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干活,无论做什么都叫上工,而城里的人把干活叫上班。那时候无论城里人干什么活都叫上班的感觉着实让人羡慕。“谁谁在哪里上班着呢……”那是一种另外一个阶层的荣耀,是区别农民和工人、干部,区别于农村人和城里人的称呼。
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我的周围再也听不到“上工”一词了,习惯了“上班了”“下班了”的称呼。从农村到城里把干活的称呼改成了“上班”,产生了质的变化,由农民成了上班族。从此我再也不把干活叫上工了。“上班”叫了几十年,体验了从“上工”到“上班”的不同感受。当农民上工的时候,干的是又脏又累的苦活,收入少,回报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除了过年休息几天外,只要天不下雨,就没有个休息的时候,上工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们的一种劳作,特别是过去生产队的时候,那种苦役般的上工,干活的人没有自由,队长打铃上工,必须由队长带着,统一休息,不能随便停工。队长说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没有劳保,没有福利,没有工资,每天干活记的是工分,一年到头用工分折合人民币。一个强壮劳力每天10分工,折合人民币0.7元。一年到头扣除口粮钱,所剩无几。平时农民手里没有钱,干一年活,到年底才能算收入,村上的长款户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几百元,短款户干了一年活还要欠款。这一年之中只干活,不发一分钱,这是“上工”和“上班”的最大区别。而“上班”的人,每月工资按时发,挣多挣少,月月见钱,还有星期日,节假日,除了月月的工资,还有劳保,有福利。上班的人工作期间有事还可以请假,还不少拿工资,比起“上工”的农民就自由多了。上班的感觉真好啊!
然而,现在的上班族,面对着下岗,面对着提前退休,面对着下海,对要不要再继续“上班”却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上班”意味着吃公家饭,意味着受单位的约束,旱涝保收,吃不肥,也饿不死,生活平平稳稳,不会大起大落,工作循规蹈矩,求个安逸。能混个一官半职,就是上班族的最好结果,混不成一官半职,图个安稳,少吃苦操心也不错。有的上班族看到自己在官场上没有盼头了,或者提前退休,或者下海发财,也就脱离了“上班”约束。我上了几十年的班,既没做官,也没发财,但也在海边徘徊了几年,脱离了几年的上班约束,最终还是守住了“铁饭碗”,守住了“上班”。上班按捺了我桀骜不羁的性格,使我学会了忍受,学会了和人相处。
人生的路,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没有绝对的错与对,怎么走都行,只要能走通,只要你高兴,官也罢、民也罢、富也罢、穷也罢,官有多大才是个够,钱有多少才知足,关健是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健康的心态,有吃有穿,日子能过得去就应知足,任何事情总是有得有失。比方“上班”比“下海”安逸,却不可能像“下海”那么自由,“下海”有可能成百万富翁,也可能成穷光蛋,“下海”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上班”可能一尘不变,不上班有不上班的自由,也有一种不上班的失落,不上班的时候,在家里睡几天也没有人管,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任何约束。如果没事干,不玩麻将打牌就只能看电视了,时间长了也心慌。
上班必须按时按点,必须天天和单位的人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单位大小的领导都管人,一般都是“掌柜的有理官有理”,你要在单位混得顺溜,你就得听话,就不能有个性。一般真理都在主要领导一边,你得看风使舵,学会察言观色,在单位少说话,多干事。如果得罪了领导,你就得罪了一大片人,那就有受不完的气。
上班有一种组织的依靠,逢年过节单位发一盒月饼,发一箱苹果,虽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是一种组织的关怀,偶尔单位的人聚到一起吃顿饭,搞个活动,给人一种融融的集体荣誉感,大小有个单位总比没有单位好啊,国家政策,中央文件一下来,总是单位的人先知道,遇到重大活动单位的人都参加,而不上班的人,脱离了组织的人虽然自由的没人管了,但轻松中又有了一种无靠的感觉。同样是一对夫妻打架,不上班的夫妻打架不受时间的限制,可能从早晨打到中午,也可能一走了之,让对方几天找不到人。而上班的夫妻打架不管打得多凶,一到上班的时候,自动熄火停战,各自到各自的单位上班,还都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现在,提前退休的人、下岗不上班的人越来越多了。上班的人羡慕不上班的人自由自在,而不上班的人在经历了一段闲散后,又觉得空空荡荡,无所事事,没有时间观念,不受上班的约束,时间长了也觉得生活无味。其实人还是要在不断追求、不断工作中才能显示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珍爱“上班”,以昂扬的活力对待“上班”,不断进取,迎接每个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