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迈出国门前,对西方国家人民生活习俗的了解如隔雾观花,只知道个大概。仅有的一点皮毛知识,均得自书本。五六十年代翻译过几本德国古典文学作品,靠着勤查字典(杜登的图解词典对我的帮助极大),倒也能应付下来。“文革”后开始译一些西方现当代作品,一碰到描述英美人衣食住行的细节和琐事,就像坠入五里雾中,使我这个读了大半辈子洋书的人,恍如无知小儿。以英国为例,什么叫detached?house?什么叫semi-detached?house?啤酒馆为什么分为saloon?bar和public?bar?二者有何区别?这些词有的在词典里虽能找到解释,但看过后仍不甚了了。比如说,为什么一个人乘坐火车,发现被人追踪后一开身边的车门就跳出车厢?难道车门就设在座位旁边吗?这件事直到若干年后我乘上一列从伦敦开往克罗伊登的市郊火车才弄清楚。原来英国的老式火车车厢每两排相对的座位旁边就有一扇门,并不像今天的车厢那样出入口设在车厢两端。这种老旧火车一节车厢两面各有十几扇门,旅客一迈腿就能上下月台。这种便利设施使阿嘉莎·克莉斯蒂(英国女侦探小说作家,一生写了近70部作品)作品中的不少被追捕的人很方便地就失了踪。
1981年第一次去英国,在伦敦住了两天便迫不及待地特地去游览有“海滨伦敦”之称的布赖顿。吸引我到这里来的不只是几公里长的砂砾海滩、欧洲最大的游艇码头、水族馆和东方式样的皇家穹形宫,我更想看一看作为格雷厄姆·格林的一部小说标题的“布赖顿棒糖”到底是什么样子。Brighton?Rock中的Rock一词曾一度为人误译为“岩石”,实际上是在这个海滨避暑地售卖的大约30厘米长的薄荷味棒棒糖。《布赖顿棒糖》(格林自称这本书“可能是我写得最好的作品之一”)的主人公,那个信仰天主教而心灵极度扭曲、最终消失到悬崖下的年轻职业杀手品基小时候是否常常吮吸这种棒棒糖呢?徜徉在由旧时渔民晒网场建起的迂曲小巷,坐在也许是品基第一次遇到他未来的妻子、最后又出卖了他的罗斯的小餐馆里,我好像朝着文学大师格林建筑起的这个心灵城市更走近一步了。
在英国住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原来这种叫做rock的棒棒糖,不仅布赖顿有,其他的一些名胜地也有。有趣的是,各地的棒糖都把自己的地名用不同颜色的字母拼出来嵌在糖心里面,以示与别地的棒糖不同。一位熟悉本国典故的英国朋友告诉我,苏格兰首府爱丁堡1822年就开始制造爱丁堡棒糖,历史最早。爱丁堡的古城堡雄踞城市中央,建筑在三面峭壁、高达135米的巨大岩石上,城堡内有国王寝宫、有军营和地牢,也有一座苏格兰建筑最早的小教堂。爱丁堡人把他们制作的大棒糖叫rock,很可能一语双关,为他们这块有历史意义的大岩石传名,以后其他名胜地生产的棒糖便也都沿袭“岩石”这个名字了。叫“岩石”也对,棒糖坚若石块,小孩子买一块就是嘬一个钟头也嘬不完。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