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芳
孩子看见一只狗。
孩子那时候被大人牵着,看见那只狗后,孩子喊了一声:“妈妈,你看,那儿有一只狗。”
大人看了看狗,跟孩子说:“一只流浪狗。”
孩子不懂什么是流浪狗,孩子说:“什么是流浪狗呀?”
大人说:“被主人抛弃的狗就叫流浪狗。”
孩子听了,就说:“那这只狗一定好可怜,是吗?”
大人说:“狗有什么可怜。”
大人说着,把孩子拉走了。
过后,孩子一个人来了。这儿离孩子住的地方不远,原来也有房子,后来拆了房子要建大楼,但不知道为什么那楼一直没建起来。楼没建成,一块地方就荒着,长满了杂草。孩子再来时,那狗还在,趴在草丛里晒太阳。这是一只很邋塌的狗,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倒不怕狗邋塌,见狗还在,便走过去。那狗看见有人过来,惊恐地跑开了。当然,狗没跑远,它在觉得安全的地方惊恐地看着孩子。
孩子就站在那儿看着狗。
看了一会儿,孩子又想走过去。但那狗很警觉,孩子往前迈一步,那狗便往后退一步。孩子便不敢走了,站在那。那狗不但浑身脏兮兮的,眼睛里好像在流泪。孩子不知道狗会不会流泪,但孩子觉得那狗在流泪。孩子眨眨眼,眼里也有些潮湿了。
孩子真的觉得那狗好可怜好可怜。
孩子回家后伸手向大人要钱,大人有些奇怪,大人说:“你要钱做什么?”
孩子跟大人撒了一个谎,孩子说:“我饿了,想吃包子。”
大人便给了孩子一块钱。
孩子楼下就有包子卖,孩子真买了两个包子,毫无疑问,孩子买了包子要给狗吃。
狗还在,孩子拿着包子,要过去。狗仍然警惕着,孩子走一步,狗便后退一步。孩子后来不敢走了,但孩子把包子扔了过去。狗开始时不动,后来,狗大概闻到香味了,狗慢慢走到包子跟前,小心地嗅着。嗅了一会儿,狗放松警惕了,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很快就把两个包子吃掉了。
孩子见了,非常高兴。
孩子第二天又伸手向大人要钱,孩子说:“我还要一块钱。”
大人说:“你又要钱做什么?”
孩子仍撒谎说:“我饿了,我要买包子吃。”
大人又给了孩子一块钱。
孩子又买了包子,但不是自己吃,他仍拿去给狗吃。
第三天,孩子仍问大人要钱买了包子。但这天,孩子去了后却没看到狗。孩子到处找,把草丛里找遍了,也没看见狗。孩子不知道狗到哪里去了,孩子呆呆地站了一会儿,把包子放在那儿,走开了。
孩子再去时,发现包子不见了。孩子猜想狗来过,并把包子吃了,孩子很高兴。
以后好多天,孩子仍问大人要一块钱。孩子总是买了包子拿去给狗吃。这些天,孩子有时候看见狗,有时候没看见狗。但孩子不管狗在不在,都会把包子放在那儿。等孩子再去,包子便不见了。孩子没看到包子,就高兴。包子又被狗吃了,孩子跟自己说。
这一天,孩子又买了包子去那儿,孩子仍没看到狗。孩子于是又像往常一样,把包子放在草里,然后离开了。
第二天孩子去那儿,发现包子还在那儿。
孩子便看着包子呆起来,包子还在,说明狗没来过,孩子不知道狗到哪里去了。
孩子很希望狗会回来,但狗没回来。第三天,孩子又去时,还看见包子在那儿。孩子这回难过起来,孩子在心里说:“小狗狗,你到哪里去了呢?”
孩子第四天仍去了,他真的希望还能看到那只狗。但到了,孩子没看到狗,孩子只看见一个蓬头垢面一身邋塌的人。
这个人正蹲在地上捡包子吃,孩子认得,这是他几天前放在地上的包子。
在孩子看他时,那人发现孩子了,那人于是伸出手,冲孩子做龇牙咧嘴状。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
孩子跑走了。
孩子的大人看见孩子哭着跑回来,大人于是说:“你哭什么?”
孩子说:“我看见一个人,他跟狗一样。”
孩子的话大人听不明白,大人说:“你说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