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约瑟夫·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重复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将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便达到了很好的记忆效果。孩子在记忆的过程中通常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许多同学为了应付考试,喜欢搞临阵磨枪,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就像狗熊掰棒子,虽然掰得很多,但最后所剩无几。还有许多同学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有一种惰性,“知新”时便忘记了“温故”;其他课程的内容因搁置太久而几乎忘光了。这些同学的学习经验表明:没有做到重复记忆或者很少重复记忆的内容,都不会深刻地记在大脑中。
方纪头脑聪明,成绩却排在班上中上等,主要是因为小家伙不喜欢语文中的背诵。爸爸妈妈几次试图引导孩子去记忆,可是小方纪根本听不进。幸亏妈妈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爸爸把方纪叫到跟前,说:“儿子,爸爸发现你现在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好,是不是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大脑一时接受不了,有点迟钝了?”
“爸爸,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看我的数学成绩不是一直排在班上前几名吗?”
“是吗?那你的语文成绩这么差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只是我不喜欢背诵而已。”
“你看看邻居家汪栋尽管人家数学不及你,但是语文比你强多了。他很聪明吗?不是。因为他勤奋,老师要求背诵的他天天都用心去记了!”
“爸爸,我也不是懒惰的人!他不是天天记嘛,那我也记,我要用同样的方法,证明给你看!”
知道儿子自尊心强,用心良苦的爸爸故意用了激将法让儿子背诵课文。这其中,还暗示了重复记忆的方法。没想到自从那天开始,小方纪“说到做到”。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一点点,进行重复记忆。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方纪竟然记住了以前自己没有背诵过的课文,这很出乎他的意料。在有了初步的成效之后,方纪继续努力,下决心要把语文成绩提上去。在期末考试中,他一跃进入了班上前三名。
案例中父母巧借孩子自尊心强的一面,让孩子进行重复记忆,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不能不说明,重复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此外,在孩子复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说明意义、理清思路,当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内容时,家长可以教孩子采取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将要记的内容写在本子上,并且经常有意识去翻看,这样无形中便能记住那些不易记住但又必须记住的知识。
爱心指导重复记忆的秘诀
1.要让孩子适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与时间的推移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在最初的几天复习中,遗忘得最快,一个星期后逐渐减慢。可见第一次复习应该及时,新学习的内容最好在12小时之内复习一下,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楚、脑子中记忆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第二次复习时间间隔可以稍长,比如两天。再往后,间隔可以更长,比如依次为一周、半月、一月、半年、一年、几年。复习所用的时间也会依次缩短,甚至只要用眼或耳过一遍就行。
时间20分1小时8小时24小时2日6日30日
记住率(%)58443633382521
遗忘率(%)42566467727579
2.让孩子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各科知识学习齐头并进,复习也要齐头并进。对于理科的复习,第一遍先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系统归纳好,使之形成网状,这样便于记忆;第二遍做书中的例题,做完每一道后都要与课本进行对照,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第三遍做书上的习题,这一步最终要达到一看即懂的程度。
此后,也可以去选做一些参考书上的习题。对于文科的复习,第一遍就是整理笔记,同样将知识系统化,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将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巩固之后知识记忆会很深刻。第二遍即重新看笔记,尤其在自己复述内容,遇到记得不清楚的要点要及时回去看书。第三遍复习,时间安排在一周以后进行,将最近新学的知识与之前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周整理一次,这也是一次重复记忆的过程。
3.家长在指导孩子复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变换方式让孩子进行记忆,从而让孩子对于重复记忆保持比较高的兴奋度。比如将学习对象变化一下,复习一章数学,可以再次背诵一下公式定律,看一看例题;也可以做些题目;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还可以将这章的内容制成表格或画成图画;变换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复习某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