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给儿子制定了一个‘记过簿’,只要儿子一犯了错误,我都会详细地记在这个本子上。可是,后来,一个同事告诉我说:不要给孩子设‘记过簿’,要给孩子设个‘记功簿’。我按照她的意见去做。嗨!还真行!现在儿子已经上三年级了,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很自觉!
一位妈妈 罗霞
星期天,罗霞的同事来家里做客。当时,罗霞的儿子兵兵也在家。兵兵是一个热情的孩子,每次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会主动给叔叔阿姨们拿水果。有时候,他还会和这些叔叔阿姨们一起玩。
因为罗霞忙着做饭,所以,罗霞便将同事交给了儿子。“阿姨,这是我的变形金刚!”兵兵给阿姨指着,“这是我去年过生日的时候,姥爷送给我的。”
“真好!”阿姨笑着说。
“阿姨,咱们一起玩变形金刚吧?”兵兵提议说。
“好,阿姨也喜欢玩这个!”看到兵兵这么热情,同事不忍扫他的兴,便说:“你先玩吧,阿姨看着你玩。”
听了阿姨的话,兵兵便自己玩起来。这时候,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吸引了同事的注意力,她拿了过来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兵兵打了杯子、兵兵和爸爸顶嘴、兵兵没礼貌说脏话……
“这是什么?”同事问兵兵。
“这是妈妈为我做的‘记过簿’,每次只要我一做错事情,妈妈就会把它记在这个本子上。”兵兵回答说。
“记过簿?”同事疑惑了。她拿起这个本,站了起来:“兵兵自己玩,阿姨去找妈妈。”
说完,同事便从兵兵的房间里走了出来,进了厨房。
“这是你给儿子做的记过簿?”同事抓起手中的“记过簿”。
“是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从三岁就开了,到现在已经几年了!”罗霞看了看,说。
同事很不满意罗霞的做法,说:为什么不给孩子做一个‘记功簿’呢?
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
前者是将孩子做的对的东西挑出来,
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失败的父母,只会关注孩子的缺点。
“我主要想激励一下孩子。”
同事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整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还不如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呢。
你可以把这个本改成‘记功簿’。
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孩子,而且,还能让孩子更自信!
同事的话让罗霞很震惊,对啊,为什么不能做个“记功簿”?
同事走了之后,罗霞认真考虑了她的建议,便将原来的“记过簿”改成了“记功簿”,而且,和儿子规定:要将儿子表现好的地方都一一记下来。
没过几天,上面便出现了这样的语句:儿子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儿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买菜回来的张奶奶,主动帮张奶奶提菜篮、儿子今天的单元测试考了满分……
有了这个“记功簿”之后,儿子每天睡觉之间都要看一看这个本,这在以前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从这以后,儿子做好事的积极性提高了,看着上面的条目越来越多,儿子似乎更起劲了。罗霞明白了,原来,表扬比批评更管用。
这个“记功簿”给罗霞敲响了警钟,罗霞深刻地体会到了:
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得孩子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是教育的失误;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则是失败的教育。为了进一步发挥“记功簿”的作用,罗霞和儿子做了这样的约定:
(1)好事无大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试图让孩子克服所有的缺点,弥补所有不足,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孩子一点点变得自卑。为了激励孩子,罗霞和儿子约定: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记在这个本子上。不仅帮妈妈做家务可以记到本子上,就连在爸爸进门的时候,给爸爸拿拖鞋都要记在本子上;不仅被评为三好生可以记在本子上,就连听写生字得了满分也可以记到本子上……
(2)每个星期总结一次。
一个人有缺点和不足固然需要克服和弥补,但是,如果让孩子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克服缺点和弥补不足上,那么孩子就可能因此丧失自己的优势。为了加深儿子的印象,每个星期天,罗霞都要和儿子一起看上面的条目。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儿子的荣誉感,还可以进一步地激励儿子。当儿子看了这些成绩,在他的心中便会升起一种自豪感;当儿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一天天都在增加,便会让孩子获得一种无畏的自信。
(3)有序记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发现优势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家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环节中,家长既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可以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家长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为了让儿子看得更一目了然,罗霞为每一条优点,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做了序号。这样,就能够让儿子看见自己的进步了。看着每过一天,自己的本子上都能增加一条记录,儿子的心中会升起一种力量!
教子连接:
人本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关心孩子的身心状况,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孩子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孩子的自身优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如果让孩子只知道忙于“避短”而忽视“扬长”,则孩子就很难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孩子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让孩子在受教育的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