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御型人才战略概念
虽然进攻是人才竞争的主要矛盾方面,进攻型人才战略是主导型人才战略,但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也离不开防守,成功的防守是有效进攻的保障和基础。
防御型人才战略,是防备、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避免和降低竞争对手攻击的风险,以保护拥有的人才资源和人才竞争力,维护自己竞争优势的战略。
二、防御型人才战略实施策略
实施防御型人才战略的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1.集中力量,重点防御
防御战略要采取重点防御的策略。重点防御要确定重点防御的对象,即需要重点吸引、留住、稳定的人才。重点防御对象的确定,一要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三类人才:一是组织全局、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即战略性人才;二是组织急需、紧缺的人才,即紧缺人才;三是素质高、能力强、价值大的人才,即高层次人才。二要根据竞争对手的进攻情况。重点防御竞争对手争夺的重点人才。要根据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合理确定重点防御人才的数量比例。根据“二八原则”,要重点吸引、留住、稳定20%的重点人才。吸引住了他们,就能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完成;并且他们的稳定比一般人才的稳定更具有群体影响性,稳住了他们就能带动其他一般人员的稳定,他们的流失则可能导致其他人员的流失。为此要采取有差别的激励政策,在机会和分配上向他们倾斜,留住优秀人才、关键人才。对他们的倾斜不仅不会影响一般人员积极性,还会激励一般人员努力成为优秀人才。
要确定重点防御的领域和环节。主要是在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又相对薄弱的领域和环节,有的可能是要重点提高人才待遇,有的可能是要重点加强人才培训,有的则要重点改善人才环境。
还要确定重点防御的对手。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对手有不同的竞争目标和竞争手段与方式,会造成不同的危害。因此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确定重点防御的对手。
要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确定重点防御的方式和手段。重点防御的策略实际上是重点集中战略在竞争防守中的具体应用。
2.守中有攻,积极防御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单纯防御是很难守住的。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落后地区在设法留住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引进流失可能最大的急需人才、关键人才,用引进人才弥补人才流失造成的空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不然,只有人才流出,而无人才引进,人才资源特别是关键人才资源将面临流失殆尽而无才可用的危险。
3.扬长补短,消除软肋
再强大的竞争者也有其弱点,甚至存在致命的软肋。因此,人才竞争不仅要注意扬长,发挥优势,也要注意补短,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要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软肋,突破发展瓶颈。要将此作为人才防御战略的一个重点。在实力接近的竞争主体之间,难以在某一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如北京、上海、深圳,哪一方面人才竞争力落后都将影响综合人才竞争力。因而对于强势竞争主体而言,需要追求各类人才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努力消除人才竞争中的软肋,否则将使竞争主体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像高考一样,要取得高分,就要各科全面发展,而不允许偏科,哪一科拖后腿,都难以获得高分。各类人才竞争力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综合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长期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平衡发展很难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要保持人才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就要实现人才竞争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个城市,可谓是全国人才竞争的热点城市,相比较而言,在人才资源竞争力、人才培养竞争力上,北京、上海最强,深圳、广州比较落后,特别是深圳,高校最少,人才培养竞争力最弱;在人才开发与管理竞争力上,深圳、广州具有优势,近年来上海也发展很快,而北京相对落后。北京人才竞争战略重点要放在改善人才环境,完善人才政策、制度,健全人才机制上;深圳、广州则要在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上下工夫。
4.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
一种优势形成后,往往容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势。要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就要使竞争优势难以被对手模仿、复制。相对而言,单项的竞争优势容易模仿,多项优势的有机组合就难以模仿。人才竞争优势的种类与数量越多越好。要尽量增加竞争优势的种类,发展多样化的竞争优势,形成多项人才竞争优势组合的系统性竞争优势。
5.建立人才资源安全保障机制
重点人才、关键人才的流失将危及战略主体安全。要完善竞业避止的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可采取一些合法的措施防范人才流失带来的安全问题,如用人单位可通过与一些关键岗位上的人才签订保密协议,使他们在离开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做危及单位安全的事情。而政府可采取一些手段限制全球性竞争者,即在竞争中适当地保护本国竞争者,实行人才竞争保护战略。如人才市场一定程度地限制国外中介准入;制定限制影响本国利益安全的关键人才流失的人才安全防范措施,即人才安全战略。这是一种保护性竞争战略,也是一种防御性人才战略措施,是对人才资源的保护性战略。
6.建立人才资源优势维护机制
对企业、地区和国家而言,任何一个今天的优势可能很快就会被超越或淘汰。要保持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更新改善人才竞争优势。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的改善。为此,要注意人才资源的经营和维护,建立人才资源优势维护机制。建立人才资源优势维护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人才资源预警机制。要增强忧患意识,及时分析预测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人才条件,完善人才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防患于未然。
(2)加强人才资源储备。就像储粮可以备荒,存钱可以备用一样,人才储备也有其必要性。储备人才是一种重要的用人策略,对此古人早就有所认识。明朝人黄孔昭说得好:“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因为人才储备而在关键时刻发挥大的作用的事例也很多,最有名的如战国时孟尝君养食客数千人,其中很多人平时没有什么用,如其中的鸡鸣狗盗之徒,但当他在秦国有危难时,是他们帮他摆脱了危难,救了他的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古训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人才储备,就是不仅引进当前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储备一定数量当前并不太需要的人才,以防范人才流失的风险,并备今后急需和未来事业发展需要。人才储备是保持人才竞争优势持续性的有效方法。但不是所有的人才类型都需要储备人才,过度的、不合适的人才储备将加大人才成本,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人才储备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战略发展需要原则,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储备人才,建立人才战略预备队,及时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人才流失风险防范原则,为人才流失风险大的岗位储备人才,在人才流失后及时补充人才资源;三是人才保值、增值原则,储备能够保值、增值的人才,而不储备可能贬值的人才;四是人才稀缺性原则,储备的人才一般应是供不应求、很难获得的紧缺人才,就像商品一样属“奇货可居”者,如果很容易获得,就不必储备。要根据对发展需要和人才流失可能的预测,确定人才储备的类型和数量。人才储备得当,不仅可保持人才优势,还可因储备人才的增值而增强人才优势,并创造新的人才优势。
(3)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人才优势的丧失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流失,二是人才贬值。人才资源是能够增值的资源,也是能够贬值的资源。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人才折旧率提高,人才贬值速度加快,人才标准不断变化和提高,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否则人才资源将退化为一般人力资源,高级人才资源将贬为一般人才资源,所具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因此将失去。要巩固和保持人才优势,除了改善人才条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外,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使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确保人才资源保值、增值,防止人才资源贬值,具备很强的人才再造能力。“对国家而言,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mechanism)远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重要”。人才培养优势是可持续的优势,是难以取代的优势,它比单纯的人才资源拥有优势更重要。它具有再造人才、补充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等多种功能,因而能不断改善人才优势,使战略主体始终保持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