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62800000006

第6章 她,为别人而活着

——记桐木镇全国敬老好儿女池桂莲

小月富兰

走近她,走近一个像泥土一样朴实无华的农家妇女,好似走近了一座大山般的雕像。她,近50年来,以青春和生命作为代价,无怨无悔地先后义务收养了近10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待他们如同亲生父母。

老人们都说,她是个活菩萨。

乡下人都说,她是个活雷锋。

这个农家女名叫池桂莲。

淳朴的情、善良的心,爱的抉择由此多了一份责任

这是1963年秋季的一天,桐木镇城冲村的脚下,农民凌庄和的家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迎来了刚满18岁的新娘子池桂莲。新娘子孝敬公公和婆婆,又体贴丈夫,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媳妇。

夫妻俩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然而,就在她新婚不久,邻居家接二连三的不幸时时叩动着她的心弦。先是谢婆婆的老伴溘然去世,接着唯一的儿子也因病离开了母亲,眼见丈夫和儿子相继而去,谢婆婆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精神失常病倒在床上,孤零零等待死神的到来。

白天,池桂莲看她可怜,常送吃的东西给老人家。老人那绝望的目光,时时刺痛池桂莲那颗善良的心。一到夜晚,池桂莲躺在床上,不时听见谢家传来一声声凄凉而痛苦的呻吟,她也跟着暗暗流泪。

她想起自己的身世,桂莲也曾是个可怜的人儿,出生6个月就失去了父亲,两岁时母亲改嫁,孤苦的小桂莲6岁后才被祖父母收养,始历生活之艰辛,备尝人间之酸苦,在她心里,早就对孤苦的人有种特别的怜悯。

谢老太太的呻吟声在寂静的乡村夜里,是那样令人发寒,池桂莲再也睡不着了,她推醒了身边熟睡的丈夫,说:“庄和,你听,谢婆婆还在哼!实在太可怜,我们接她到家里来住吧。”凌庄和是个豆腐心肠,妻子的话,他听。

选个好日子,夫妻俩点燃了一挂千响爆竹,将谢婆婆接进了门。

村里人当成一桩新鲜事在传。说好说歹的都有,池桂莲不去听。

新婚燕尔,本是小夫妻尽情享受生活的日子,家里却平添了一个疯癫癫、病歪歪的老太婆,多了一分累赘,少了一分安宁。谢婆婆大小便失禁,桂莲每天为她接屎接尿,抹澡洗衣,端茶喂饭。桂莲不嫌烦,春夏秋冬,天天如此。

谢婆婆4年后在安详中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她的眼角沁出了几滴泪水,那是无言中对桂莲最后的感激。

按照乡里的习俗,桂莲凑钱为谢婆婆办了丧事,锣鼓响了两天……

流逝的岁月、不变的爱心,山沟里回荡着同一首歌

1979年,结婚16年的池桂莲已成了6个孩子的母亲,公公刚刚去世,婆婆虽在,身体也不好。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如果说,池桂莲收养谢婆婆只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的话,那么浪花过后依然是平静的港湾,但不久之后,同样的故事又在她身上发生了。

深秋的一个下午,村里花炮场看门的应老倌拄着拐杖,一跛一跛朝池桂莲家走来,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在池桂莲面前,声泪俱下:“桂莲,你是村里有名的大好人,收下我吧!”

桂莲见状,赶忙搀扶他起来,要他有话慢慢说。

应老倌叫应益之,14岁就死了父母,也是个苦命之人,他本是浏阳文家市人,逃荒出来后漂泊异乡几十载,一生未能成婚。直到晚年才流落到桐木,在村里的花炮厂守门。不料花炮厂停产解散,应老汉举目无亲,又身无分文,村里只好安排他寄住在一农户家里,3个月后就被撵了出来。走投无路的应老倌想起了好人池桂莲。

池桂莲流泪了,已是9口之家的她,养家糊口已很艰难,还有能力收养他么?看到应老倌求助的眼泪,桂莲心软了,噙着泪水说:“你留下吧,这就是你的家,有我们吃的,你也饿不着。”

76岁的应益之就这样成了桂莲家第二个义务收养的老人。桂莲对他侍奉得像亲爹:老人病了,发冷发热,昏迷不醒,桂莲将积攒了很久,准备为孩子交学费、买雨鞋的30元钱拿出来,为他治病抓药。夫妻俩还轮流守护在老人床前,两天两夜直到老人醒来,桂莲将自己也舍不得吃的鸡蛋蒸给老人吃,还特意烧起木炭为老人取暖。她怕老人冷,还将准备给大儿子娶亲用的棉絮,盖在老人身上……

应益之5年后双目失明,还患有老年性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桂莲始终如一地关照着他,护理着他。老人86岁时离开人间,在池桂莲家整整生活了10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桂莲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和泪,只有她自己明白。

其实,这些年桂莲何止照顾应益之一个老人,1983年,也就是收养应益之的第四年,村里凌端相老人,带着在修建水利工程时受伤残疾的儿子,也来到桂莲家,请求桂莲的帮助,面对这一老一残父子俩,桂莲又发恻隐之心收留了他们,腾出一间房子安顿了这对可怜的人。

这时正是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田分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而池桂莲却还在一往情深地收养老人,她说:“山上竹子根连根,大家本是一家人。”

池桂莲行善的事迹传遍了千家万户,有更多孤苦伶仃的老人(其中有被儿子抛弃的老人)来到她的身边。因为她家房小住不下,池桂莲只好上门照顾几个老人。

如果说,池桂莲收养老人之初,还只是出于一时怜悯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池桂莲已经将义务收养孤寡老人,当成了她一种扎根心灵深处的社会责任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们采访她时,她已经先后收养了8位老人,至今还有4位老人在她的荫护之下。

伤心的事、委屈的泪,有愧的是女儿的早逝,无愧的是老人的安宁

城冲村山多田少,人均仅有3分水田,桂莲家的粮食每年只够吃4个月,在镇养路队上班的丈夫10多年来月薪仅有45元,后来才增加了一些。这样的条件,养活自家9口尚不容易,再收养老人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了照顾好老人,池桂莲几个孩子的学业也难以完成,学历最高的也只有初中毕业。有一次小儿子凌守萍见邻居伙伴买了新衣裳,缠着母亲也要买,池桂莲哪有钱啊!左哄右劝孩子就是不听,又气又愧的池桂莲抡起手掌,打了儿子一个耳光。这一耳光打下去,孩子哭了,池桂莲自己也伤心地哭了。天下父母谁不疼自己的亲生骨肉啊!

最令池桂莲悲伤不已的是二女儿的病死,每想起这事她就有流不完的泪。那年冬天,5岁的二女儿病了,病得不轻。孩子生病,她从不舍得花钱请医生,心想照常弄点草药,拖一拖就好了。不料孩子高烧不退,奄奄一息时才急忙送往镇医院。医生已无回天之力,厉声责问池桂莲为什么不早些送来,哪怕早两天也有救。池桂莲看着死去的孩子,号啕大哭:“我的女儿,妈对不起你啊!”撕心裂肺的哭诉,再也唤不回女儿那天真可爱的笑脸。自责和愧疚使她常在梦中惊醒。

池桂莲深深爱着孩子,同时又深深爱护那些孤苦的老人,但在爱的天平上,却往往偏向了孤寡老人。凌端相的残废儿子先老人而去,池桂莲借了600元钱为他料理后事,她没有心痛;黎阿发老人患了胰腺炎,桂莲见状二话没说就送医院,住院两个多月,左借右凑花费2000多元,她同样没有心痛。

为了这些非亲非故的老人,桂莲投入的是青春、心血和太多的爱!而得到的只是一个个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更多的老人来到她的身边。得到的是一些不理解的目光和冷嘲热讽。有时她想:这几十年所做的事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老人们的事,眼泪掉了一马勺!”她说。其中有同情怜悯的泪,也有委屈的泪,她不求回报,只图信任和理解。

改革开放后,城冲村农民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不少农民都盖上了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但池桂莲一家仍蜗居在几间破旧的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家电是一台买给老人专用的风扇。因为长期操劳过度,她10多年前就患了心脏病,她也一直舍不得花钱去治。

假如池桂莲夫妻没有收养老人,假如池桂莲也一门心思花在赚钱发财上,她完全可以和别人一样盖新房买电器过好日子。但她没有这样做,不管在任何时候,她都没有泯灭自己的功德心。

为了别人,苦了自己。在池桂莲全身心地帮助别人时,她自己也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她从没有这样想。那年3月,市、区妇联了解到池桂莲的家庭困难和身体状况后,要她写一份困难补助报告,她写了,放在抽屉里一两个月不肯拿出来,镇领导知情后,左说右劝,她才把报告交到民政部门。

再苦再累,池桂莲无怨无悔,有人劝:“观音难救世间苦,你池桂莲有多大的能耐?”池桂莲说:“只要身边少一个不幸的老人,多一个幸福的老人,心里总踏实些。”她的心怀总是那样坦荡。

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纯情净了一方土,爱心润了一方人

池桂莲庆幸有个通情达理的丈夫,有群听话的好儿女,有个支持她的家。当有的儿女们连亲生父母都容纳不下,甚至虐待老人的时候,她们这个家却能容纳下这么多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一日三餐和他们一起生活,待如亲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

邋里邋遢、脾气古怪的凌老头,一身皮癣,一头疖疮,血肉模糊,脏不忍睹,这样的老人,池桂莲一家容下了;双目失明,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应益之,饭来不知张口,衣来不知伸手,池桂莲一家也容下了。

当然,也难免有儿女们认为伤了自尊心的时候。

那年,大儿子找了对象,按农村风俗已定了婚。可姑娘第一次上他们家,一进门就愣住了:那么多孤寡老人,活像个福利院!姑娘离开时实话实说:“嫁到你家,我饭都吃不下!”这段刚开始的姻缘就告吹了,儿子为此伤心了好几天。

每遇到这样的事,池桂莲总是用慈祥的母爱来劝慰儿女们。儿女是听话的,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个环境,母亲的善良之心深深影响着儿女们。母亲做的事总是对的,儿女们都这样想。

有一次池桂莲被开水烫伤了手,一个多月不能洗东西,许多事只好让大女儿来做。女儿把凌老汉的被子拆下来浸洗,一股腥臭味扑面而来,恶心得一天吃不下饭。从此,她体会到母亲这些年来照顾老人的艰辛,一有时间就尽量帮母亲做些照料老人们的事。

池桂莲的丈夫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一年,凌庄和路过邻村雅溪村,见一挑水的老太太在路旁哭得伤心,知道必有苦情,仔细一问,得知老太太名叫谢桂珍,中年丧子,老伴去世不久,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想想以后的日子,谢老太太一天不知要哭几多回。凌庄和听了心里十分难过,接过老人的扁担为她挑满了一缸水,回家与妻子商量,又将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确定为服侍对象,挑水、劈柴、买炭样样都干。老人病了,夫妻俩轮着送饭,晚上还叫大女儿陪老人睡觉。

池桂莲近50年义务收养老人的事迹,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人们都开始在无声地援助着她,拿上几元钱,送上一把米,说上几句暖心的话。民政部门也开始按期发给她一些补贴,还有不少人学着她的样子做。她的一位邻居,许多年来也在精心赡养一位孤寡老人。在池桂莲精神的感染之下,桐木镇21个村有102户村民相继接纳了250个孤寡老人和孤儿。同时,上栗区政府和各乡镇党委也加大了对福利事业的投入,先后建起乡镇敬老院11所、村级敬老院16所,收养老人446人。

面对微笑的池桂莲,我们只有崇敬感。

从18岁的新娘到70岁的妈妈,池桂莲经历了十年“文革”,经历了农村经济的大变革,又正经历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观念的变化。爱的延续随着年纪增长,如今已年届七旬的池桂莲因一直艰辛地服侍老人,透支了她的大好青春年华,身体也落下了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照顾老人已日显力不从心。但她依然如故地做着她认为该做的“善事”。风风雨雨,矢志不移,就像村头的那棵老樟树。

在池桂莲精神的感召之下,尊老爱老在桐木镇蔚然成风。

我们读到了最新的一篇通讯,文章写道:“雅溪村有1位百岁五保老人谢桂珍,池桂莲每天都要上门服侍老人。因池家住城冲村,离老人家有好几里路,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不太方便。邻村的曾爱华、韩友萍夫妇接过池桂莲手中的‘爱心接力棒’,主动将新房子建到谢桂珍住宅旁,义务承担起照料老人的重任。邻居也自发上门送饭和水果,帮着照顾老人,孤寡老人谢桂珍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桐木村涧山组五保老人易清华,年过八旬,神志不清,缺乏自理能力,整天脏兮兮的。相邻的甘恩计一家不嫌弃老人,主动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上门帮她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送饭送菜等。前几年甘恩计盖了新房后,还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和他们一起吃住,精心服侍,让她幸福地度过晚年。”

“在桐木雅溪村,至今还住着一位‘四朝元老’,叫欧阳普祥。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可这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吃住在村上却没有变。20多年来,一任接一任的村班子把他当亲人侍候。老人患病卧床不起,全村村干部轮流值班护理,抢着为他请医生、抓药。体贴入微的照顾令老人十分感动,他总是说,村里干部对他太好了……”

池桂莲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人。她同时也得到了一连串荣誉:“全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全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敬老好儿女”……但池桂莲不看重荣誉,只在乎爱。“为别人而活着,人才觉得幸福。”这是支撑她的精神力量。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消耗在这些已经逝去或还活着的孤寡老人身上。

当采访结束,告别池桂莲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言:“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不要忘记那执灯的人,他正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同类推荐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热门推荐
  • 至尊千金

    至尊千金

    她是天之娇女,明夏皇位的继承人之一,却不幸遗落沧海,所幸的是上天待她并不薄,赐她一对爱女过火的养父母还附加一位宠她上天的俊美兄长。他是九五至尊,三年前的惊鸿一瞥将她的倩影牢牢印在心底。他是旷世逸才,默默守候只等心中的那朵花为他绽放!王侯霸业,都只为她一笑!
  • 穿越吧这个世界由我保护

    穿越吧这个世界由我保护

    “这个世界太复杂,好多规则都乱套了。”那就由我叶柒尔来守护吧。
  • 爵门

    爵门

    魂都以“爵门”为信仰,以七大魂爵为仰慕,以阁术为慕器。魂都尘封了几百年的“爵门”再次破尘而出………等待着你的翻阅……(此为作者新书欢迎大家赏阅)
  • 青春飞逝:如虹如星

    青春飞逝:如虹如星

    故事讲了大学生出校门之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友情。一心向往自由的尧千柔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离开家庭奔向社会,奔向男友靳以轩的怀抱。并且从此两人便开始过上了二人世界的生活。可是生活跟恋爱不同,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吃过苦,同样没有固定收入。时常获得尧千柔的姐妹苏小艾的帮助,两人从在学校就是形影不离的至亲好友。生活过的正是滋润,尧千柔的学长葛松便又开始了对她的追求。想要预知后事如何,请看正文,详细为你讲解尧千柔和靳以轩生活上的争吵,幸福,猜疑和分离
  • 重生之差劲爱情

    重生之差劲爱情

    没有比现在更差劲的爱情,没有比朴晔磊更无聊的恋人。十八岁的羽阳奈曾经喜欢过朴晔磊,二十六岁的羽阳奈,对这个男人却只觉得厌倦。无论做什么,都像钟表一样准时、毫无悬念的男人,每天不厌其烦地把垃圾按环保、节能、再生资源仔细分类,走路遇到颤巍巍的老奶奶会扶过马路,碰到流浪的猫狗会热心地跑去买牛奶,春节一定要回家陪伴父母,情人节必然送几朵贵得吓死人的玫瑰花,请她吃宰死人不偿命的西餐,附赠一盒中看不中吃的巧克力。愚人节群发搞怪短信,唯一会上当的人只有他,明明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可他似乎总是学不会总结经验教训……羽阳奈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能够回到十八岁,如果能够重新来过,绝对绝对不要再爱上朴晔磊……
  • 极品透视高手

    极品透视高手

    杨成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因一颗神秘的佛珠,让他接触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妖魔鬼怪,神秘宗派纷纷出现。而那颗神秘的佛珠,也让杨成获得了各种能力,如武功、透视……
  • EXO之人生如梦

    EXO之人生如梦

    打劫,绑架,FBI,这个风光无限的大小姐的背后究竟,藏了些什么。
  • 读者精品——友情对白

    读者精品——友情对白

    这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这心上压得多重呀!眉,我怎么好呢?刹那间有千百件事在方寸间起伏,是忧,是虑,是瞻前,是顾后,这笔上哪能写出?眉,我怕,我真怕世界与我们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成全我们的话,就是他打毁我们,逼迫我们的死。
  • 霍格沃兹之中古巫师

    霍格沃兹之中古巫师

    没有系统,不知剧情,不一定符合原作设定,不定时更新,不保证字数和内容,此书全凭个人喜好所写。(?????)ゝ
  • 宿命浩劫

    宿命浩劫

    丧尸横行,道德沦丧。在这个失去了秩序的世界里,力量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在丧尸的肆虐下苟求生存。为了欲望而兄弟相残,为了存活而抛弃人性,在这个末日后的世界里,身边的人才是比丧尸更危险的敌人。然后,这不知何处出现的丧尸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浩劫的幕后,是否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三个有着不同信仰的少年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了挣脱宿命而斗争,是挽回悲剧,还是宿命重演?人类的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