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仍有人在偷卖湟鱼!这是记者最近在青海省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
被列入我国五大名鱼之一的青海湟鱼,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久负盛名。但是,许多人未必知道,这种生活在高原湖泊中的冷水鱼,一年只能长1两左右,10年才能长到1市斤!一般的湟鱼重量多在4两到1市斤,最大的湟鱼也不超过10市斤!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湖泊阴冷低温,封冻时间长,浮游生物少,饵料不足,所以生长极为缓慢。唯其如此,才更加名贵。
据介绍,青海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学名为“青海湖裸鲤”。在200多万年前,青海湖与黄河是相通的,黄河鲤鱼也因此得以进入青海湖中生活。但由于地质变迁、高原隆起,青海湖与黄河被隔断。留在青海湖中的黄河鲤鱼的鳞片便逐步退化,皮下脂肪层不断增厚,体表大量分泌黏液腺,遂变成今天的冷水性无鳞鱼。
当地人原来是不吃湟鱼的。青海湟鱼的捕捞历史,也仅有百年。有资料显示,1957年全年共从青海湖中打捞出湟鱼1702吨。而到了1960年,一下子猛增到28.5万吨!青海湟鱼曾帮助当地人度过饥荒。随着捕捞量迅速增加,青海湖中的湟鱼迅速减少,保有量已不足此前的1/10.自1986年以后,当地政府三次实行封湖育鱼。1999年,有关部门观测,青海湖中的湟鱼只剩下3000吨了。2002年,当地政府又进行第四次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2005年,青海湖中的湟鱼增加到5000吨。封湖育鱼取得明显成效,但这点鱼对于偌大的青海湖来说,还是显得太少、太少了。
那么,封湖育鱼的决策贯彻得如何呢?最近,记者到青海采访时路过青海湖,不断看见有人在路边举着拴有网兜的长杆,向过往的车辆示意。当地司机告诉记者:那是兜售湟鱼的,当地人一看就明白。也有人停下来买一些湟鱼带回去品尝。当地一位干部对记者说:现在,再有人贩卖、加工湟鱼,将被严厉查办。因此,在西宁市的大小宾馆、餐厅里已经看不到湟鱼了,外地人到青海想吃湟鱼,几乎是不可能了。但是,在青海湖边有人如此大肆贩卖湟鱼,却没见到有人出面及时制止。由此可见,在禁止捕捞方面,也存在着漏洞。
青海湖湟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将破坏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可能使这个高原湖泊变成缺少生命的“死湖”。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这种“稀有水生动物”,保护好青海湖的生态资源。
“鱼鸟共生”,是青海湖生态和谐的景象。一旦这种局面被打破,后果很难预料。
(原载2006年7月24日《光明日报》四版头条,被光明日报评为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