是三个,便是桃园三结义,更加正确了;四个便是桃园三结义加上孤独那一枝,至于五个六个,那就在孤独一枝孤独一枝地往上孤独呀。错的依然是你,先生如圆不过来了,便错在你父母不该生这么多孩子嘛!你看着算命先生留的余地,能把你所有的可能性都给概括进去。怨不得有哪么多的人都愿意听新算命先生胡诹呢?
刘余地,便面上报韩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近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能够更加激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二呢, 是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作出极端的选择,这样的结果对于谁都没有好处。
给别人留有余地,本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不让别人为难,也就是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也就是让自己活得轻松,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妙处 。
那么,在说话时应该怎样才能够做到说话留有余地呢?
第一、不要轻易许诺员工
说话留有余地,就应当慎开金口,有人常常当时顺口一说、过后就忘,但别人对这些话却会铭记在心。因此,有经验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许诺给别人。
第二、尽量用模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就像算命先生一样,如果不是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尽量用模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这样就会给自己留下后路,不至于让人抓住把柄。
7. 模糊和明白之间的距离
说话要注意明白话与糊涂话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需要糊涂一点,有时候又要说得明白无误,个中的分寸,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话是要说得明明白白好,说得明明白白人么那才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尤其在和外国友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要注意把话说明白一点。
有着一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中国人要请一位外国友人下午三点到自己的住处作客。下午二点半的时候,这位出门办事,发现自己的这位外国朋友正在自己的住所外面踱步。连忙问他为什么不进去?这位外国哥们认真的说:“噢,还有半个小时没有到三点呢!”
所以,有时候必须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才能够让人理解。但是,如果什么时候都把话说得跟明镜似的,对于和他人的交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郑板桥有句名言叫做“难得糊涂”,说的是为人处事要“难得糊涂”,不要凡事过于较真。其实,在说话上,同样要“难得糊涂”,把握好糊里糊涂和明明白白之间的关系。
其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必须借助于模糊语言,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常常不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模糊语言就会给你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
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 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们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交际的工具遭到了损害。”事实正是这样,使用不确定、不精确的词语进行交际的方法,其作用和特点是多方面的、不可轻视的。
在许多情况下,合理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自然、得体,更能表情达意,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有时人们在交际时,没有必要力求精确,只要能互相了解,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了。所以,语言的模糊性在使用时是很灵活的。例如:
甲:“你最近过得好吗?”
乙:“还好。”或“还过得去。”或“老样子。”
回答“还好”“还过得去”“老样子”等词义都很模糊,但这是非常得体的,如果用精确数字来回答,如血压90-120,心跳70次等,反而显得累赘,可笑。又如甲和乙在告别时说到的话:
甲:“有时间来我家坐坐啊。”
乙:“好的,我会的。”
甲和乙在告别时说的话算是客套话了,甲的“邀请”是模糊的,他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这要比起精确的时间像“后天晚上7点30分5秒来我家坐坐”来,要得体得多。合理的表达方式可以照顾到听者做出选择时可能有的困难,也使得听话人做出拒绝的选择时不使说话人处于窘境。
有时人们是出于“委婉”或“礼貌”的需要,而不得不使用语言的模糊性。如下面这个例子:
甲遇到了难题要找乙帮忙,可乙觉得自己帮不了甲,于是就说:“如果我有时间一定会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