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这幅画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耶稣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四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这幅画是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0×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左手边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疑惑不解的多马,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他试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表示惊讶。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他右手边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圣·约翰,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而犹大手中握着的钱袋,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30块银币的赏钱。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他一头银丝,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火性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
在耶稣右边的外面一组是由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好像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这三个人都面向耶稣。耶稣左手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个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指向餐桌的中央。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他的表情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门徒,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细致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画作。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这幅杰作的艺术成就也正在此处。
画面创造出两种强烈的光源:一盏高悬于众人左后上方的吊灯,从后侧照亮大厅,并以光勾画出众人的侧面像;耶稣正和使徒们共进圣餐,在他头部的位置,上射出一种超自然的光芒,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光,似乎使从天而降的天使们实体化了。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最后的晚餐》在庄严沉闷的基调下,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将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这幅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画作的精妙,更因为它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而引人深思,为人性中那丑恶一面感到可耻和无奈,唤醒人们最初的善良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