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行程,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你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扇“破窗”,否则,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就是你。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后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因此,若你成为那扇破窗,那么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就是你。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辞退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克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2/3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他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安放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更快捷一点。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克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大发雷霆,除了目视着杰克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克一整天的工作量。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杰克去见老板。在那间杰克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杰克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克流泪了,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杰克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说他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克知道,他这次触及了公司灵魂的东西。
这个故事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警告:一些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通常能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没能及时修好自己“打碎的窗户玻璃”,也许能毁了自己的职业成果。所以,任何一个人,一定要避免让自己成为一扇“破窗”。
经典悟语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