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采访期间,我有幸拜谒了颛顼、帝喾二帝陵。二帝陵位于河南省内黄县,距县城还有30公里处,现已被黄沙和密林层层包围。
关于颛顼和帝喾,自上古以来就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史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他们是我国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二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中华民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一带。颛顼初封国于高阳,故又号“高阳氏”,他是黄帝之孙,舜之七代祖。上古神话中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失败后怒触不周山而死的故事。能将共工这样一个力大无比的人打败,可见颛顼在人们心中不是个寻常人物。史书上称他聪慧有谋,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他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他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秩序,完成华夏统一大业,因而声名超过了黄帝。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侄,由于初封于辛,所以号“高辛氏”,是继颛顼之后的联盟首领。《史记·五帝本纪》中称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是功德盖世、万民拥戴的君主。
出于对两位英明的上古君主的景仰,人们对他们的长眠之地也格外关注。关于他们的寝陵,史籍中有许多记载,但因年代久远、环境变化、地名更迭、归属变动等原因,记述上有些差异。由于陵墓地处黄河故道,洪水冲刷,风沙迁徙,二帝陵的准确地址渐渐不为世人所知。
近年来,内黄县有关部门用几年时间在黄河故道的密林之中调查清理,搞清了陵庙的基本轮廓。用元代方砖镶砌而成的颛顼陵,呈长方形,长165米,宽66米,砖墙上镶有“颛顼陵”“颛顼帝陵”两块标志碑。颛顼陵前还有山门、宋井、神道、大殿、配殿等建筑遗迹。陵墙之南有东西甬道长达百米,附近还发现埋藏深浅不一的甬道、围墙和墓葬。尤其珍贵的是,陵旁发现了历代帝王的御祭碑碣,多达百余块,多数基本完整、字迹清晰,是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据说,目前清理的还只是一部分,随着进一步清理,当会有更重要的发现。
“失踪”百余年的二帝陵找到了。这一消息引起各界关注,国内一些专家纷纷前去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发现。
1992年,我有幸来到颛顼、帝喾二帝的长眠之地,凭吊两位华夏先祖。抚摸着元代以来各朝各代歌功颂德的碑石,心中生出许多感慨。中国能有今天,离不开中华民族祖先的贡献,未来中国的发展还有赖于当代人的奉献;历史会铭记每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伟人。
听说当地政府准备重修二帝陵,以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愿二帝陵更为世人所知,产生更广泛、更积极的影响。
(原载1993年11月14日《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