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型安源玻璃工业园的诞生和它的创造者
彭建丽周流辉赖建萍
一
2008年12月31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该是个喜气洋洋、承前启后的日子,可是,对于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来说,却是如此沉重!这一天,位于城市北区国道边上的浮玻二线放水停产了!
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浮玻二线必须让位于城市整体规划,退城进郊!
一时间,600余名浮玻二线员工黯然神伤,他们迈着沉重的步履和不舍的心情离开工作了7年多的工作岗位。大家深深地忧虑:这一去,浮玻二线还能建成吗?这一去,待岗期间的生活有保障吗?这一去,什么时候能重返工作岗位?
此时此刻,千斤重担落在了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高身上。这时的刘建高心情是纠结的,也是沉重的。
他知道,随着萍乡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弱化,国务院将萍乡定为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也就是说,萍乡的城市转型已经进入了国务院的视野。萍乡市委、市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培养接续替代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了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唯一出路。
而正是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一次必然要经历的阵痛首先就落在了刘建高所率领的安源股份有限公司身上。公司所属的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一个造价2.5亿元,建成仅7年多的浮玻二线,在萍乡城市转型中列入了退城进郊整体搬迁之列。
一个5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岂能像老百姓搬家一样简单?即使是老百姓搬个家,也须大费周折啊!
搬还是不搬?不搬,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承担得了萍乡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责任吗?承担得了萍乡市区几十万父老乡亲对环境需求的社会责任吗?搬,安源股份是省煤炭系统和萍乡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浮玻厂是安源股份“煤炭、玻璃、客车”三大产业的重要支柱。二线停产搬迁意味着企业面临近亿元的资产损失,面临近几年将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面临着600名职工安置和稳定工作的巨大压力,面临着经营了11年的企业由于停产后品种单一造成的市场丢失……
搬,又搬到哪去?占地面积近300亩,铁路专用线、供水供电条件具备的新址又将如何选择?另外,2.5亿元的搬迁资金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决策者。
一个壮烈而美丽的故事在他们的脑子里盘亘:天方国古有神鸟,满500岁后,集香木自焚, 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其实,这就是中国的所谓凤凰……
浮玻二线的搬迁,是不是凤凰涅槃?人们在等待着答案。
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省煤炭集团公司总经理李良仕、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市长陈卫民等,经过反复调研,认为:虽然浮玻二线的停产搬迁短期会带来巨大损失,但从长远考虑,可借二线搬迁之机,重新规划公司产业转型方向,突破发展瓶颈,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玻璃工业园。
正是沿着这个思路,一个玻璃产业发展的新蓝图勾画出来了。
在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建高的领导下,副总经理刘振春以及下属单位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厂长贺春林、安源玻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胡萍高等一班人,带领浮玻厂1200多干部员工,进行了萍乡市历史上最大的退城进郊搬迁工程——浮玻二线搬迁改造提质扩能项目。他们承担了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责任。安源股份也将抓住浮玻二线搬迁改造这一契机,投资15亿元拉开集浮法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链为一体的安源玻璃工业园建设的序幕。
二
决策拿定后,选址立即成了头等大事。全面负责此次选址的时任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浮玻厂厂长的刘振春被推上了风尖浪头。
浮玻二线停产后,他们经多方考察,城南城北、芦溪湘东、高坑丹江,只要想得到的地方,都全面进行了分析,并陆续派出人员实地勘察、测量。然而,这么多的地方,不是由于不具备建铁路专用线的条件,就是供水供电等得不到保障。为此,刘建高、刘振春几乎每天都奔波在萍乡郊外、南昌、北京等地。新址早一天定下来,就可以早一天开工建设;新线早一天动工,企业就会少一天的损失;新线早一天投产,就可以早一天安排待岗员工上岗。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十分着急,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号召各地要大力支持浮玻二线新线建设,在土地、税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扶持,为项目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经过各级组织的全力配合和安源玻璃公司反复勘测、比较、论证,最终将浮玻二线新址选定在城南丹江街合元冲。
地址选定了,安源区土地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启动。真正考验萍璃人的时候到了。如何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地建设好玻璃工业园,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安源股份正式成立了玻璃工业园建设指挥部,由刘建高亲任总指挥,刘振春任副总指挥,并专门调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贺春林任筹备处副处长,共同担负玻璃工业园建设的领导任务。
三
2010年元月25日,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闪烁的镁光灯,刘建高、刘振春等几十号人穿着长筒胶鞋,踩在泥泞的工地上,扎着大红花的挖掘机隆隆地开进了工地,开始了308天的玻璃工业园建设征程。
经历过痛苦,更懂得珍惜。曾经有过停产待岗经历的玻璃公司员工,纷纷从各地家里,从外出打工的单位,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全面加入了建设大军,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大潮中。
“开工前期1至7月份的160天里,有106天是淅淅沥沥的雨,那一年的降雨量比常年高出许多,使整个前期土建工程变得异常艰难。”浮玻厂副厂长唐太裕,担任着浮玻二线筹备处副总指挥,自动工之日起,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工地,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着工地一点一滴的变化,全面精确地调度各方施工队伍钻空施工、交叉作业。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在“三通一平”尚未完成时,他精心组织土方推到哪、混凝土就浇注到哪,硬是把因天气等原因耽误的工期抢了回来。绵绵雨季,盛夏酷暑,没有哪一天他不是深夜回家的;没有哪一天,他在工棚里静静地休息过两个小时,小孩病了,老人病了,工地之外的事,一切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为了每一分钱,刘建高反复要求,对老二线要进行保护性拆建。众所周知,拆旧建新要比新建难上几倍。联合车间主任吴杰清等9个项目经理,分别带领他们的建设队伍,白天在现场监督施工,晚上回到家里又仔细分析耐火材料、机电设备的拆除、修复、利用,精心制定拆运措施,重达2680吨的685.8万块砖材,3000余件大大小小的电器设备,都是他们从报废的生产线上一块一块地抠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二线搬迁建设过程中,他们共利旧利废节约建设资金达4000余万元。
人心齐,泰山移。在参与建设的2000多建设者火一般的劳动干劲中,玻璃工业园首期工程——浮玻新二线建设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的变化:
——安装循环泵、压风机、氮氢站、冷却塔等任务由气保车间项目部承担,该项目部主任文龙鑫善管理、懂技术,他带领着项目部人员往前赶、争主动,原计划11月25日完成的机械安装主体工程,在11月4日就提前完成了;
——新线铁路专用线索全长1086米,有四组道岔和一组道口,由于外部因素影响,曾是新二线建设中进场最晚的项目之一。但是,该项目部的全体人员与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互相协作,争时间、抢进度、抓设计、严质量,仅用52天就实现了新老铁路合拢;
——熔窑大碹砌筑是最艰苦、最困难、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程,按计划需要5天工期。为攻下这道关卡,各施工单位精诚合作,只用2天时间就顺利封顶;
——点火前夕的决战30天中,安源玻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胡萍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义务劳动支援新线建设”,全力支援新线建设,吸引了玻璃公司乃至安源股份机关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
时间记录建设的速度,历史留下奋斗的足迹:元月25日,首期工程正式启动;7月25日,窑炉砌筑开始;11月8日,铁路专用线合拢;11月16日,五陂线通过验收并送电;11月25日,点火烘烟道;11月30日,点火烤窑;12月10日,所有设备完成调试;12月16日,开始配料;12月25日,成功引出第一块玻璃……
四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玻璃工业园的建设,既是萍乡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的重点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每一个关键时刻,自上而下的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人员都会亲临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保障了工业园建设畅通无阻。尤其当工程建设遇上拆迁征地、三通一平、工农关系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市政府特派安源区人大副主任贺建筑进驻工地,及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了良好建设环境。
8月25日,窑炉砌筑、设备安装、专用线建设全面启动,和正在收尾的土建工程相互交叉。市委书记刘和平等顶着酷暑,再次来到现场,仔细听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高度关注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与安全。
12月15日,时任省长吴新雄顶着严寒、冒着雨雪,和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洪礼和一起,率省属厅局领导一行20余人,视察工业园建设,对安源股份在应对巨大危机时刻,果断决策、亮剑拼搏、化危为机、大力打造玻璃工业园的创举给予了高度赞赏。
两年前,人们叹息、流泪;两年后,人们欢呼、庆祝。
2010年12月31日,在玻璃工业园浮玻二线崭新的工厂内,浮玻新二线竣工投产暨玻璃工业园二期工程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此时此刻,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省煤炭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良仕、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市长陈卫民等领导纷至沓来,共同祝愿安源玻璃工业园首期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共同祝愿安源股份产业转型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共同祝愿安源股份的明天越来越好!
如今,浮玻二线光伏一线在萍乡南郊的荒野上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企业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人们眼前。
然而,回首这一转型发展过程,个中曲折与艰难,无不使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