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规模拆迁和初步整修,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封建时代郡府级官署衙门——河南省南阳知府衙门,最近开始初步对外开放,引起各界的浓厚兴趣。
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老城西南,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历史时期,有730余年可考历史。到明朝末期,南阳知府衙门已建成一座典型的府级官署衙门建筑群。清代又进行了四次大规模重修,全部建筑占地近百亩,厅堂廊舍达数百间。民国时期,南阳知府衙门先后成为南阳县署和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南阳知府衙门在1949年~1965年成为南阳地区专员公署所在地。专员公署迁出后,大量居民迁入,院内陆续出现许多违章建筑。2000年6月25日,南阳知府衙门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南阳市成立了由何东成市长亲任指挥长的“修复南阳知府衙门指挥部”,正式启动居民搬迁、违章建筑拆除和古建筑修缮工程。自2001年8月以来,已在院内拆除多座高层建筑,迁出270多户居民。当地已为此投入了2000多万元。现在,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目前开放的南阳知府衙门,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40米,占地约60亩,古建筑有30多座共140余间,它的总体布局依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最近,记者在前去参观时看到,刚刚对外开放的府衙虽然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各种人为的破坏,仍不失威严、庄重的气势。位于中轴线上的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主体建筑基本完整,左右两侧的附属建筑虽然多有损毁,但经过修缮完全可以恢复原貌。当然,这还需要大量投入。
南阳知府衙门被称为我国古代府级衙署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几个月前,当地考古人员曾对其局部进行探查和清理,在厚达近3米的文化层中共清理出5个不同时代的建筑基址,而且全部是规整的衙署遗址,人称这里“府衙下面有府衙”。据介绍,清代在全国共设立215个府,但保存至今而且布局依然完整的府衙建筑仅有一座南阳府衙。这座府衙对研究我国古代官署的规划、形制、发展、变迁以及地方官吏的任用及其他政务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悉,南阳知府衙门修复工程将历时3年,总投资将达亿元。届时,它将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内乡知县衙门构成一个系列,成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和旅游景点。
(原载2002年6月17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