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公元1844年—公元1900年),德国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思想在他的时代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上世纪,才激起各种回声。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做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尼采像尼采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他振聋发聩地宣告:“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
尼采在宣告“上帝死了”后,面临的是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尼采正是在追寻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为了填补信仰和价值的真空,提出了超人哲学,这是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
“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
上帝由于过分慈悲而死掉了,超人就是尼采心目中新的上帝。
启迪人生的经历
悲情“超人”
尼采的生日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同一天。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尼采学话很慢,他两岁半时才学会第一句话。他老是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一切,老牧师非常喜欢他,经常带着他一起散步。
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和“去找女人吗?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鞭子!”等言论得罪了许多人,也根本不被人理解。对于前者,他是为了无情抨击某些腐朽的传统基督教道德;对于后者,罗素在他所著的《西方哲学史》有一段精彩的评论:尼采带着鞭子去找女人,可是,十个女人就有九个会夺去他的鞭子,正因为尼采知道这一点,所以,尼采就躲开了女人,尼采说这段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抚平自己曾受伤的虚荣心。尼采的鞭子,其实只是自信和面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尼采这个人天性羞怯。因此,他自己无法接近女人。有人认为,尼采其实需要借着“鞭子”来给自己壮胆。这也许就是尼采说出这句话的某一个真实原因吧。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哭泣,从此精神逐渐陷入癫狂状态。
尼采的不幸还在于他有个崇尚沙文主义的妹妹伊丽莎白。作为一个沙文主义狂热的支持者,她深知他哥哥理论的价值。事实上,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非常轻松地从尼采的著作中断章取义。于是这个妹妹在尼采在世时就一直试图将他打扮为沙文主义分子。但问题是,尼采还活着,可以制止。然而1900年,尼采去世后,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首先,伊丽莎白手头上有尼采的全部遗稿,包括那部尼采已经放弃成书的《权利意志》。伊丽莎白显然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好机会。纳粹执政后,她与纳粹政府便合作完成了《权利意志》。在此过程中,伊丽莎白从《权利意志》遗稿中挑选对宣传纳粹有利的格言,还对一部分格言进行了篡改。由此,尼采的思想被法西斯所利用,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渊源。
在我国,尼采长期遭到全盘否定,被简单归结为反动的唯心意志论。直到周国平的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的出版,才把尼采从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