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大学任教的朋友,在汶川大地震后,她一直张罗着要收养孤儿,心情很真诚也很热切。我知道,她也曾是一个孤儿,是在福利院中长大的。不过,她不像其他孤儿那样敏感脆弱,在她三十多岁的生命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美丽。她曾被评为全省十佳讲师,她讲课极富感染力,深深吸引着那些学生们。
一次闲聊时,她又提起收养孤儿的事,我笑问她:“是不是因为你也同样曾是孤儿?”她点点头,随及又摇头,说:“我虽然在福利院长大,可我并不是孤儿,因为我的父母都健在!”她是在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遗弃的,那样的年龄,已经能够记得许多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她比福利院中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沉重的心思。她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父母只是想要儿子,她有五个姐姐。她那时不明白,自己和姐姐们长得都那么漂亮,为什么父母还是不喜欢。别人常说她家有六朵花,可是那一天,她这朵花却被无情地抛弃了,从此成了无根之草。那些年的生长中,她常常面对着灰色的围墙发呆,生活对于她来说,就如外面不变的秋黄春绿,只是一场场寂寞的轮回。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仿佛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她对我说:“那年春天,我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上午,老师带我们去校园后面的河边种花,热热闹闹的,可我却默默地走在最后面。”那天,同学们拿桶的桶,拿锹的拿锹,她提起一袋花籽儿,跟着大家往河边走。那是一条极细的小路,两边都是杂草丛生的荒甸,等到了河边,她忽然发现,装花籽儿的口袋漏了一个小洞,一小半的花籽都洒出去了。她一下呆在那里,虽然老师和同学谁也没责怪她,可她却愈加闷闷不乐。她忽然想到自己,觉得那些被遗失的花籽儿,就如自己一般,不知辗转何处,会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她跑向来路,仔细地在地上搜索着,想把它们找回来。可是却没能捡到几个,那些小小的花籽儿,已不知被风吹往何方。那个上午,她站在那条路上,泪流满面。
两个多月后一个夏天,她又走上了去河边的那条路。当时刚刚公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她考得很不好,情绪也极差。老师知道这个孩子心事重,懂得她冷漠外表下掩饰着的脆弱的自尊,便带着她到河边散心,同时想开导开导她。那条极细的土路已被茂草覆盖,她走在这条路上,又想起了当初丢失的那些花籽儿,不禁又是倍感怅然。忽然,她发现两边的甸子里,开出了许多鲜艳的花朵来,老师对她说:“这一定是你当初丢的那些花籽儿长出来的!”她心底划过一种激动一种感动,来到河边,他们当初种下的那些花儿也都竞相开放,再回头去看甸子里的那些花,她忽然明白,那些被丢失遗弃的种子,也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来。
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悄悄转变的吧,她说:“就是在看了那些花之后,我才知道,别人丢弃了我,我却不能把自己丢弃!”她的确是那样做的,那些年中,她努力学习,虽然也会偶尔沉默,却不复以往的落寞。她就这样开始生根发芽,也渐渐地散发出光芒来,她以优异的成绩上高中上大学,最后留校任教,她的生活已经绽放出一簇簇的灿烂。后来,她的父母在电视中看见了她,知道了她的经历,认出是自己当年丢掉的女儿,便找到了她。她对父母已经毫无怨怼,那些美丽的姐姐,也让她有一种由衷的亲切感。看着一家团聚的情景,母亲释然地说:“咱家的六朵花终于又在一起了,唉,当初,妈把你这朵最美的花给遗弃了!”
她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是被遗弃的一朵花,我只是被你们失落掉的一粒种子,也曾随风翻滚,最后生根发芽了,没有了温室,我可能变得更坚强些,开出的花也更有生命力,更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