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的形成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扩大而逐步从商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中派生出来的,其形式上虽然仍属于服务业,但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已经超出服务业的范畴,涉及农业、工业、文化、社会管理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具有较为集中的旅游需求和供给以及独立的分工领域,形成了相应的产品体系和市场结构,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融入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商业模式、消费需求、社会调控、生活质量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进入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新阶段。
在一定意义上讲,旅游产业是一个“泛产业”。旅游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活动,包括了商务、会议、展览、体育、医疗、文化交流等各类活动,旅游产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只要是为旅游者外出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均可归于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泛产业"。旅游产业又是动态性的产业。由于旅游者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在需求上是有差异的,其选择的服务性企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换言之,组成旅游产业的相关企业是动态变化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随着旅游者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产业。基于此,笼统地将旅游产业在现行的产业分类中进行归类,或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组合,或仅简单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均难以说明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关于旅游经济研究
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展开并走向深入的。
一、国外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过程
国外关于旅游经济研究的演进与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旅游经济研究的萌芽期(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后半叶,开始于欧洲的产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活动及旅游经济问题,意大利学者为早期的旅游经济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1899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局长鲍德奥(Bodio)发表了题为《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的论文,这是可见到的最早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文献。这一研究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尼塞福罗(Niceforo)和贝尼尼(Benini)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发表了论文《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和《关于游客的移动计算方法的改良》。这些研究文献利用统计方法,对前来意大利旅游的人进行调查研究,从平衡国际外汇收支角度,评述了旅游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及作用。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关于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和计算方法的探讨,例如游客人数、逗留时间、消费能力等,对旅游现象的认知目的在于了解旅游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取得经济利益的需要,是学术界早期对旅游经济现象的认知过程,是旅游经济研究的萌芽期。
(二)旅游经济研究的起步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洲经济的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人从北美来到欧洲旅游,日益增长的由北美游客带来大量美元的旅游活动成为欧洲战后经济恢复和走向复兴的重要财源,旅游活动被普遍地视为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活动,这种认识在当时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的思想。1927年,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A.Mariotti)出版了专著《旅游经济讲义》一书,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观点。1928年,马里奥蒂出版了该书的续编,并在1940年出版了修订本,最终完成了该书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从经济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学者还有许多。1933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欧吉尔维出版著作《旅游活动:一门经济学科》,该书阐述了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的理论。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格留克曼(G.Glucksmann)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了关于旅游研究的观点,并于1935年出版了《旅游总论》一书,系统论证了旅游活动的发生、基础、性质和社会影响。他认为,研究旅游现象是一个研究旅游活动的基础、发生的原因、运行的手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领域,除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外,还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在这一阶段的旅游经济研究中,国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重点探讨和研究了旅游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对旅游经济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推进了旅游经济学的形成,并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
二战结束后,旅游被普遍看成是一种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手段,能够促进接待地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界、政界和学术界都认为旅游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在西方国家,随着农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旅游活动也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旅游经济管理学院,开设了旅游经济、旅游管理等学科课程,培养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欧美一些专家、学者对有关旅游经济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了国际旅游分工理论与差别化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投资、旅游经济政策、旅游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等诸多方面,而且在旅游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论文和著作。代表性的成果有:1955年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1969年美国迈克尔·彼德斯的《国际旅游业》,1974年英国伯卡特的《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75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国际旅游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1976年西班牙旅游研究院出版的《西班牙旅游经济投入-产出表》,1978年南斯拉夫翁科维奇教授的《旅游经济学》,1980年美国唐纳德·伦德伯格的《旅游业》,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朱卓任教授的《旅游业》等。这些成果,为促进现代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为构建旅游经济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旅游收入乘数效应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利用旅游收入乘数原理分析计算旅游收入对促进接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是开展这方面研究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英国学者阿切尔(B.Archer)和沃恩(R.Vaughan)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先后分别在英国的格温尼德(Gwyneedd)和爱丁堡的洛辛安地区(Lothianregion)对旅馆的收入做了调查,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十分相似的结果,验证了旅游乘数效应的实践意义。同时,他们还运用旅游经济乘数理论调查并研究了这两个地区不同类型住宿业的就业情况,在直接、间接和诱导三种就业乘数效应方面取得了可靠的数据,验证了乘数理论在旅游就业中的作用。旅游经济乘数理论成为旅游经济影响研究的有效的基础性分析工具。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引起的非经济因素影响,也日益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关注。首先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的旅游社会影响研究,后来又有环境和生态影响的研究。20世纪70-80年代是旅游的非经济因素影响研究取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例如,一些学者关于“旅游人类学”概念的认同,也有学者提出与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等综合成“旅游社会科学”的设想⑤。
(四)旅游经济研究的新发展(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旅游经济研究方面,研究者更关注旅游市场问题,如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等。
在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方面,研究的重点是旅游需求模型的构建和旅游需求的预测,Divisekera(2003)构建了国际旅游业的需求模型,KevinGreenidge(2001)用STM方法预测了旅游需求。同时也有部分研究成果是关于旅游需求的一般分析及对未来旅游需求各个指标的预测。
在旅游目的地研究方面,研究者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定位、旅游目的地映像、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目的地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同质化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受到旅游管理实践者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旅游目的地映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根据麦克因尼斯(MacLnnis,1987)的研究,映象影响贯穿了整个旅游消费经历。在旅游消费购买之前,代理消费可能已通过映象发生了,在旅游过程中或旅游消费结束后映象可让游客感到游有所值并增加满意度。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并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其关键是如何营销旅游目的地,培养旅游目的游客偏好和游客忠诚(hui,2007)。
旅游目的市场营销理念在旅游中的应用主要基于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两个层面。从整个旅游系统来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于旅游目的地,与企业层面的市场营销研究相比,旅游目的地营销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由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以及旅游目的地自身的复杂性,旅游目的地营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大致包括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旅游目的地市场推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等内容。BillBramwell(1996)研究了工业城市的旅游营销形象,MyriamJansenVerbeke(1996)从博物馆旅游者的角度研究了城市旅游营销⑥。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是旅游目的地营销有效实施的保障。然而,与一般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产品通常是由当地政府和私人部门(旅游企业)共同提供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由此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目的地营销负有责任。以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例,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旅游营销。PalmerA(1995),ChenHM(2005)等提出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在线营销、虚拟旅游社区、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及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生产模式、学习模式、交流模式和商业模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过程
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这不仅与我国旅游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相吻合,而且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阶段也是相吻合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有旅游经济。1949-1978年,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入境旅游是作为一种外交活动而存在的。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发展我国旅游业发表的5次讲话,开启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