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农民也会有如此高雅的审美情趣,也会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许多农户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房里悬挂的书画、剪纸、画屏等艺术品了。“书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万世耕”,“风展红旗如画,阅尽人间春色”,“养十年豪气,破万卷诗书”,这是记者随手抄下的几幅对联,笔锋豪放,意境深远。而春夏秋冬的景物画和梅兰竹菊的花鸟画,则显示出高雅的艺术情趣。高雅、浓郁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
以务农为业的农民,怎会在家中悬挂这些好像只有城里人才喜爱的艺术品?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采访,很快便搞清了“来龙去脉”:有的是托亲戚朋友向当地的书法家、画家求的;有的是花钱请人到家中写的、画的,更多的则是自己购买的,因而,差不多都是“孤品”,没有重样的,当然更没有印刷品。其中有的作品价格不菲,但农民都很舍得花这笔钱。
旬邑县农民何以有如此雅兴?原来,这个位于渭北高原上的国定贫困县,曾长期被贫困所困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建成了“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基地”。其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给他们许多智力上的支持。2005年,全县苹果人均达到1.5亩,总量达到35万亩,果农人均收入达到2326元。小苹果变成大产业,托起了全县的经济、“挤破”了农民的钱袋子。
农民有了钱,就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讲究生活品位了。“尊重群众意愿,唤起万众同心干。”旬邑县县委书记郑光照告诉记者,旬邑县的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早。中央确定建设新农村目标后,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既相对集中、符合现代化生活标准,又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原则,对全县187个行政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将住房、道路、供水、排水、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一次规划到位。县有关部门每年为农户免费设计20套不同风格、不同面积、不同造型的民居,供群众选择。其中,造价既有2万元以下的,也有6万元以上的。是否建、何时建、建什么样式,全由群众自己做主。政府既不勉强,也不搞硬性指标、大包大揽。因而,这几年旬邑县农村建新房的很多,却很少有借债盖房的。
短短几年时间,全县群众就投资1.6亿元建新房,建成了62个“五有五化”的标准新村,改造了83个旧村。滥建乱建的问题解决了,土地也节省出来了。近3年,全县复垦旧庄基地11000亩,增加耕地7000多亩。其中,丈八寺镇的谈村原来占地280亩,现在居住集中了、整洁了、便捷了,占地也减少到了80亩,足足“生”出了200亩复垦地。
许多从山坡、沟边搬到宽敞漂亮新居的农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品装点自己的房子。一时间,知名的、不知名的书画家的作品纷纷走进旬邑县的千家万户。
有人说,旬邑县农民竞相把高雅艺术品“请”进自家门,就像有些农民在西服外面插钢笔一样,是附庸风雅。有人则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竟然相当充分:旬邑,古称“豳”,是周人先祖公刘开疆立国的地方,也是被《诗经》反复吟唱过的地方,“国风”中就有“豳风”。《诗经》诞生之地的后代喜爱诗歌、书法、绘画作品,那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怎么是“附庸风雅”呢?
记者了解到,许多农民确实是真心喜欢诗歌和书画作品。只有初中程度的杨宗平说:“这些作品既好看又能激励人。”他会背20多首古诗,不仅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绅、陆游,而且当场背诵古诗给记者听。他告诉记者,每逢风雨天或节假日,他就在家练习书法,书写古诗。他特别敬佩村里的一个高中毕业生:“人家会背的古诗才多呢!”
杨宗平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久以来,人们都以写一手好字为荣耀,以有艺术修养为目标。喜爱诗歌、喜爱书法、绘画、剪纸,在旬邑县渐成风气。曾当过教师的职田镇党委书记张社教,就是一位有20多年“书龄”的业余书法家,有20多家的书法作品就出自他的手,当然他是不会为此收钱的。在他的影响下,他那正上初三的儿子也对书画有了特别的偏好。在他身边,爱好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就连镇上34岁的汽车驾驶员文斌也成了书法爱好者。每当他写字时,总有人在一旁观看、切磋,而拿着书法作品向他请教的人就更多了。
1959年入党的刘树汉为村里的乡亲写了几十年的春联。在他的影响下,他儿子的书法水平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现在,儿子每年都摆摊卖自己写的春联并且有可观的收入,就是到外地打工也以书写为业。此时,他正在甘肃平凉为人书写标语、广告呢。
现在,旬邑县每年的书法、绘画、剪纸、刺绣、唢呐、面艺(用面粉制作人物、动物、花鸟图案)比赛越来越多,每种比赛都有很多人参加,其中多数是农民。
家家如抱灵蛇之珠,户户如衔昆山之玉。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家在一些村庄比比皆是。
伴随着书画爱好者的增多,当地民间书画作品的收藏也越来越热。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樊莉霞告诉记者,由于爱好书画的人越来越多,书画水平越来越高,旬邑县委因势利导,于2005年成立了书画学会,一下子发展了许多会员。一个县成立书画学会,这在全国许多地方还不多见,县财政专门拨出1万元给予了扶持。
与爱好书画同样火热的,还有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张洪镇高平村就建有室内舞台,自娱自乐式的演出经常进行。袁军峰所在的鹏旗村也有个“自乐班”,他既会拉二胡、吹笛子,又会唱秦腔,虽然每月有一次“自乐”活动,他仍嫌太少。通过激烈竞争才当上高平村文化中心户户长的张玲玲,自费购置了音响设备,组织起有50多名妇女参加的社火队。她的家,成了村里人最向往的娱乐场所。
在欣赏各家各户艺术品时,记者居然没有看到一张文体明星照、大美人像,颇感奇怪。这是为何?车村的杨宗平告诉记者,我们都不想当追星族。家里挂美人像,有点俗气,不如挂书画艺术品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
旬邑县农村的生活水平,真的越来越高了,农民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品位了。
两天中,记者走访了几个村庄、20多户农家。与看到大量书画艺术品却没有看到美人像的情况相呼应,记者看见了许许多多沼气灶、太阳能热水器,却没有看见柴草、煤炭;看见了成行的树木、簇拥的鲜花,却没有看见丛生的杂草、乱丢的砖石;看见了整洁的村口、路口、门口,却没有看见土堆、粪堆、柴堆;看见了摆放整齐的垃圾桶、清洁车,却没有看见在一些地方随处可见的垃圾;看见了图书室的藏书、农民夜校的教室、街头的健身器材,却没有看见麻将桌;看见了农民满足、幸福、自信的笑容,却没有看见他们烦恼、忧愁、无奈的苦脸……
旬邑县有位农民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村庄美,庭院净,绿树红花相辉映。沼气炊具太好用,卫生厕所真卫生。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你说我们比城市还差什么?”
记者问了许多农民,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知足、满意。但是,旬邑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仍不满足:他们要继续扩大苹果面积、提高果品质量,他们要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沼气推广、旧村改造步伐,他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该干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原载2006年5月17日《光明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