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7800000010

第10章 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

第九章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孟子》

《孟子》思想的基石,是孟轲对人的本性问题进行思考而提出的性善论。孟轲主张人性本善

,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为人所固有;将性善论推广到政治实践中,告诫君主以仁爱之

心对待民众,实行仁政,就能保民而王。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精神,对塑造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贵君轻”的思

想,在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和近代启蒙思想家那里得到回响。孟子的文章,气势雄伟宏大,

感情真挚强烈,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为后人推崇。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一带)人。孟子生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他生于

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的说法,较为合理。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

育家。他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实现全国的统一是起了进步推动作

用的。他的仁政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

”等主张,在后来封建社会历史上,对于反对暴政,反对横征暴敛,要重视人民的穿衣吃饭

问题,有好的影响。他主张尚贤,重视修养,提倡为臣的要以仁义规劝君主,反对诃谀奉承

,这有益于培养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骨气,有益于澄清吏治、限制朝廷的胡作非为。他提出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被人们发展为不迷信任何权威的主张。他的“井田制”理想,为后来

进步思想家作为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依据。他的仁战思想,启发人们反对非正义

战争。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为后人留下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孟子从30岁到44岁这段时间,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宣扬儒家学说。44岁时,孟子便带领

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他先后到了齐、宋、滕、魏、鲁

等国。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各国诸侯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只讲争霸争利,怎么

会相信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后,“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

《孟子》的七篇是《梁惠王》上下篇,《公孙丑》上下篇,《腾文公》上下篇,《离娄》上

下篇,《万章》上下篇,《告子》上下篇,《尽心》上下篇,《孟子》上下篇。《孟子》一

书的篇名和《论语》一样,不过是摘取每篇开头的几个重要字眼来命名,并没有别的意义。

本来《孟子》七篇并没有分上下两篇,到东汉赵岐所著《孟子章句》,才把七篇各分为上下

两卷,后来加以沿用。

“四书”之一仁义思想

《孟子》一书模仿《论语》的形式,以问对、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论证方法,所

谓拟全而作说的就是如此。它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学、历史、经济和哲学的重要著作。全书35000字,说理精辟,文

字流畅,语言形象,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孟子》七篇标题取开头二三字,各篇没有统一中心,篇内各章没有逻辑联系等,都与《论

语》相似。

孟子是性善论的主张者。他继承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类”概念来论证人的本性。他认

为世界上凡属同类的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人与人是同类,也有其共同的特性。人类的共

同特性,包括口有同耆,耳有同听,目有同美,心有同然者即理、义,即使是圣人与民,既

属同类也应有共同的特性。那么,人类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孟子认为,口耳目等感官

欲求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而理、义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孟子赋予人性以性善的道德属性,认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萌芽即“善端”是人生而具有的

。这些“善端”如果能够保持、扩充,就可以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在孟子看来,仁

义礼智四种善德不是客观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而是根源于人内心的“善端”,是人生而

具有的美德。孟子又将这种天赋道德观念称为“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

知”。(《尽心下》)可见,孟子的性善论把道德意识看做是主观自生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强

调封建地主阶级的道理原则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伦常。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他发展了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的思想,重义而轻利。《梁惠王上》记载:“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告子上》)

孟子的性善论是他的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从性善论出发,又提出了仁政学说。他认

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萌芽,即“四端”,凡是能保持着“四端”并加以

扩充的,那就像刚刚点燃的烈火,刚刚流出来的泉水一样,如能逐步扩大,足可以安定天下

,不能逐步扩大,就连父母也无法养活。这个扩充的过程,一方面是使善从小到大、从浅入

深、从观念到行动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从道德原则推广到政治原则的过程。

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是“重民”。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

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他还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梁惠王上》)即保持住人民便能统一天下,这是没有人能阻挡的。由此,他进一步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事实上,孟子决没有把民看得比君还尊贵。

“贵”即贵重、重要,“轻”即次要。这是从搞好一个国家何种因素更为重要这个角度来提

出问题的。他把人民、社稷(土谷神社)、国君三者的重要性加以权衡之后,认为人民是国家

的根本,当然也就十分明确地肯定了人民的重要作用,虽然如此,实际上是要君主能明白这

一道理,才能统治好。

孟子认为国君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施仁政于民。

孟子还强调施仁政于民必须“省刑罚,薄税敛”(《梁惠王上》),“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滕文公上》)。他的“省刑罚,薄税敛”的主张虽没有为残暴的统治者所接受,但从一

定意义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孟子反对世袭制,要求统治者“贵德而尊士”,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公孙丑

上》)。他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尽心下》),甚至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离

娄上》),国君尊贤就应该像尧对舜那样,把王位让给贤能的人。他还说:“为政不难,不

得罪于居室”(《离娄下》),巨室就是大贵族,这一点上,又表现了他妥协保守的一面。

孟子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怀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他要求国君要关心人民的疾苦,

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在强调仁义重要性的基础上,也是承认物质利益的。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社会道德对

物质利益的依赖作用,因而赞成发展社会的公利,如“制民之产”,“勿夺其时”,“省刑

罚,薄税敛”,发展社会生产等等。在个人利益上他也采取了相当合乎情理的态度,例如他

认为“好货”、“好色”、“好乐”都是人之所欲,不能算什么缺点,只要能推己及人,满

足了大家的这种愿望就是明君圣王。但他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和重义轻利

的主张,忽视欲、利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孟子还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天命观,把天命说成是最高主宰。他引用《尚书》的话说:“天

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没有摆脱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把天的视、听、意志,还原为民的视、听、意志

,由听天由命转到听命于民,这是对传统天命观的突破和发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孟子一方面肯定天命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又从性善论出发,用封建的道德属性解释天,认为

天最根本的属性是道德性的东西,即人性中最完美的理性。他还认为认识就是求之于心,就

是通过“内视”、“反省”将散失掉的善性找回来,即唤醒人的天赋观念。他说:“学问之

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他在这里讲的主要是道德修养方法,但也具有认

识论的意义。

孟子是孔丘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尊奉为仅次于孔丘的亚圣。

《孟子》一书是“拟圣而作”,它既吸收《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大学》、《中庸》

的一些特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仁是儒家学说的中心,孔子常

讲仁很少讲义,孟子则仁义并重,他有句名言,即“舍生取义”。汉文帝时把《论语》、《

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传记博士”;《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

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到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书《易》、

《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公羊》、《谷梁》、《左传》、《率

语》、《孟子》十一经刻石;宋太宗又加以翻刻,这是《孟子》被列入“经书”的开始。到

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在《礼记》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认为是曾子和子思的

作品,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孟子》的哲学思想,虽在整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也包含若干合理的进步的因素,在中国

哲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本书介绍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智力与经验、智力的成分、流体智力:归纳推理、流体智力;演绎推理、晶体智力:言语理解力的获得、大脑发展等内容。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降低飞翔的高度

    降低飞翔的高度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盗图

    仙盗图

    风泽,一个从无尽深渊而来的少年,意外习得一副无上仙图,近可控百鬼,远可拘生魂。遁入六道混沌,往生极乐无魂。
  • 激昂与沉静

    激昂与沉静

    主人公,是一个生于上世纪60末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十多年时光里,满怀着激情和抱负,置身于激烈转型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中,从毕业离校,参加工作,投身商海,到回单位上班的几个时段的生活经历和追逐,情感波折和思考,生命体会和感悟……身心在不断地成长。同时,折射了社会上一些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题记: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历程,大致就是激昂的心灵渐渐被沉静的思考所替代的过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渐离许你一世无忧可好

    渐离许你一世无忧可好

    渐离,渐离,俞行俞远。命里一劫,祸也罢,福也罢,只看造化。爱恨也罢,情仇也罢,有缘终会现,无缘便是对面也不相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安小姐,渐离许你一世无忧可好?
  • 蜕之殇

    蜕之殇

    千百年来江湖一直有一个传说“得玥珠者得天下”,江湖最大的邪教天地教对玥珠一直虎视眈眈。天地教假借圣女被辱为名,对玥珠保管者柳家发起灭门进攻,却发现真正的玥珠早已被转移。一个年轻的女孩,居然是玥珠的守护者,面对突然降临的重担,面对亲人的反叛,她究竟如何利用手中的珠子拯救血雨腥风的江湖?一个不择手段的男人,江湖的奇迹,究竟缘自何由,一定要亲眼看着帝王生不如死?仇恨?抑或野心?他冷漠的令人发指。爱情,如果王子不爱公主,那我们的爱情是否还要继续坚守?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那遥不可及的心中至爱,还是那个愿意守护你一辈子的温润的无可挑剔的男人?蜕,只有冲破层层束缚和困扰,只有经过千百次历练,才能蜕变成自由、无畏、美丽的蝶。勇敢,是有代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玄天神尊

    重生之玄天神尊

    为了给未婚妻报仇,李云星拜入万道宗。为突破心魔,李云星闯入万道宗禁地,无意间进入绝巅空间。然而绝巅空间唯有突破绝巅才能从中逃脱。李云星奋力修成绝巅,却再度遭遇心魔,无法突破,最终陨落。当他再次醒来,竟然回到了少年时代!而这一世,他该如何避免前世悲剧?他又该如何了结前世大仇?那不全的玄天神功,到底隐藏着什么绝巅之上的秘密?神尊归来,荡平胸中怒,扫尽天下仇!
  • 他曾爱我如珍宝

    他曾爱我如珍宝

    “苏墨,你要保护我!”年少时,带着一身娇俏之气的少女冲着面前俊美的少年开心的道。一场意外,少年与她阴阳两隔,她几乎是成瘾般的迷恋上与他相似面容的男人。人称,茗城花旦黎欢无视忠贞与道德,身边环绕着各种对她死心塌地的男人。然而,墨翎白却深情的望着女人柔媚似妖的面容,深情款款:“欢欢,以后由我保护你。”黎欢妖娆淬毒:“墨翎白,你没有这个资格。”当真相浮现,黎欢才明白,原来,她再也没有资格拥有那个说会保护她的男人了。
  • 青春再一天

    青春再一天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这事一些唯美的青春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