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共“十七大”代表、萍钢公司董事长涂建民
陆钟康
涂建民,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人们称他为一名屡次创造奇迹的钢铁魔术师。
1997年初,萍钢这个江西省最早建成投产的钢铁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资产负债率高达115%,累计亏损3.06亿元,并仍以每月新增亏损上千万元的速度在加重亏损。上级有关部门将萍钢列入了“自生自灭”的黑名单。
在企业命运的十字路口,一万多职工将希望和信任投给了涂建民——这位1971年就来到厂里,26年来与萍钢相濡以沫,从普通工人做到常务副厂长的钢铁汉子。
1997年4月,涂建民临危受命,担任了萍钢厂长。他对萍钢的职工家属立下了铮铮誓言:决不让这届班子成为萍钢最后一届班子,更不让萍钢在自己的手中垮掉!
上任伊始,涂建民便强调要树立“转变观念,眼睛向内,工夫下在自己身上”,“只讲主观,不讲客观;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等理念,努力打造一种全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事在人为、志在超越”、“永远的危机、不懈的追求”等等充满斗志的观念成为萍钢人最显著、最坚固的精神支柱,开启了萍钢快速发展的“破冰之旅”。
1997年8月16日,他主持制定萍钢扭亏脱困“8·16工程计划”,强调用管理的手段保证技术措施到位,亲自挂帅炼铁攻关,只用3个月就使高炉利用系数由1.5t/m3.d突破2.0t/m3.d,从徘徊数十年的低谷中冲出,在拉动萍钢起飞的同时,一举打破当时江西冶金行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涂建民点燃了萍钢的人气,带来了萍钢的步步高飞:1998年底提前一年多完成“8·16工程计划”;1999年一举盈利1015万元,兑现“不将亏损带入21世纪”的庄严承诺;2000年独辟蹊径,以“出口”战略积极应对国家钢铁总量控制,倒逼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2002年达到200万吨钢产能,从单一初级钢铁产品企业,成功转型为多品种、多规格建筑用材精品基地。
进入21世纪,民营钢铁企业凭借灵活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异军突起,作为一名真正的、充满危机感、责任感的企业家,涂建民基于对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形势的把握,以及对未来钢铁市场的准确判断,带领萍钢开始实施“改制再造”发展战略。2003年7月,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员工的大力支持下,萍钢改制获得圆满成功,为萍钢带来了更加强大的内生活力,法人治理结构更健全、感应市场更灵敏、决策更快速,保障了“再造”工程顺利投产,科学制定了一系列后续发展规划,经受住了2004年“价格风暴”、2008年“钢铁严冬”等多次严峻考验,实现了长期稳定、持续发展,获得了高度评价。
2005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点名表扬萍钢,称赞“萍钢改制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在新体制、新机制的推动下,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2009年8月,省委书记苏荣高度评价说:“萍钢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是我省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改革最成功的典范,而且成为我省大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典型。”并且还称赞道:“涂建民是企业经营的高手。”
在实施改制的同时,萍钢200万吨钢技改“再造”工程如火如荼。从2002年8月8日实地考察,到2004年3月陆续建成投产,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产能翻番,达到400万吨钢,成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棒、线生产企业。
2005年,涂建民又敏锐地觉察到钢铁行业将进入“大洗牌、大重组”时代,他果断行动,未雨绸缪制定和实施了萍钢“挖潜重组”战略。
涂建民指出,挖潜、重组是辩证和因果关系。通过坚持“管理挖潜永无止境”的理念,将“降本增效”作为生产经营主线,大力对标挖潜,坚持管理为本、技术进步和全面全员全过程降成本,建立低成本运行体系,重组具备了坚实基础。
2006年8月18日,涂建民代表萍钢与原江西九江钢厂成功签署重组协议,完成国家“钢铁新政”下江西省首例战略性重组。这是一个极具战略前瞻性的举措,第二年初,江西省就将九江确定为全省第三个钢铁工业基地,并将萍钢列为全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的重中之重。涂建民紧抓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并实施“300亿工程”计划,即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以九钢为平台,萍钢裂变式发展日新月异。2007年10月9日,总投资75亿元的九钢“以新代旧、综合利用”技改工程开工奠基,2010年4月25日全面建成投产,期间经受了百年不遇雨雪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平均每天投入800万元,投资额度之大、投入密度之强、投产时间之快,在九江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推动了萍钢产品战略调整、装备技术升级、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提升,为萍钢“300亿工程”计划的如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1月4日,省委书记苏荣在萍钢201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喜报上欣然提笔写下:“萍钢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省委、省政府对萍钢寄以无限的希望。”
迎接涂建民的并非总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时候是荆棘和挑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如其来,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面临1998年以来最严峻的危机,对涂建民而言同样也是一次最严峻的考验。然而涂建民恰恰是一个喜欢迎接挑战、渴望弯道超车的比赛型选手。他常说,直道上超车很难,只有在弯道上才能考验一个人的眼光、智慧、技术、能力和胆魄。因此当减产、减员、减薪成为众多企业控制风险的普遍措施时,涂建民却逆市而上,出人意料作出了不减产、不减员、不减薪的“三不”决定,提出“不仅要战胜挑战,更要把挑战变成机遇”,强调“必须跳出萍钢看萍钢,跳出简单的盈亏看萍钢的生产经营问题”。结果是萍钢不但坚持了不减产、不减员、不减薪,而且全年招工3900余人,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22.6%,产钢量同比增长3.85%,在全行业率先走出了“钢铁严冬”。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取得锁定长协矿的历史性突破,填平了制约萍钢多年的长协矿少这块“短板子”,一举改变了企业的战略性竞争地位。
2008年11月26日,省政府在南昌召开有1000多人参加的“化挑战为机遇,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度会”,时任省长吴新雄亲自点名要涂建民作为全省工业企业唯一代表在会上作萍钢率先走出“严冬”的典型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充分肯定。
10多年来,涂建民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萍钢这个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病人”,变幻成了一个身强体壮的钢铁巨人。
萍钢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让人目不暇接,也让涂建民获得了多项荣誉: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江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江西省改革开放30年优秀建设者、建设萍乡市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然而究竟获得了多少荣誉,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一一细数,但是他却时刻记得自己肩上的责任。
他对企业家的定义有自己的诠释,那就是真正把企业当成家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为这个诠释加上了最好的印证。
在萍钢1997年的下岗分流中,他让风华正茂的妻子带头下岗。企业每一次改革,他总是率先挺身而出,站在风口浪尖,勇敢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责难甚至是威胁。没有他深刻洞察市场,作出棒材募股、改制、再造、重组等一系列正确决策,萍钢恐怕早已淹没在市场大潮当中。没有他矢志不移地推动观念转变和提高队伍的执行力,打造萍钢优秀企业文化,萍钢仍将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他的真诚,不仅表现在萍钢最困难的时候,同时表现在之后企业发展壮大的每一过程中。他多次说过:“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总经理。”
他承诺,靠发展让下岗的人今后更好地上岗。他承诺,企业改革、改制决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他承诺,萍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提高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来。每一个承诺都意味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萍钢14年来的发展可以作证,每一个承诺,他都一一兑现。
他的真诚,还体现在强烈的感恩之心上。他说,“人们给我一滴水,我将回报社会一条江”;“萍钢发展到现在,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萍钢真的要感恩于社会,要创造这样一种境界——我们是为社会活着的企业”。
他在构建萍钢企业文化体系时,将“百年萍钢,造福社会”作为萍钢的企业使命。他坚持企业依法经营,按章纳税,萍钢1997—2010年累计上交税金66亿余元。他关心地方经济发展,1997—2010年,萍钢仅在萍乡市的生产规模就由35万吨钢飙升至近600万吨,增长了约16倍;2011年2月,他又代表萍钢与萍乡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他关注社会就业问题,1997年以来,萍钢已经吸收上万人就业。他热心公益,带领企业积极参与萍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村建设、城区建设以及其他公益慈善事业,1997年以来萍钢累计向外捐款捐物价值约7000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涂建民又带领着萍钢2万职工踏上了突出钢铁主业、延伸钢铁产业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新征程,我们相信,前面的道路将会更宽阔,风景将会更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