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赵云军找到了吕程的部队,随后用双手把包围战友的积雪扒开,随后把雪中的士兵救了出来,大部分士兵都已冻僵,赵云令人在附近点起了篝火,让这些士兵慢慢解冻,随后又换上一波军队继续向前挖,时间不长,附近的张绍军也被找到。
张绍军已经完全冻成了冰人,几名士兵不小心用力过猛,张绍军数名士兵的手臂被掰断,连血液都流不出了。赵云令人在这里点起了火,就地融化积雪,解救士兵。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努力,张绍军周围的积雪全都融化,不少士兵也开始有了知觉,但经过清点,吕程军牺牲一百五十七人,张绍军仅剩十九人。赵云眼含热泪,令人把牺牲的战友掩埋在不远处。
军医连忙取来治冻伤的药膏涂在这些士兵身上,防止留下后遗症。洪杰看到红军的壮烈,捡起一块尖利的石头在远处的冰面上写下了一首诗词《过雪山赋》,热情讴歌了英勇无畏的红军敢与大自然战斗的英雄气概。
曹真看着洪杰的这首诗,即兴演唱起来,他们这些年轻将领大多数都在文学院学习过,所以略懂音律,而洪杰自幼就在音乐家蔡琰和貂蝉的熏陶下成长,作词谱曲自然不在话下,于是这首《过雪山赋》就在军中流传起来。
休整数日后,赵云从地图上判断差不多在群山中走了一半了,于是令关兴带领五百士兵沿羊肠小路一路疾行,在最短的时间内走上高原,然后布置防御阵地接应后续部队。随后赵云组织众军继续开凿山壁拓宽道路。
几天后关兴军走出了这片群山,踏上了高原的大地,远远望去,白雪皑皑的地上竟然有些地方冒着热气,众人大喜,于是向这些冒着热气的地方跑去,有些常识的读者都会知道,这些是地热泉。这冰天雪地的地方竟然有滚烫的泉水,周围也是暖烘烘的,这让全身污垢的士兵大为欢喜。关兴遂令人点燃了数堆篝火,又将部队分作三波,一波泡澡洗衣,令两波负责警戒作战。
此处是白雪皑皑的平地,百里之内的景物都能看的真切,所以关兴并不担心敌人突然袭击的事情,于是用无线电向赵云进行了汇报。赵云听说高原上竟然有如此奇景,于是令主力作战部队快速前行,后面的工匠继续开山造路。装甲车就暂时不用了,等山路拓宽之后再用。
赵云大军赶到后立即惊呆了,高原之上的热水泉让大军群情振奋,赵云也是按照三班倒的方法组织部队休整。由于地热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冻伤、碰伤的士兵在热水中泡了几次后竟然伤口大为好转,于是纷纷给这地热泉命名为“生命之泉”。
随后大批士兵都轮番泡在地热泉中,好景不长,这些士兵在水中泡得多了就出现了反作用,不少人的身上开始掉皮生疮,赵云连忙下令士兵每天最多只能泡澡半个时辰,违令者按违反军纪论处,全军士兵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几天后,赵云令大军在群山出口处凿冰筑寨,建立简单的要塞驻扎,要想在高原上减少伤亡,装甲车是必须的,所以赵云军就在此构筑防御工事,等待宽阔山路的畅通。
经过多次的转发,洪胜最终得知了赵云军的遭遇,虽然心中不忍,但此事毕竟让赵云军全体将士的意志更加坚定,这些小将们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随后下令给徐晃、夏侯渊和张飞三人,令其筹集物资和人力抓紧时间修筑连接西域、西凉与高原的铁路线,战备物资在高原的运输只有铁路最为方便,要想牢固地控制青藏高原,铁路建设是首先要做的。
此时的龙塑帝国国库充盈、物资丰厚,西部的大铁路建设也很快开展起来,赵云军虽然拓宽了山路,但由于地势过于陡峭和复杂,装甲车依然无法上高原,赵云只得放弃,不过听说西部铁路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等盛夏时节积雪融化,再开山筑路就简单得多了,实在不行走隧道也不是没可能。
赵云军在高原边缘构筑了一座简易的要塞,留下少量士兵驻守,随后赵云亲率大军兵分四路在高原上搜索前进,沿途的不少土着部落对红军充满敌意,甚至有的主动攻击红军。赵云本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见土着部落敢于主动攻击红军,于是带领大军向这些土着武装杀去,连枪炮都懒得用。
土着兵用的很多竟然是石器时代的武器,连件像样的铁器都没有,在这种巨大的时代差距面前,红军可以称得上时摧枯拉朽。半个多月下来,歼灭了土着武装七万多人,而红军仅仅牺牲一百五十一人。
由于这些土着部落生活的地方都是高原上的牧区,所以在剿灭土着部落的过程中,红军获得了大批的马牛羊和牦牛。赵云看到牦牛粗壮的四肢和宽厚的身体,顿时想到了用这些牦牛作交通工具。很快红军都成了牦牛骑兵,三路红军共九万人马骑着牦牛飞奔的时候也是一番壮观的景象。
这些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见到红军作战凶猛,这些土着部落也只能望风而降,赵云派出精通西域语言的士兵与土着部落沟通,他想土着部落虽然居于高原,但毕竟是西部地区,语言差不多还是相通的,可这些人根本不懂西域各国的语言,后世藏语据说也是很难学的。
赵云的士兵虽然加倍努力,但始终无法与这些土着部落沟通,赵云干脆就用图形和物品比划着与这些土着居民沟通,时间长了,大家也慢慢都明白了不少,赵云告诉这些土着居民和部落首领,红军是来帮助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并不是来屠杀他们的。这些土着渐渐也明白了赵云的意思,双方皆大欢喜。
少数民族的百姓大多都是热情好客的,即使在新石器时代也是一样,了解了红军的来意后,这些土着居民就和红军打成一片了,赵云派兵为这些土着修建房舍,并教会了他们如何制盐、烹饪、缝补衣服。为了交流的方便,赵云还专门派人教他们说汉语、写汉字。本来兵戎相见的双方此时都好成了一家人。
土着居民看红军修建的土石房舍都很坚固宽敞,都积极加入到红军中,赵云以原有士兵为基础扩充军队,这些久居高原的土着百姓经过红军的训练,都成了最为凶悍的士兵,跟随者赵云军四处征伐敌对部落。
高原上的生活倒也快活,转眼间已是盛夏时节。由于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从于阗、敦煌、兰州通往格尔木的铁路很快就连接起来,等到国庆节的时候,三条铁路已经顺利通车,有了铁路的帮助,更多的大型工程机械和技术人才都运到了格尔木地区。交通部副部长陈珪、工业部副部长伊籍亲临格尔木主持通往高原铁路的规划建设工作。
陈珪看到格尔木南部群山顶部都盖着厚厚的积雪,觉得露天的铁路不太可能适合这里,于是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勘测地形,决定在此处深挖隧道,避免被乱石或者雪崩破坏道路。
洪胜看到陈珪绘制的施工方案图后,大为赞赏,于是令程昱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工人、筹集物资,全力支援青藏高原道路的建设工作。由于大批技术装备的投入,加上四十万工人的劳力投入,青藏铁路迅速向高原延伸。高原边缘地带的铁路线大部分是从隧道中穿行的,由于地势的变化,铁路线都是倾斜着环绕铺设的,这样能保证火车能顺利登上高原。
铁路隧道贯通后,陈珪又在铁路隧道顶部开凿公路隧道,并在格尔木地区修建双层钢铁大桥,供火车和汽车进山用,为了安全起见,伊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用钢筋框架加固这些隧道,并在两条隧道中间挖开了一条逃生通道,以备发生意外的时候能从此处逃生。由于铁路和公路都从山里穿过,完全不用担心雪崩的影响。
大雪来临的时候,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成功走上了高原,群山出口处一座双层的大桥建造成功,底部是铁路,顶部是公路,来自西凉州的大批物资器械被运上了高原。
在此期间,赵云军由原来的十二万扩充到了二十万,在红军的宣传鼓动下,土着部落纷纷加入,向往着红军所说的美好世界。半年的时间内,赵云率军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处地方,成功把青藏高原完全纳入了龙塑帝国的统治,大批部队集结到藏南山区,洪胜初步设想的在藏南山区建立红军大本营的计划开始实施。
由于高原上连降大雪,工程施工已经无法进行,工程指挥部只得下令停工,铁路沿线的数十万民工各自回乡,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行施工。但在陈珪看来,通往藏南的道路工程很快就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