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挑战
【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以挑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军击之。法曰:远而挑战,欲人之进也。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两军营垒距离比较远,力量对比也差不多,可派轻骑兵去挑逗敌军,诱使他们出兵追杀,同时在路边设下重兵埋伏,待其追时一举歼灭敌军。如果反过来,敌人来诱使我军,我军不要全部出动。兵法说:敌军远道而来挑战我们,就是诱使我们出兵前进。
【战例】
十六国,姚襄据黄洛,苻坚遣将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敌,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拒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
【战例今译】
十六国时期,姚襄割据黄洛地区,前秦大将苻坚派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兵进攻姚襄。姚襄凭借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献策说:“姚襄此人为人任性固执,容易被激怒,我们如果派一支部队假装声势浩大地去进攻他,兵临城下,他必定出兵迎战,我们就可以活捉了他。”苻黄眉同意邓羌的意见,派邓羌率领3千骑兵,抵达敌城下声称决战。姚襄果然大怒,率全部兵力出城迎战,邓羌假装抵挡不过,向后撤退,姚襄率军追杀,追到三原时,邓羌返回迎击姚襄,苻黄眉带伏兵也杀过来,两军激战,结果杀死了姚襄,他的士兵也全部被俘。
六十二、致战
【原文】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
【今译】
凡是想要敌人前来应战,如果敌人力量虚弱,不能赴战,而我方势力充实,就要千方百计使敌人前来。这样我军预先占据着有利地形,等待敌人,就一定得胜。兵法说:要牵制敌人,而不能被敌人牵制。
【战例】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诏耿弇,悉收集降附,结部曲,置将吏,弇率骑督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后三日悉力攻巨里城,阴纵生口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来救。弇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则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既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亡归张步。弇悉收其积聚,纵兵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战例今译】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刘秀诏谕耿弇将各地投降和归附的兵士全部召集起来,重新整编,委任将佐。耿弇率领骑兵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带领这些军队东进。张步得知后,便派部将费邑屯兵历下,又令兵驻守祝阿,此外还在泰山、钟城等处布列营阵几十个以等待耿弇。耿弇首先渡过黄河,进攻祝阿。打下城池后,却故意放开一个缺口,让守敌部众逃走。守卫钟城士兵听说祝阿的军队已经溃败,都十分恐慌,便留下空城而逃。费邑又分兵派他的弟弟费敢防守巨里。耿弇率兵大举进攻,威胁巨里,严令军队赶制攻城的器械,准备三天后全力攻打巨里城。又把城里逃亡的人偷偷放走,逃跑的人便将耿弇攻城时间报告费邑。到了那天,费邑果然率领精锐部队前来救援。耿弇对众将领说:“我之所以要营造攻城器械,就是要诱敌前来。如果我军不在这次野战中消灭它,难道我们还愿意屯兵城下?”于是分出一部分兵力监视巨里敌兵动向,而自己率领精锐士兵,登上山冈,居高作战,结果大败敌军,斩了费邑。然后取下费邑的首级,把他悬在巨里城外。巨里城里的人都感到恐惧,费敢逃回到张步那里。耿弇缴获了巨里城里的全部物资积蓄,又指挥军队攻打各个还未攻下的地方,扫平敌营40余座,终于平定了济南。
六十三、远战
【原文】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缶、瓦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
【今译】
凡是与敌人隔水相对峙,如果我军想从远处渡河,就要多准备船只,并做出想从近处渡河的样子。这样敌军必然集中兵力进行防守,我军就可以从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渡河。如果没有船只,可以用竹木、蒲草、芦苇以及罂、铫、瓦、囊、枪杆等物连接在一起,扎成竹排、木筏,也可以渡河。兵法说:想从远处进攻就要装作从近处进攻的样子。
【战例】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使往说,豹不听。汉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豹陈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引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
【战例今译】
西汉初年,魏王豹刚投降汉朝,以探视母病为由,请求回到魏地。一到魏国,立即封锁了蒲津关,反叛汉朝并和楚缔结和约。汉王派遣使者前去劝说,魏王豹不听从。于是汉王用韩信作为左丞相领兵讨伐魏王豹。魏王豹将军队陈列在蒲坂一带,封锁了临晋。韩信便在临晋广设疑兵,摆开战船作出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实际上却引兵从夏阳用木桶等将军队渡过了河,袭击安邑。魏王豹得悉后大吃一惊,率兵迎战韩信,结果被韩信活捉,于是平定了魏地。
六十四、近战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
【今译】
凡是对敌隔水相峙,我方意图是从附近攻击,但是反而佯作从远处渡河。必须多方设置疑兵,从上下游远处装作强渡,敌人必定要分兵堵截,这时我可以从近处偷袭,而打败敌人。兵法说:要从近处突击,反而假装从远处用兵。
【战例】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
【战例今译】
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王夫差率军于笠泽进行防御,而与越军隔笠泽水对阵相抗。越军分兵一部为左右两阵,乘夜擂鼓呼号以吸引吴军注意力,吴军则分兵进行抵御。越王勾践亲率三军主力偷偷从中央近处渡过笠泽水,直奔吴王中军主力而击鼓冲杀过去,吴军猝不及防,结果吴军大败,以至吴国最终被越灭亡。
六十五、水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阵者,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渡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无论在岸边布营设阵,还是在水中用船摆阵,都叫作水战。如果在岸边布阵,必须要离水稍远一点,一可以诱敌渡河,一可以使敌军消除疑虑。如果我军想要出击,就远离河水布阵,以免敌人疑惑而退兵;如果我方不愿作战,就要紧靠河岸驻兵,迫使敌军不能过河;如果敌军要渡河进攻我们,我们就在岸边等敌军还未全部渡河时立即进攻,就会胜利。兵法说:让一半敌人渡过河立即进行突击。
【战例】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救齐。或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为万余囊,盛沙以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且水东军散走亡去,遂平齐。
【战例今译】
汉朝初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劝齐王田广与汉约和。齐王整天设宴款待郦食其,而且撤除了防卫部队。这时,蒯通说服韩信,突袭齐军,齐国大败。齐王便以为郦食其预谋蒙骗他,把他活活烹死,逃往高密,并向楚国求救。楚王派龙且带援兵救齐。有人对龙且说:“汉军到远地顽强作战,它的锋芒难以阻挡,必定拼命作战,而齐、楚军队在自己地盘上战斗,很容易因顾家保命而溃散。我们现在不如坚守不战,让齐王命亲信到沦陷的各城招抚将士。城内的人听说齐王还在,而且楚军也来援战,必定反汉。汉军远离2千里之外的后方,我们各城将士都反叛围困汉军,使汉军无军需供应,这样就会不战而胜。”龙且听后说:“我完全了解韩信的为人,很好应付。而且我率军救齐,如果不动刀枪汉军就投降,我哪里还有什么功劳?如果战败汉军,我们又可得到齐国的一半疆域,为什么要坚守不战呢?”于是率军进攻汉营,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韩信夜里命士兵做了1万多只袋子,装上河沙堵住上游,又率一半兵力渡河进攻龙且的营垒,没过多久,就装作抵挡不住逃走。龙且大喜,说:“我早就料到韩信胆小怕战。”立即率兵追杀汉军。这时,韩信命手下扒开上游的沙袋,大水直冲下来。楚军刚过来一半,其余部队无法渡河。韩信立即率兵冲杀渡过河的楚兵,杀死龙且,河对岸的敌军吓得四处逃窜,于是平定了齐地。
六十六、火战
【原文】
凡战,若敌人近居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宿营靠近荒草,并用茅竹构筑房屋,粮草又堆聚在一起,天气又干燥时,可根据风向放火焚烧,再派主力配合攻击,敌军就会被打败。兵法说:火攻一定要有条件。
【战例】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隽与波才战,败。波才遂围嵩于长社,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士束炬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波才军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级万余。
【战例今译】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进攻黄巾军。汉朝将领朱隽与波才相遇,朱隽被击败。波才在长社包围了皇甫嵩。波才靠近草地扎营,当时正好有大风,皇甫嵩下令军士手持火把登城,又派精锐士兵冲出城外,纵火并大声呼喊,城上士兵也举起火把响应。皇甫嵩乘势击鼓奔向敌阵,波才军惊慌奔逃。这时正好又赶上灵帝派遣曹操领兵到来,两人合兵作战,彻底击败敌军,杀死1万多人。
六十七、缓战
【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援救。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今译】
凡是攻城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外无援兵,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钳制笼络计谋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军有利。兵法说:军队行动舒缓从容时,就象静悄悄的树林一样。
【战例】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有宜缓者。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要在自为变通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战例今译】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很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说:“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敌人又有强大的外援,我军怕有遭到敌人腹背夹击的危险,就不能不采取快速攻城战法。如果我军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又无外援,那么,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则应采取钳制,待他产生疲惫松懈。兵法上所说‘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正是讲的这个道理。段龛的部众现在还很多,内部还较团结,目前他们凭据坚城固垒,上下齐心协力地进行防守。如果我们投入全部精锐部队强攻坚城,用几十天时间虽然也可以攻下来,但那样做必将给我们的部队造成很多伤亡。因而要根据敌情灵活运用计谋。”于是慕容恪命令部队构筑工事以围困守城的晋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广固。
六十八、速战
【原文】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神速。
【今译】
凡是围城攻坚,如果守城之敌粮多兵少,且有外援,可以采取快速进攻战法,就能乘其外援未至而取得胜利。兵法说:用兵进攻,越快越好。
【战例】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旬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战例今译】
三国时,蜀将孟达投降了魏国,魏国任他为新城太守。不久,又叛魏联吴,重新回归蜀国。司马懿于是暗中调遣军队,准备讨伐。部下将领说:“孟达和蜀国往来十分密切,应当观察一下,然后再作决策。”司马懿说:“孟达此人向来没有信义,现在他们正处于相互猜忌之时,应当乘其举棋未定,果敢出兵予以解决。”于是昼夜行军,到达新城。这时吴国和蜀国都派兵前来增援,司马懿立刻分兵防守。开始时,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距洛阳800里,但离新城有1200里,若司马懿听到我在此起事,当他上表天子,往来需要一月时间。那时,城已加固,诸将都力能所及,此地又是重险,估计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来。别的将领来,我就一点都不担忧了。”等到魏军到达,孟达又向诸葛亮写信说:“从我发难以来,仅仅才8天,而司马懿的大兵已经到此,他们为何来得这样神速啊?”上庸城三面靠水,孟达在城外又造了一道木栅加固城防。哪知司马懿派兵从水上把木栅破坏,兵临城下,十天之后,李辅等拿着孟达的首级,开城向司马懿投降。
六十九、整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敌人队伍和阵容严整,官兵安稳平静,就不能轻率进攻,而要等敌军有变动时才可出击。这样才能胜利。兵法说:不要去进攻旗帜整齐而有戒备的敌人。
【战例】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懿泛舟潜济辽水,作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空虚,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
【战例今译】
三国时,魏将司马懿进攻公孙渊。司马懿军乘船偷渡辽河,公孙渊派人构筑了20余里的防御阵地,司马懿不攻这边,却先引军直指襄平城。魏军将领说:“敌人怕我进攻而作围城,这并不表示他兵力强大。”司马懿说:“敌方所以构筑坚固阵地和高垒防守,就是企图拖垮我军体力和士气,如果攻击,正中他的计谋。敌兵主力集中于此,而他的后方必定薄弱,如果直接进攻敌军心脏——襄平,敌人惊恐,非出战不可,那时必定打败他们。”于是命令大军整队沿敌营垒不远处通过,敌人发现了,果然仓皇赶来堵截。司马懿指挥大军进行逆袭,大败敌军。
七十、乱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士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胜。法曰:乱而取之。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敌军布阵杂乱,士兵嘈嘈嚷嚷,就要迅速袭击他们,必胜无疑。兵法说:对混乱之敌,我军就立即歼灭他们。
【战例】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志玄兵势因而复振,通兵大败。
【战例今译】
唐将段志玄随同刘文静率军于潼关抵抗隋将屈突通的进攻。刘文静所部被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打败,军队已经溃散。这时,段志玄率领20名骑兵赶来救援,奋力冲杀,斩杀隋军数十人;而回到军营时,其脚部为敌人乱箭射伤。因害怕引起部众情绪波动,段志玄不但忍受伤痛不说,而且又三番五次地率先冲入敌阵,奋力拚杀,致使桑显和部队大乱,刘文静所部士气重新振作,并乘敌军大乱,勇猛冲杀,屈突通的兵马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