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一个温暖的春天,28岁的梭罗走进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在他的身上,有一把借来的斧头,还有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具。在经历了红尘中的繁华与喧嚣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静美的世界,可以映衬他的内心。
在他的面前,就是美丽的瓦尔登湖了,轻风在湖面吹起层层闪亮的涟漪,也吹得他思绪飞扬。在他的身后,是他用一个月时间搭起的小木屋,那些木材,是他用那把借来的斧头在森林里砍来的。这就是他的居所了,在夜里,躺在木床上,听外面的森林被风吹得哗哗地响,有月光从窗外照进来,那样的时刻,他觉得自己离生命的真谛是那样的近。每天的清晨,他在鸟鸣中醒来,朝阳升起,大地光彩重生,于是就坐在小木屋前,在阳光下静静地思考,一直到中午,然后,阅读各种可以营养他的书籍。累了的时候,可以在湖边垂钓,或者在星月斑斓的湖面上泛舟。这些他认为是虚掷掉的时光,其实才是最真实而完美的。
一本《瓦尔登湖》已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总是羡慕梭罗与自然的融合。在书中《禽兽为邻》一节里,我可以真实地体会到那份恬静与和谐。他有一个邻居,早在他来之前便在这里安家了。那是一只野鼠,每当吃饭时,它便来到他的脚下,捡食地上的面包屑。慢慢地他们就熟识了,有时会在一起玩,像一对老朋友。渐渐地,善邻都来了,最热闹的便是那些鸟了,最早来木屋里安家的,是一只美洲鹟。它大模大样地来这里安家,与梭罗共处一室。在屋外的一棵松树上,住着一只知更鸟,每天都为他演奏自然的乐章。在五月里,会有鹧鸪拖家带口地从林中飞到窗前,它们那明亮的眼睛让梭罗神往不已。那些自然界的生灵,充满了情趣,像一颗颗星星点染着他的心境,让他明白了它们能如许地和他友好相处,是因为他和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爱这一片湖水。
除了舒适与安逸,梭罗还要劳动,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中,劳动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除了为了生活,他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东西。所以他一年中只劳动六个星期。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也许正是最接近生命美好本质的。正如他说的一句名言:“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诚哉斯言,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如此注重精神上的收获?每日里追名逐利,殊不知都是镜花水月,所想所求的,不过是些生命中多余的东西。而梭罗的智慧就在于此,他能从物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回归一种简单的生活。如果没有那样诗意的生活,他的思想便不会达到那个高度,便不会有让我们神飞千里的名著《瓦尔登湖》了。
瓦尔登湖只是我们现代人心中的田园牧歌,我们只是隔着云端遥望这个心灵的故乡,却没有勇气去跋山涉水寻找。实际上也不是隔着千山万水,只是隔着我们眷恋的红尘繁华,也不需要披荆斩棘,只要我们带着一把斧头就够了。我们所缺少的,就是一种勇气,所以那个美丽的家园只能永远在远方的远方。所以,我们永远也达到不了梭罗的人生高度。
我知道,在这个尘世间,我永远都不会拥有那样一所美丽的木屋,可是,我却会在心里蓄积一个美丽的湖泊,清澈明亮,濯洗漫漫人生路上的灰尘。如此,虽没有梭罗的智慧,没有那世外桃源,亦可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