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胜众妻被蔡琰的忽悠下,都学起了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洪胜长女洪媛、二女洪璇,长子洪昭、次子洪斌每日里感受着艺术的熏陶,同时蔡邕、卢植、李儒等人也经常到洪胜府中施教。平时洪媛随蔡琰住,洪昭随貂蝉住,洪璇和洪斌都随董婉住,但每当府中组织学习的时候都聚到一起,其乐融融。
洪胜看着众妻和子女,心中很是愧疚,无奈天下未平,不能从此安于享乐。众妻也知道洪胜志在天下,都很珍惜和洪胜在一起的日子。洪胜每夜宠幸两人,蔡琰就根据每人不同的生理周期定下了次序,洪胜大赞蔡琰会办事。在洪胜研究齐州发展的日子里,甄宓、乔莹都怀了孕,唯独乔倩仍然没有动静。众女都认为乔倩身体有问题,乔倩却丝毫不在意,因为洪胜对她说过,她的娇躯体征比其他众妻都好,而且很会服侍夫君,舍不得让她早怀孕,怕影响身材,所以要在她的安全期内让她侍寝。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洪胜把火箭炮由手动发射改为电动发射,装填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又将汽车的构造原理图给了马钧。随后自己带领周泰、蒋钦、陆逊等人赴城阳造船基地指导海军建设。太史慈听说洪胜亲自来指导,高兴不已,早早地就在城阳火车站等待。
虽然已是冬季,但城阳海域并未结冰,所以造船基地仍然热火朝天。太史慈带领洪胜等人到船厂各处工地参观。洪胜走到武器系统建造工厂时不禁停住了脚步。太史慈发明的机械化装填设备正在试验。
只见数名工人用铁框架将十枚火箭弹固定住,然后用机械臂将固定了火箭弹的铁框架吊装至十管火箭炮前,一次性装好,然后解开铁框架的锁扣,合上火箭炮的弹仓盖。火箭炮的装填过程只需十五分钟,持续发射效率大大提升,洪胜大加赞赏,众人干的更起劲了。不远处海里已有一艘柴油机驱动的护卫舰,船头、船尾各装了两门中型火炮,船身两侧各装三具十管火箭炮,弹仓处各有一个用于装弹的机械臂。
太史慈命令护卫舰上人员为洪胜演练一番。护卫舰顶部的烟囱冒出阵阵黑烟,护卫舰缓缓向海里行进二十里后转舵,一侧的火箭炮和船头的火炮各对准了目标。只听得“轰—嗖嗖嗖”几声,火炮的炮弹正中靶船,三具十管火箭炮向目标小岛瞬间射出三十枚火箭弹,小岛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洪胜看着火箭弹飞出的瞬间,宛如前世看到的海军演习,心中大喜。又问太史慈这种护卫舰多长时间能造一艘,太史慈的回答让洪胜的喜悦僵在了脸上:这是改装的“马钧号”耗时四个半月,如果造一艘全新的需要一年两个月。随后洪胜要来护卫舰的建造流程图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于是命太史慈进行改进,效率提高了近一半。太史慈又说造船的钢铁供不应求,很难保证工期。
洪胜考虑一番已有计较,随后针对太史慈关于海军兵种改革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培养海军陆战队的项目。视察完毕后洪胜命周泰、蒋钦和陆逊留在太史慈麾下,致力于海军建设。
回到兖州后,南华就来拜访,洪胜问其何事,南华将一个包裹献给洪胜。洪胜打开看时大喜过望,原来是当年张角宣扬的《太平要术》。
南华道:“看到主公连番的创举,远比这书中所载的高明,不知这物事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洪胜道:“书中所载包罗万象,远非我所能超越的,实在太有用了。不知可否将其分门别类编写成书列入各学院课程?”
南华道:“南华献宝正是此意。”洪胜立即命蔡邕、卢植、左慈、于吉等人协助南华改编《太平要术》,随后分别发到各个学院,列为必修课程。
马均执掌的兖州兵工厂则开始生产内燃机驱动的铁甲战车,洪胜将战车改名叫坦克。洪胜麾下的第一支坦克兵团开始组建。
春节过后,洪胜组织众文武召开新年议事会,除了政务上的安排外重点谈了攻略天下的指导方针和特种部队的建设。海军陆战队已经建立起来,原特战旅更名为红剑突击队,由赵云统领。
曹经过冬季的整备即率军攻略冀州,命夏侯惇进驻汝南防御刘表,命曹仁率军镇守许都,而自领大军到官渡驻扎,择日北上。而袁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病情有了好转,又有了攻略豫州的打算。
袁绍道:“若等到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我要自领大军去迎战。”
袁尚道:“父亲病体未痊,不可远征。儿愿提兵前去迎敌。”于是袁绍命袁谭和高干提兵来助袁尚。袁尚自斩史涣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和高干军马到达,就自领数万兵马奔黎阳迎战曹军前队。两军对垒时,李典当先出马,袁尚举刀来战。两人交战了十余合,袁尚难以抵挡,连连败退。李典乘势挥军掩杀,袁尚眼见不敌,连忙率军撤回冀州。
袁绍见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众人都慌了神,连忙抢救过来。袁绍知道自己很快就死了,于是召集审配、逢纪和夫人刘氏安排后事,并立下遗嘱由袁尚继承事业。不几日,袁绍连续呕血,魂归西天。
审配、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遣使报丧。此时袁谭已发兵离并州,得知袁绍去世后立即与郭图、辛评商议。
郭图道:“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必立袁尚为主。我们应该加快速度早日入冀州。”
辛评道:“审、逢二人,必预定机谋。今若速往,必遭其祸。”
袁谭道:“那该如何是好啊?”
郭图道:“可屯兵城外,观其动静。我亲自去探听消息。”
随后郭图只身一人进城拜见袁尚,袁尚问道:“长兄为何不来?”
郭图道:“因抱病在军中,不能相见。”
袁尚道:“我受父亲遗命,执掌四州,封长兄为车骑将军。目下曹军压境,请长兄为前部,我随后便调兵接应。”
郭图道:“军中无人商议良策,愿乞审正南、逢元图二人为辅。”
袁尚道:“我正依仗此二人早晚出谋划策,岂能让他们离开!”
郭图道:“那就只派一人去。”袁尚只好令二人拈阄,拈着者便去。逢纪拈着,袁尚即命逢纪携带印绶跟随郭图赴袁谭军中。
逢纪到袁谭军中后发现袁谭并无疾病,心中不安。接着献上印绶,袁谭大怒,欲斩逢纪。郭图密谏道:“今曹军压境,应当款留逢纪在此,以安袁尚的心。待破曹之后,再来争冀州不迟。”
袁谭领军杀出黎阳城,与曹军对阵。袁谭派大将汪昭出战,曹派乐进迎敌。十合不到,乐进一刀将汪昭斩于马下。曹军乘势掩杀,袁谭军大败,随后退入黎阳固守,接着派人向袁尚求救。
袁尚本就想借曹之手除掉袁谭,岂会真心救援,于是只发兵五千余人相助。曹探知袁尚派兵来救,于是派乐进、李典引兵于半路埋伏,等袁尚派来的五千兵马进入埋伏圈时一声炮响,伏兵尽出,袁尚的五千兵马全军覆没。
袁谭得知袁尚只派五千援兵,又在半路覆灭,心中大怒,于是对着逢纪大骂,逢纪道:“请允许我写信给主公,求其亲自来救。”袁谭命人将逢纪的信交给冀州的袁尚。袁尚问审配怎么办,审配道:“郭图多谋,上次不争位而返回并州,是因为曹军在境。如果破了曹军,袁谭必来争冀州。不如不发救兵,借曹之力除掉他。”
袁尚道:“逢纪还在袁谭营中,我如果不发兵,他性命不保。”
审配道:“事已至此,主公不可因逢纪一人而坐失良机。”
袁尚迟迟不肯发兵。袁谭大怒,对着逢纪就是一刀,可怜逢纪辛辛苦苦扶袁尚上台,袁尚却没有顾及他的安危,任由袁谭斩了头。
袁谭大军刚刚败阵,又无援兵救助,被曹打败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与郭图、辛评商议投降曹。
袁尚得知袁谭准备降曹,急招审配商议,审配道:“如果袁谭降曹,合力来攻,则冀州危矣。”袁尚于是留审配和大将苏由固守冀州,命吕旷、吕翔兄弟二人领军三万为先锋先行,后自领大军去黎阳救袁谭。袁谭听说袁尚领军来救,心中大喜,于是放弃了投降曹的想法。袁尚到达后屯兵城外,与城中袁谭大军互为掎角之势。几天后高干也领军到了城外。于是三军每日出兵与曹军对峙。
无奈曹军士气高涨,战力不俗,袁尚军屡战屡败,但仍然稳住阵脚。后来曹分兵攻打袁谭、袁尚、高干三军,袁谭、袁尚、高干三军被分割包围,互不能救,被曹军杀得大败,只得放弃黎阳往冀州撤退。曹领兵衔尾追杀,杀入冀州腹地,袁谭与袁尚入城坚守而高干在离城三十里的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虚张声势。
曹军轮番攻打多日,却难进一步。毛阶劝道:“袁绍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各自树党,争夺权势,如果得急了他们就互相救援,如果不攻他们,则互相争斗。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等袁谭和袁尚两败俱伤之时,丞相再进军,则大事可定。”曹听从了毛阶的建议,于是命李典为太守,把守黎阳,命曹洪领兵守官渡。而曹自领大军向荆州进兵。
袁谭、袁尚听说曹军主动退兵,互相庆贺。高干领军返回了幽州。
袁谭对郭图、辛评道:“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袁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我真是不甘心啊。”
郭图道:“主公可勒兵城外,而后请袁尚、审配赴宴。然后埋伏刀斧手杀掉他们,大事必成。”袁谭就依计发请柬邀请袁尚、审配到营中赴宴。
袁尚收到请柬后就与审配商议。审配道:“此事必是郭图之计谋。主公如果赴宴,必会遇害。不如乘势攻打袁谭。”
袁尚遂披挂上马,率兵五万出城直奔袁谭军而来。袁谭见袁尚领兵前来,知道计策泄露,也披挂上马,领军与袁尚交锋。
袁尚见袁谭后就破口大骂。袁谭也骂道:“你下药害死父亲,篡夺爵位,今天又来杀长兄!你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家伙!”
兄弟二人单打独斗,袁尚文武双修,武艺比袁谭高明很多,袁谭被打得大败。随后袁尚率军冲杀,袁谭军难以抵挡,只得败退,袁谭收拢残兵败将南撤至邯郸。
审配劝袁尚继续进兵,追至邯郸。袁谭抵挡不住,退入邯郸城坚守不出,袁尚军三面围城攻打。
眼瞅着城中守城军械越来越少,袁谭心中焦虑,于是与郭图商议。
郭图道:“现在城中粮少,袁尚军士气高涨,恐难持久。我的想法是派人诈降曹,让曹派兵攻冀州,袁尚必回军救援。主公再率兵夹击,袁尚必败。若曹军击败了袁尚军,我们正好聚集军力抵挡曹军。曹军远来,粮食不继,必自退去。我们可以占据冀州,以图进取。”袁尚遂命辛毗出使驻扎在西平的曹,曹听说袁谭归降,于是让辛毗暂居军中,而自己召集谋士讨论对策。
贾逵道:“袁谭被袁尚攻击太急,不得已而来降,不可准信。况且兵已至此,岂可舍刘表而助袁谭。”
毛阶道:“贾公此言差矣,刘表坐保江、汉之间,不敢展足,无四方之志,不足为惧。袁氏据四州之地,兵马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尚未可知;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丞相,丞相提兵先除袁尚,后观袁谭表现。如果袁谭有反意,丞相大军灭袁谭不费吹灰之力,到时冀州、并州、幽州尽入丞相彀中。此机会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