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焦虑-急性发作的启动机制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要调动全身的能量来应付压力,这时候人处于一种警觉状态中,环境中一有轻微的刺激,躯体就会调动全套的紧急措施,调动各个系统,准备应付紧急事态。心血管系统大动员,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加大,全身血液供应充分,血液更多地分配到有用的部位——大脑,以便更机警地决策,所以才有急中生智一说;更多地供应肌肉,以便更快地逃跑,如果有老虎在后边追的话,恐怕谁都能比刘翔跑得快。而这种状态是应急的,只能保持一刹那,不会有长时间的保持。这是动物在漫长演变中形成的一种预警装置,动物在逃跑之前,不但把血液调拨供应肌肉,以便跑得更快,而且会自动把屎尿排空,减轻负荷以便跑得更快。消化系统功能暂时关闭,血糖、血压都会处在高水平,这种紧急应激状态是动物的本能。如果在环境中确实有危险,机体启动了预警装置,这是正常反应。如果环境没有紧急情况,机体平白无故地启动了预警装置,就是病态的反应,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慢性焦虑-急性发作。
应对方式
这一反应过程是动物的本能,是机体固有的一套装置,只不过是反应的时机不对。既然是机体本身的反应,它会自动来,也会自动消失,我们要静静地等待它的消失,忍耐它带来的痛苦,变忐忑的心态为坦然的心态,享受它的全过程,品味它的全过程,争取把这一过程详细地描写出来。如果真能有这种坦然、淡定的心态,肯定是来不及品味它就自动消失了。有了这样的经验,才能增强接受再次发作的信心,这就是“顺其自然”。
发作时越想控制,心理冲突越重,越会加重发作。不要自己制造心理冲突,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努力了。如果你想控制焦虑发作,就等于老虎来了不跑一样,太不现实了。认识它,体验它,做到心中有数。对心中有底的事怎么会产生焦虑呢?所以越是等着它,它倒不来了。
另外,要在平时注重调整焦虑的状态。为什么梅迪这么轻易地就启动了预警装置而惊恐发作呢?这是由于他平时的焦虑水平太高了,机体无时无刻不处于积极备战状态,精神状态如惊弓之鸟,稍有触动便不可收拾。因此,平时要调整过度追求完美的性格倾向。要认识到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正负两方面的,月亮的残缺即是它的个性。有个性的,才是有魅力的。谁也不想、也不能把月亮的残缺补足。只要是活人,就有正负两方面。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是能够做到的,要全方位地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实力与期望值。追求完美虽然是美德,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是真本领,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要抓住不放,对于不重要的部分应有计划地主动放弃。只有学会选择和放弃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有张有弛才能得正果。
体诉的概念
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当人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顾不上吃饭了,也没有饿的感觉,其实就是消化系统的功能下降了。胃肠往下推的动力不足了,胃中没有排空感,人也就不觉得饿,这一过程很容易理解。人的各个系统都会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影响生理功能的情况,包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如果一种生理机能不能保持正常运转,躯体就会表现出一些症状。例如,单芳歆明确的症状就是发烧,也就是说调节体温方面的生理机能失调了,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运转。肠道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分泌消化液,吸收营养;另一个是将食物逐节地往下推,保证消化道的畅通。如果它的功能紊乱了,往下推动的力量差了,人就会感到胃胀;如果推不动,甚至反方向推了,肠子就会拧到一起,人就会感到肚子痛,医学上叫做“肠痉挛”。如果消化液分泌少了,人会感到吃了东西后水谷不消,所以食欲不振。肠道吸收功能减弱,食欲不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肠道向下推的力量减弱,食物与消化液淤积在胃肠之中。消化液能把牛肉消化掉,就不能把人肉消化掉吗?一旦胃肠的内壁有一些破损,就会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形成胃溃疡,这便是器质性疾病了。
如果人的情绪、心理震荡造成了某个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进一步造成了某个器官的伤害,产生了器质性的改变,则叫心身疾病。如果这种损害只引起了生理功能的紊乱,引起了某些症状,但还没有使某个器官产生器质性的损害,没有造成器质性疾病,这种紊乱叫做“体诉”,也就是说是用躯体的不良反应来诉说心理上的不愉快或不适应。这种情况在小孩子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也最常见。小孩子对生活中的特殊事件会产生情绪波动,但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述,而是用躯体去表达。最常见的是,不愿上学的孩子,周一早晨肚子痛,怕老师提问就肚子痛,没写完作业,怕交不上作业也肚子痛。这痛还确实是真痛,不是装的。但只要休息一天就什么事都没有了,绝对不用吃药,这就是典型的体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