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我们应首先确立信心。许多人在高一时觉得政治很难入门,甚至因为放弃政治而放弃文科。但是往往到了高三,政治就成了较易得分、差距不大的课目。这样的转变其实是很自然的,中间过程只要你坚持住就基本不困难了。
(一)提高新课学习效率是学好政治的关键
政治新课学习的过程可分为课前、课内、课后和考试。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总体把握书本的思路和知识排列结构。每次政治课前一天晚上,我会通读书本,大致了解明天老师上那张的内容,用笔画出有总起、概括性质的文字,提醒自己。正式上课前应该放下其他课目,再次浏览书本,此时我会重点阅读昨晚的笔记,回忆起书本的大致条理,以便上课时跟紧老师节奏。
2.课堂听课
上课认真听讲是学好每门课的关键。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整堂课的节奏掌控在你自己的步调之内。政治学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什么意义”的教学过程,当老师指明这个段落属于那个范畴时,应及时记下。我们不要害怕做笔记,不要舍不得在书本上涂涂画画,一本空白的书会大大加重你的记忆负担。此时你先前做得记号就可以与老师的分析相结合了,利用这45分钟,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最大限度解构书本,让它从新知识变成我们熟悉的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不喜欢在新课课堂上另找笔记本记东西,我认为此时书本尚未吃透,再用雪白的笔记本很容易搅乱思路,让人脱离书本找不到方向。
3.课后整理
课后自习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可也最易被人忽视。我们常常简单地把课后归结为做作业、背书,其实不然。新课下后,我们的思路、记忆都很清晰,此时做作业速度快、结果好,所以往往我们一下课就能把作业搞定,然后万事大吉。这未尝不是个方法,又特别适合高中学习任务繁重(科目多、作业多)的现实情况。但是这样的短期记忆常常导致我必须在下一次(间隔较长时间)翻开书后重复学习,反而降低了效率。所以我的政治课到此还没有停止,晚上我的任务就是整理笔记,把已经解构的书本移到随堂笔记本上去。此时的笔记主要针对“问号和回答”,将它们详细地以框架形式再现于笔记中。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记忆、背诵的过程。有时我会把书本用自己的方式重抄一遍,当然是简化成了关键词和缩略词的。然后就是背诵,因为有了之前的笔记,我常常会利用笔记帮助背诵,笔记上亲切的字迹减轻了我的记忆负担。
4.练习、测试
练习和测试是政治学习的必要环节,它可以查漏补缺,提高我们的答题技巧。备考时大家要认真背书、背笔记,抓住大框架,不放小细节。但是新课后的考试并不容易,我们会因为未适应政治学习的特点在考试中手足无措,发现背的与写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其实太正常,不必过于担心,感觉是可以培养的。方法之一就是总结,详细、缜密地总结考试(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会愈发重要!),总结自己的答题思路有何欠缺。这时我们需要纠错本。把错题剪下来与正确答案相结合,最好附上错误的思路,以便日后反思。政治学习是循环的,这样有利于逐步积累知识,但是很多前一阶段的习题也会重复出现,甚至在每次学习后改变答案。这就要就我们记录经典例题,扩大纠错本的范围,将它变成另一本的笔记本。
(二)读透教材和做好笔记是学好政治的重要法宝
1.读透教材
教材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脱离教材。我们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该全方位地记忆它。老师会提供许多思路,例如在高考一轮复习时的重点是细节,二轮复习时重点的是框架整理,三轮复习则是热点专题。同时老师也会整理教材,对书本再理解再加工,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粘在书本或随堂笔记上。我会在上复习课时不断补充我的笔记,把原先的缩略词展开,加入新的重点(记笔记时可以选用活页的大本子或者提前留空)。我们应该尽量与老师同步,这样可以减轻负担,与课堂衔接。背书的技巧很多,推荐一下我们老师的方法,把图片一起加入记忆,最高境界就是书本在头脑中的复原。
2.做好笔记
笔记依旧是最重要的个人财富。而且我认为复习阶段的重点已从书本移到了笔记(随堂笔记和错题集)。它们从新课学习到现在,已经包涵了课程的框架,针对性的习题和经典范例。其实笔记是背书的好帮手,我习惯跟自己的笔记走,只是偶尔参考老师的背书思路,但这因人而异。笔记中的经典范例与现阶段的习题应紧密结合。此时的习题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以一个切入点阐发出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诸多内容,我们要习惯收集这些例题,记录在案,解剖它们的答题思路,将出现过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考试中把握方向。此时笔记中会包括大量的资料,来自作业、考试、报纸、讲义? ?我们应将它们简化,整理在一起,做到内容的扩充,而非知识的重复。
学习最可贵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任何一门课都“不抛弃、不放弃”,才能顺利走好。政治学习很有特点,但特点是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以上只是我关于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的总结,肯定不完整,也许还片面。望大家见谅!
(本文作者,周乘怡:北仑中学200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