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今年8岁了,正上小学二年级,可是,他一点都不喜欢学习。每天早上,一离开家都会板起面孔;回到家里,让他写作业,更是难上加难,就好像是上刑场一样!我和她爸想了很多的办法,都不管用。最后,受到一位‘驴友’的启发: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让他获得更多有乐趣的事。我按照这种方法,果然有效。不仅提高了儿子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儿子学习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了。感谢这位‘驴友’!”
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卢华
卢华是一名旅游爱好者,虽然记者的工作,有时候让她觉得身心疲惫。可是,每月一次的“驴友聚会”,却能够让她获得片刻的休息。
这一天,又到了“驴友”聚会的日子。卢华带好自己的“行头”,一路赶去,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因为人员还没有到齐,大家便三三两两凑到一起,聊起天来。
“李姐,听说你儿子考上北大了。”卢华靠近一个“驴友”。
“嗯。”这位“驴友”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李姐,儿子这么优秀,他的妈妈肯定也了不起。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卢华看着她,一副请教的样子。
这位“驴友”已经跟卢华很熟悉了,便看了看她,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够让你获得很多的快乐。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可以让一个人感受到很多的乐趣。儿子记住了这句话,他把学习当成了一件乐事,所以,就有了今天。”
“就这么简单?你没有因为学习打骂过孩子吗?”卢华疑惑不解地问。
“没有!”“驴友”回答。
卢华听了“驴友”的话感触很深。“驴友聚会”很快便结束了,卢华回到家中。
晚上,儿子放学回到家。
“妈,你回来了!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了课文《北京》。”儿子满脸的兴奋。卢华知道,北京是儿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她认为机会来了。
“北京好吗?”卢华故意问。
“当然好了,我们老师说:北京有天安门、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有古长城……”儿子喋喋不休起来,“我们老师去过北京,如果我要是能去一次,该多好啊?”
“妈妈也没去过北京,你能给妈妈讲讲北京吗?”
“行!”说着,儿子便把语文课本从书包里掏了出来。
儿子认真地给卢华读着课文,还一边读一边解释。
儿子讲解完,卢华说:
其实,学习中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和画面,只不过原来你从来都没有注意过。
如果细加留意,你会发现学习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
儿子听了,点点头,表示认同。
卢华没有想到,从这篇《北京》开始,儿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第二天晚上睡觉之前,儿子拿着一幅画让卢华看:“妈,这是我画的《我的北京》。”
卢华看着这幅画,虽然里面的线条有些拙笨,但上面花费的心血可见一斑:“儿子画的这个北京真漂亮!”听了妈妈的表扬,儿子美滋滋地走开了。
从那以后,儿子好像就喜欢学习了。学习《雪景》的时候,还看了《雪孩子》的动画片,甚至还画了一幅雪景图;学了《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则折了好多的纸船,还央求爸爸和自己参考着一本书做了一个风筝……
数学课
儿子学了《10的认识》的时候,为了加深儿子对“10”的概念的理解,他们一起带着儿子一起到生活中去发现“10”。每天晚上,他们会约定在10点钟之前必须睡觉;车站等车的时候,他们还会让儿子数出十个人;超市里,卢华还会买十颗鸡蛋、十瓶饮料、十卷手纸等。
英语课
学了《英语》课,卢华会带着儿子到书店买一些好听的外国歌曲,和儿子一起听;会买一些英语动画片的光盘,回来和儿子一起看、一起说。
品德与社会
学了《我自己会整理》的品德课,他们还会启发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叠被子、整理书架,儿子都做得井井有条。
美术课
学了《动植物欣赏》,卢华和丈夫还特意带着儿子去了一趟植物园。面对五颜六色的植物,儿子感慨万分。回到家里,儿子还抱着自己家的盆花画了两天……
从儿子身上,卢华发现,学习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儿子不仅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而且学科成绩提高了很多,更重要是,儿子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再也不需要卢华督促学习了。
教子连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习的乐趣。只有以学习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习好,才能取得好成绩。小学生一般都天真可爱、好奇心重、爱玩好动,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让学习充满情趣,不仅是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各学科本身的内在要求。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些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只要加以合理地引导,让他们从学习中找乐趣,就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