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毛泽东在与人见面时通过询问姓名籍贯后,就会很熟悉地讲到你家乡的一些情况,以增强亲近感。
1934年11月间,组织决定调阙桂兰去当毛泽东的特务员。国家保卫局长邓发带着阙桂兰去毛泽东那里报到。邓发介绍过后,阙桂兰向毛泽东敬了个礼,毛泽东问:“叫什么名字?”
阙桂兰轻声说了自己的名字。毛泽东问清了是哪几个字后,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倒是还很香嘛,就是笔画太多了。”
这一下说得阙桂兰也笑了。
毛泽东又问:“什么地方人?当红军几年了?”
阙桂兰说:“二九年参加红军,福建永安人。”
毛泽东接着说,“那里是老苏共,闽西人民觉悟很高,革命热情也很高,出来当红军的人很多。永安是张鼎丞同志领导暴动的……”
毛泽东说的都是阙桂兰的家乡事,赞扬的是阙桂兰家乡的人民,阙桂兰听起来十分亲切,而且产生了一种光荣感。(5)
师哲是陕西韩城人。1924年在陕西第一师范学习。第二年投笔从戎。不久,他被推荐到苏联学习军事。在那里学习和工作长达15年之久。从1938年开始,他担任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1940 年 3 月他随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回国,到达延安,留在中央办公厅工作。
3月底的一个下午,周恩来带着师哲去杨家岭看望毛泽东。当时毛主席正在窑洞前的土坪上散步。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了刚从苏联回来的师哲。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师哲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感到有些紧张,显得很拘谨。
“你是哪里人?”毛泽东问道。
“韩城人。”师哲立即作了回答。
“噢,你和司马迁是同乡。”毛泽东这句话一下子引出他们交谈的话题。
毛泽东风趣地谈了有关韩城的一些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他说,龙门在韩城县境内,“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就出在这个地方;还讲到黄龙山山脉自西向东,绵延到韩城县境内;解释了黄龙山命名的起因、它的山势、土壤和物产,并指出延出以南的崂山也属黄龙山山脉。
师哲说:“小的时候听年长的人说过,‘黄龙山是土匪窝子’。”
毛泽东笑了笑,诙谐地说:“杨虎城将军也是黄龙山上毕业的。”
毛泽东还询问了师哲的家庭出身、经历等等。虽是初次相识,但在短暂的谈话中,毛泽东对师哲有了相当深的了解。
以后师哲担任中央书记处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8年。他直接参与中共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之间来往电报的翻译,多次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访问苏联。1949 年他兼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俄语学院院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任山东省委书记,1959年下放到陕西扶风。他写了一部长达40万字的《在历史巨人身边》的回忆录。(6)
1952 年 4 月,江苏籍警卫战士陈长江在中南海丰泽园后门站岗,毛泽东散步时主动和他打招呼。
“你是哪里人?”毛泽东见面就问。
“我是……”陈长江正要回答时,毛泽东挥手示意不要说下去。
“听口音,你是苏北如皋、海安一带的人。”毛泽东猜得八九不离十。
“我是海安人。”陈长江答。
毛泽东接着说:“你们那个地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打仗很多,解放战争刚开始,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消灭敌人五万多,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你叫什么名字?”毛泽东进一步问。
“我叫陈长江。”
“长江,这是中国的第一大江,这个名字好记。你什么时候当兵?”
“1946年。”陈长江回答。
“那也算老兵了。”(7)
见面时短短一段对话,平易近人,体现了领袖和战士亲密无间的关系也拉近了主席和普遍战士的距离。
著名摄影记者侯波尽管在延安时曾听过毛泽东的报告,但直接同毛泽东说话却是1949年北平解放后,她担任摄影科长,负责给中央领导拍照以后。
6月的一天,在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送走客人后,侯波等三个工作人员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指着院子里一座亭子,让他们去坐一会。
当时侯波是著名摄影记者,但是没有直接与毛泽东在一起过,心情非常激动,既高兴又紧张。毛泽东首先问她家乡在什么地方?侯波答:“山西省夏县。”
毛泽东笑着说:“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啊,那是一个好地方,抗日战争时期陈赓同志就在你们那个地区打仗。”
毛泽东又问她什么时候到的延安?在延安住过哪个学校?毛泽东听了侯波的回答,高兴地点点头,亲切地说:“你是吃我们延安小米长大的。”鼓励她要钻研业务,好好读马列的书,提高思想水平,为人民服务。(8)
与人见面,聊聊家乡是毛泽东通过谈话拉近距离,消除紧张的一个口才特点,但是,正是在这聊家乡中,他语气亲切,内容朴实,更让人感到他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和普通人心连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