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如果我们把过去的历史紧紧拖在身后不放,那么自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迈入明日的世界。
事物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我们必须超越过往才能够生存,或是有所发展。人们固然不能忘却过去的轨迹,但是却也无法活在过去的时光里头。正如美国加州万纽斯韦市道上教会建堂牧师杰克·海福所说:“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如果我们把过去的历史紧紧拖在身后不放,那么自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迈入明日的世界。”
不管你的过去有多么辉煌,当你着眼于未来、并且为未来做准备的时候,昨日的种种也就再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因此,我们应该把心力投注在未来的远景上,而不是总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中。
下面这几点建议相信对于你构建自己的未来能有所帮助:
其一,坚持自己的原则。
现阶段的职场中有不少人对未来总是忧心忡忡,他们整天担心着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们必须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要怎么做才能够达到标准?他们得做些什么,才能不被竞争激烈的职场所淘汰?
面对这众多的问题和迷茫,压力确实很大。但其实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些疑虑自然能够迎刃而解。人生的道路上,你所秉持的价值观以及原则是什么?你在哪些地方愿意有所弹性,那些地方又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只要你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非常清楚的界定,你就能走向人生发展的正确道路。
其二,为美好的未来坚定信心。
如果我们对于未来没有任何希望,难免会沉溺在过去的世界里头而不肯有所改变;相反的,如果我们对于未来有信心的话,自然会勇往直前。
当我们着眼于未来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恐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活在过去的世界里头。他们总是这样想:至少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情,我都已经经历过了。但是当你开始着眼于明日世界的时候,却会面临着许多自己无法控制的变数。尽管如此,明日世界却是我们将要度过下半生的地方,如果任由恐惧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可是非常不明智,而且也没有必要。
诺曼·卡曾斯博士建议我们:“不要道听途说,别随便相信专家对于未来不好的预言,这可是人生的金科玉律之一。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适用于商业环境。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有预言世界末日的能耐。”
其三,积极主动勾勒未来的远景。
别再对未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忧心忡忡或牢骚满腹。我们应该拿出积极的态度,为自己想要的未来勾勒出一幅远景。
彼得·布洛克在《充分授权的经理人》这本书里头写道:“当我们对于自己想要的未来勾勒出一幅蓝图的时候,同时也就掌握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对于生活的选择、对于命运的抉择,以及对于理想的追求,都会呈现在我们对于未来远景的蓝图上头,而且当我们不计一切代价努力追求这样的远景时,同时也会呈现出我们对于这些抉择的深深投入。”
如果你能够主动追求未来的远景,而不是让未来操纵你的生活,那么你会获得更充沛的快乐。
国外一本励志书的作者安德鲁·巴尼亚托讲过一个小故事:
西北大学野猫队经过激烈厮杀的赛季之后终于夺得玫瑰杯。这可是10年头一回赢得这样的荣耀。春季训练开幕式里头,教练加里·班纳特待球员各自坐定之后,宣布将要颁发奖状鼓励队员在1995年的优秀表现,有些球员面面相觑。教练盖瑞·班纳特通常不会如此缅怀过去的表现,不过当教练开始一个个把球员叫到台上颁发奖状,以及宣读他们的成就时,队友们也开始高声欢呼庆贺。
接着另外一位教练颁发给教练加里·班纳特一份奖牌,庆贺他第17年获得年度总教练的大奖。当队员们拍手、欢呼的声音渐息的时候,班纳特走到一个标示着“1995年”的垃圾桶旁边,依依不舍地看着他的奖牌,然后毅然决然地把奖牌丢到里头。
队员们在静默当中一个一个跟着照做,把领到的奖状丢到垃圾桶,班纳特一个字也没说,但却传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你们在1995年的表现的确非常优秀。不过各位,看看日历,现在已经是1996年了。”
今天是你勾勒未来的第一天,如果你还是对过去念念不忘,那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的,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都已成事实,你对其已经无能为力了。不过你还能够掌握今天,而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正是从今天开始。
附篇(一):与企业共舞
1变换角度思考
在现实工作中,没有一个老板是容易相处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事实确是如此。
然而,不容易与老板相处,也得相处,而且还得和老板相处好。这里有几个办法,对达到与老板相处好的效果有一些帮助。
(1)该速战速决的一定要迅速完成。该速战速决的一定要快刀斩乱麻,赶快办妥,应该拒绝的,绝不能迟疑,快点回绝。
(2)老板不急的事情不要急。应该拖一拖的事情,绝不可冒进。对于一些老板没要求立刻办完的事情,你可以不必急于求成;而且,老板没要求你快办,一定有其原因,你如果完成得很迅速,往往不会合老板的心意。
相反,如果你不慌不忙,等到开会的前一天再把稿子交出来,老板会觉得你是认真的,这篇稿子肯定是高质量的;到那时老板很少会给你的稿子挑毛病了。老板就算想挑毛病,也得先看看时间允许不允许。
(3)审视自己的能力。从老板的角度来说,他会先等待下属尽忠,而下属则会等到老板给予丰厚的报酬,才愿意尽心竭力地效劳。那么到底谁应当先行一步呢?从实力的优劣来说,应该做下属的先用优良的工作表现去打动老板,接着再等老板的回报。
不过,等待不要没有限期,要有一个最后限期。若老板超过了你的期望限期仍没有回应,就应该另谋他图了。
下属先对老板效力,是因为老板是在上位的人,要给老板一定程度的尊重,而且没有优秀的成绩就先去领奖,在情理上也说不通。
身为下属,若想长远地受到重用,就需要每一个阶段都让老板有一种不舍得失去你的感觉。要想成为老板的亲信,最重要的一条法则是让自己成为超能员工。
优秀的老板喜欢的员工往往不是要价低的人。不要以为自己的薪金太少了,老板一定会喜欢自己。当老板认为你的能力已经穷尽,可有可无的时候,他不会重视你。而超能的人才一旦离开了公司,老板很难用同样的价钱在市场上找到替补。
只要老板认为你是一个超能的人才,你就会受到重视。老板是最善于变心的,因此你要多多留意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提高了,提高了多少。
(4)比别人更努力地工作。有很多人总希望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赚更多的钱,然而他们却不努力工作。只有努力工作才是获得成功最好的捷径。当你问一个成功者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会对你说:“比别人努力。”
一个的价值观,可以界定他效忠的尺度,比如公平、品质、诚实、服务以及共同的目标等。老板与员工皆以本身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从而透过彼此的约定来追求共同的目标。所以,双方都是以此共同的目标作为效忠的对象,同时尽力协助对方完成目标。一旦效忠的对象界定清楚之后,你就能够了解进退,知道何时该支持老板所做的决定。
你如果想获得升职,第一步,需先得到老板的信任。任何老板,绝不会凭空提拔他所不信任的人。他所信任的员工,是无论在他面前或背后都一样努力工作,甚至在他背后时,做事会更加有干劲的员工。
其实,任何一个老板都喜欢努力工作的人。
2抓住“公司”不放松
在现今这个时代,有很多人羡慕我们能当一个自由的人,能够跳过来跳过去。要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好像机会很多。大大小小的人才交流会,职介中心招工招聘的广告,电脑网络择业……
同时,有着太多的理由使得我们产生“离情别恋”。比如,工作的琐碎、机械、缺乏成就感、缺少升职和加薪的机会、环境不好、人际关系糟糕、老板严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跳槽的确是一件好事。对此,乐观的人会说,“变是永恒的,是快乐的,是新鲜的。”“事业上的成功常常在几次变动中,就能发挥得畅快淋漓。因为变动逼着你去想,去适应,去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时,你的五官变得开放,头脑变得灵敏,你必须面对四面八方。你生活的每个月,是你从前的3年都不曾经历过的。”
然而,跳槽毕竟是风险很大的;它虽然能帮助你跃上成功的阶梯,但也会使你陷入下滑的坡道。
因此,悲观的人会说:“变动并不等于朝秦暮楚。做事业、做学问绝不能打一枪,换个地方。任何变化都需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换工作要像换恋人一样谨慎,而绝不能像换衣服一样随便。”
一定要非常慎重对待跳槽。因为,除了你个人对工作的爱好以外,需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弄不好的话,还会招来官司。
1995年,法国某家著名的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一条生产线。接着,通过一家猎头公司,从竞争企业挖走了其惟一掌握整套技术的副厂长,给竞争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成。
这位副厂长在企业工作的16年里,有9年都在国外深造。这家企业起诉这位副厂长的同时,也把这家法国公司推到了被告席上。因为,这家法国公司在和副厂长签协议的时候,没有看他是否已经和原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
这桩索赔达162万元,当时是北京市最大的劳动争议案,在拖了两年多以后,通过调解,以那家法国公司赔偿80万元了结。
在企业花钱培养出了一个高级人才,当他不再为企业做贡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赔偿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可是这些条款,要在双方劳动合同或者企业管理规章中事先有明确规定,并且互相约定违约合同。
如果你真的对现在的工作反感,应该怎样去做?解决办法是否要马上结束你现在的工作呢?专家们指出,把你的工作做得出色;用最少的精力,来换一份工作。
在你少年时,你曾有过各种理想和向往,现在,忽然间,你却发现生活不再有意思了。你害怕星期一早晨,你看见办公室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听见其他同事谈论工作,你就感到痛苦不已;你认为对老板惟命是从很不舒服。所有这一切的出现,事实上很简单:可能,你开始厌烦工作了。
这是很自然的事,职业顾问们指出:虽然一些人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厌倦,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地找出他们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般而言,人们埋怨的并非工作本身,而是一些外部的因素。比如,和老板或者同事的关系处得糟糕,把个人的私生活产生的压力带到了工作之中。专家指出:在这时,戏剧性做出比如辞职的决定,是最不恰当的。职业顾问向人们提出了建议:把工作上喜欢做的和不喜欢做的事情,分别列出一个单子来。接着,试着找出让你厌倦的问题。若你确定了这一切,处理起问题来就容易多了。
只要你做出了决定,就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新的自我”,以全新的姿态来面对工作。
从此,抓住“公司”不放松!
3优先职业技能
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很多由他亲自处理的事情,都暂时由你处理,你应该暂时地把自己看作老板,对工作中的问题逐一考虑,按照自己的处事原则去做,不过,在考虑的时候,还要参考老板以前的处理办法,避免触怒了老板或者使他难堪。
另外,你自己的工作也要处理得更好,从日常事务,直至会议等等,都要保持以往的专注,以表示你能够胜任更加重要的任务。老板不在时正是你表现才能的好机会。
你的老板可能会休长达3个月的假,让你暂时代管他的工作。他是一个好老板,你非常佩服他,并且私下也很谈得来。
你发现这是一个证明能力的好时机,若努力去表现而争取更高的职位,是不义这举吗?当老板返回时,又会怎样处理你获得的权力呢?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你是过于敏感了,你并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抓住机遇去武装自己,以便增加升职的本钱罢了。人往高处走是正常的事情,只是,你的行动应该谨慎,避免为你带来“不义”之名。
首先,不要马上向老板要求升职,不要给老板以“逼迫”之感,那样做对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其次,当老板放了假,尽可能按照他的原则办事,不能胡乱加上自己的意思,如果你必须做出一些变动,要注意不伤害到老板的名声。
等老板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气氛或许马上变得敏感起来,但是只要你遵循以上原则,保证不会使你们的感情受到伤害。
如果你的老板把公司卖了,又组建了新公司,请你追随他,这个机会,你是否接受?老板请你随他去的动机是什么?
你一向和老板合作很好,他对你非常欣赏,因此若有你继续效劳,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因此高薪收买你也在所不惜。还是,老板认为你的才能平庸,只是为了增加新公司的实力?如果是属于前者,为了事业的发展,值得你考虑。如果是属于后者,最笨的人也不会应老板之“邀”。
然而,你毕竟只是一个打工者,薪资是最重要的。接着你需要考虑工作量、职衔和前景等方面了。记住,可能旧公司会因为你要被挖走而挽留你,最实际的就是给你升职和加薪了。
但是请你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这些好处是暂时的还是实质的。若是后者的话,那请你把新工作和旧工作当成是两份新工作去衡量一下,选择最好的吧!但关键的是,你要优先你的职业技能,下面为你提供几种方法:
(1)懂得爆冷门。
怎样才能获得老板的赏识呢?若你既不会奉承,又不善于见风使舵,利用技术留在老板的身旁就是你需要走的道路。尽管很辛苦,可是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本科毕业生甲被分到技术科工作,那时计算机刚兴起,懂计算机的人很少,而甲就是其中的一位。一次,宣传部的计算机出现了故障,老板找到了甲。甲手到“病”除了,给老板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为甲的专业和技术部的大气候不适应,没有发展的前途,甲便想换一个职位。这时,老板向甲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又任命他为宣传部长。
甲利用计算机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为前途开辟了新的道路。
利用知识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使你一直处于前沿地位,就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善于学习是使你事业向前发展的最好办法。应该发展适应性强的各种技能,向老板推销自己,主动选择更好的老板。
(2)独辟蹊径。
与老板相处的时候,你若提出独特新颖的见解能使你引起老板的关注。
那些阿谀奉承的话老板都听厌烦了,若你能换一种思维模式,老板往往会重视于你,发现你的才能。
(3)成为工作上的骨干。
老板都想让自己的企业做出好的成绩,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几个甚至一批埋头苦干的员工,为企业创出业绩。因此,若想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你应该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这是你在老板的面前说话有分量的根本。
但是,敬业以外,有几个方面的技巧应当注意。
①对工作有耐心和毅力
经常听到一些有所成就的老一辈人说“年轻人应该能吃苦,沉得住气”,是的,经常为眼前的利益所打动的人怎能安心工作呢?
②注重效率
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可敬的,可是也要注意效率,注意工作的方法。有许多人工作认真,可是忙碌了一辈子都没有干出许多成绩,不但没有获得老板的提拔,而且在老板的心目中留下了“笨”的印象。苦干是老板愿意看见的,可是老板更喜欢高效率的下属。
你也可以想一想,老板有一项任务,交给别人需要一个月完成,交给你只需要两个星期就能完成,那么老板多半会想到你。因此,应该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③能干会“说”
会“说”就是经过你的表白让老板知道你付出的努力。工作中只会干而不会“说”的人很多。老板知道你的工作顶多在“8小时以内”。有的人只知道埋头工作,工作完成以后一交了事,和老板的交流很少,到底加了多少个班、耽误了自己多少事等等,假如你不说出来,那么你付出的汗水也就白白流掉了。聪明的下属不仅要会做而且要会说。
4演好工作角色
在一些大公司中,有些人虽然努力工作,但他们在事业上晋升无望,处处碰壁,甚至失去工作,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会与人相处”。
你尽管工作很胜任、办事效率很高、干活很投入、整天辛劳勤恳,然而在工作领域中就是没有得到晋升,或者晋升迟缓,不尽如人意,往往是由于以上原因而无法自拔。就算你凭借艰苦工作能够维持着现在的局面。然而,你若不懂得人情世故,将来就会悔之晚矣。
在公司和企业中,有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作很胜任的人,没有人提拔他。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自己承担的工作又很难胜任。这种“不胜任”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
胜任工作的人没有达到他们想晋升的职位,而晋升了以后无法胜任工作的人,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应其工作环境的位置,没有正确担当该职位的角色,或者没有去做和这一角色相适应的事情。
很多人对于没有晋升到渴望的那个职位上,总是无奈中又带着一些自傲的神情说:“我的个性太强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获得成功的人们的一种无奈的说法,是对自己的放任。
的确,很多人都一事无成,他们会说:我从不妥协,从不放弃。这是对个性的歪曲。他们从没想过要对别人理解和宽容。
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任何的获得都需要一定的付出。改变一下自己,你就会发现世界原本是另一个样子。“成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改变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不同个性的人的组合,而世界就是因此而美丽。因为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经历的不同,使得人们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人急躁、有的人冷静,有的人精明、有的人厚道,有的人直率、有的人内敛,等等。
在这些个性中,难以说好坏,只能说是各有优、缺点。这就决定了人们无法用一种个性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尊重别人的性格特征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原则。的确,性格相似的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更加接近、交往中更加投机,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排斥性格不同者的理由。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性格不同的人之间若能精诚合作,常常会形成互补,产生很好的效果。
然而,仅仅尊重别人的个性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尝试着去了解别人的个性,并且学会和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每一种个性都有其特征,有其与众不同的喜好、厌恶的东西。你应该避其禁忌,投其所好。许多人对以上道理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在人际交往中,没有注意体察对方的个性特征,仅仅从主观愿望出发,觉得自己喜爱的别人也会喜爱,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想用一副药来医治百病,结果常常和别人发生矛盾,使得关系出现危机。
举例来说:开玩笑是一种联络情感的交际手段,若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乱开玩笑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对开朗活泼的人开玩笑很奏效,而对严肃呆板的人开玩笑则是自讨没趣。
因此,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要采用多样性的方法与手段。许多人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碰到许多困难与麻烦:当下属的时候,无法团结同事,和同事经常发生纠纷,使老板头疼;当了领导,也无法得到下属的支持,更谈不上激发下属卖命工作了。
许多人把在事业上的一事无成归结为人际关系难处,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才是事业上的最大障碍。不善于从自己身上寻找事业失败的原因,是许多人爱犯的错误。
所以如果想在职业生涯上获得老板的尊重和信任,步步高升,就应该了解周围的环境,学会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习惯,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
5成为公司灵魂人物
在公司中,总有当公司面临难关时表现出超凡能力的人。这时,对于危机,仅仅凭经验无法应付,而且这种人能超越私人的利害得失,有全力以赴的气魄。这是对于公司真正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人。这种人叫做灵魂人物。
每一个人都能够靠积极的努力,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什么样的人在公司里容易成为灵魂人物呢?在任何组织内工作有成就的人都不会超出以下三类:即开发人、执行人和协调人。
(1)在公司中,开发人的任务就是开发新产品,找到新的客户,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
(2)执行人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例如财务人员。执行人对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公司获得利润。
(3)协调人员协调开发人和执行人的关系,让他们保持工作的高效和融洽的关系。协调人一般为管理人员。
开发人在公司里若能够尽量发挥,就能够尽快发展;执行人也能够获得提升,但是比开发人慢。协调人看起来更为迟缓,可是若你做得出色,你也能够获得升职,因为开发人和执行人离不开你的协调。
在老板的心中,公司的灵魂人物占据着主要空间,灵魂人物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老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一,总揽全局。
这是灵魂人物的第一个特征。身为老板的亲信,你是不是已经成功地控制了同事们——随时随地了解他们工作的进程。
一般来说,对部门的运营情况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你的工作是保证部门沿着计划发展,若有些出格或者失控的情况出现,马上予以解决。你的工作还在于只有你才能完全了解部门的内部、各个不同分工小组的工作进度。在部门里只有你才能调整各个小组之间的工作比例。
其二,善于控制。
作为一个灵魂人物,要能够自由地调动员工,发挥员工的长处,回避员工的不足,让他们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其三,做好幕后工作。
若有一项工作你为此付出了99%的努力,而仅仅付出1%努力的老板却得到了人们的称赞,你会怎么想?你应该这样想?
这是很正常的。从管理模式上看,你的位置处在中央,上边有老板频频曝光,下边有广大员工到处出击。你只能默默无闻地上传下达。其实,不管是老板还是你的下属,他们都不会否认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你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应该保持低调出场。没有你的付出,新手永远都找不到位置,这会为你的前途和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在工作上要做到独当一面,老板才会倚重你。老板在工作中需要把握全局,具体的每个部分工作都由下属分工来负责。这就需要你能够独当一面才行,这是你升职的必备素质。
如果你在某些利于公司发展的方面有特长,老板从这些方面认识到你的价值,你的地位就能得以巩固。另外,当下属可能仅仅是一种“过渡”,在“过渡”期内积累工作经验和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锻炼你独当一面的能力呢?
(1)见解独到。老板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下属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就算其没有被采用,也会给老板做出决策提供新的角度。
(2)把同事们不能做的大事接下来。因为这种事老板和同事都会感到棘手,而你却能从容地把问题解决,老板对你往往会刮目相看。
门罗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心腹,能够帮助他解决棘手的事情。杰斐逊当选总统以后,门罗被派到巴黎和拿破仑谈判购买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事情,后来门罗用1500万美元的便宜价格从拿破仑手中买下了2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杰斐逊还经常派门罗解决像英法战争等那样棘手问题。
门罗的能力赢得了议员们的佩服,结果在1817年当选为美国第五任总统。
§§附篇(二):名家的忠告
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董事长奥尔森:不要做犬儒
詹姆斯·奥尔森曾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董事长。下面是1987年他在美国一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告诫青年人要敢于冒险,敢于创造,曾经广为流传。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在我看来,毕业典礼标志着一个受教育的开始,而非结束。对此,我深信不疑。
毕业典礼中通常讲的主题是:四年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过去的认识,预测未来的发展和可能。
还有,你对自身也有所了解:认识到自律的价值,认识到制订目标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价值。还学会了研究、分析、学习和交际的方法。这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对此我也深信不疑。
最后一点,演说者还不止一次地要求毕业生,不仅要面对争取个人成功的挑战,而且要面对为了把家庭、把国家转变成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挑战。梭罗曾说过:不仅追求美好,而且为某种目标追求美好。我非常赞成这种说法。
请你们注意这些主题,并铭记在心。
但我今天不向再重复这些主题。在主旨演说开始之前,我要敦促你们在今天和未来保留某些孩提时的思维方式。此外,我还要赞许犯错误的必要性和价值。
作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董事长,我主持一个拥有30万人的全球性公司。它是为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服务的主要行业之一。我这个行业中需要的人才不是那种对所学到的知识沾沾自喜、充满自信的人,而是敢于承认无知的人,受到无知驱动的人。
我也广纳那些正在走向成熟的人才。他们不失好奇和热情,并具有年轻人特有的敏锐——这种敏锐不是来自事物既定的方向。
持这一观点的并非我一个人,只不过这不像茶余饭后的话题那样为众人所议论。所以,请允许我作些解释。
先从电话电报公司自己的职员开始。约翰·皮尔斯是贝尔实验室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因为1960年他在通讯卫星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被许多人誉为“卫星通讯之父”。
皮尔斯说:“知识使人明目,技术使人高效,而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约翰·皮尔斯的目标是要更多地去发现自己的无知。他认为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终极智慧,即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世界与国家的发展趋势及其应当发展的趋势。
在我们的头脑中——但愿不是在学校里,我们习惯于将理科与人文学科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但我们这样做是在冒险,因为在当今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各种思想和观点结合的协同作用。
你应该是工程师同时又是诗人,是行政官又能演奏重金属摇滚乐,是演示者同时又是发明家……生活的多面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
但在商业和个人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不敢冒险,总是跟别人亦步亦趋,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
这是我们这个世纪的不幸,因为当今只有变化、不确定与模棱两可是有价值的。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培养灵活性与创造性。
确实,我们需要重燃孩提时代那种对世界的惊奇与新鲜感,善于接受新思想而不为既定的行为方式所束缚。
毕加索生前悲叹少年创造力之被扼杀。他们看待世界的那种独到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方式终于为现有知识所束缚,随着成年而消退。正如他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一旦长大后怎样仍不失为艺术家。”
这令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为他们的学校绘一幅画。看孩子们的作业时,他发现一个孩子的画,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画中描摹的是学校哪些建筑。
几分钟后,他忽然明白了,这个孩子画的是鸟瞰图。这至少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探索。很幸运,这种方法得到了这位教师的肯定。
这个孩子的画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所有重大突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向新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新观点。
如果怀疑变化的持久性和事物的不断组合,就让我直接用事例说明变化是怎样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面貌吧!
1978年,丰田和日产在美国的汽车商们不得不动用准备返还客户的部分退款,与此同时,福特也在对其V8s型汽车收取附加费,因为其资金周转不灵。
仅一年之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克莱斯勒蒙受了11亿美元的损失,只能请求联邦贷款保险来避免破产。
在我的公司里,类似的情况出在超导。超导即一定的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不仅能导电,而且没有电阻,因而没有能量和速度的损失。
如果上述理想能实现,那么利用超导就能创造出如飞机一样快的火车,如微型太阳一样的发电厂以及像今天的超微机一样的个人微机。
超导现象在1911年首次被发现,但它却在僻静的实验室里,折腾了近一个世纪。
去年,这个历经75年的科技难题仅用了75天就有了突破,使之由理想转变为可能。
就个人而言,我所经历的最富戏剧性的变化,就是贝尔集团意料之中的解体。
我们的任务就是打算解散这个世界最大的私营集团,将其重组为八个新的公司。
这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贝尔公司拥有100万名雇员;1500亿美元资产;7000万份账本和2亿份客户资料;2万4千座建筑;17万辆机动车及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所听到的对我们这一任务最好的描述是:好比试图在半空中将一架波音747客机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拆开。
正如起初所担心的,强制过户终于发生了。我相信这一过程足以成为商业学校教材的一部分,但我希望这重要的一课不会被忽视。
这一教训是,未来无定数。它适应于我所注意到的技术领域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以及“环球村庄”的出现。
这一教训是,一个人不可能走回头路,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恢复力和适应力。
历史学家巴巴拉·曲奇曼曾说过:“你不能推知人类的触角会伸到哪里。历史从来不会紧跟而总是捉弄科学的轨迹。”
一个人可能会尝试去作有学问的预测,但往往多半是错的。不要因犯错误而责怪自己。因为在我们的错误中也许就孕育着现在未知事物的答案。
因此,不要担心犯错误;真正该担心的是怕犯错误。只有那些胆小鬼——那些唯唯诺诺的人,无远大抱负而又成绩甚微的人才不犯错误。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底博农所说:“要求事情在任何阶段任何时间万无一失也许是新思想的最大障碍。”
他引述了马可尼的经历:马可尼提出了向大西洋彼岸发送无线电信号的设想,曾遭到专家们的嘲笑。
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论述到,无线电波是沿直线运行,它们将成束地跑向太空而不会沿地球弧线运行。
幸运的是,马可尼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成功。但这是基于错误的成功,使传播成为可能的是那时还鲜为人知的能将电波反射回地球的电离层。
正如底博农所说:“正是通过错误,马可尼才得出结论。如果他始终刻板地坚持逻辑,就永远不能成功。”
马可尼的错误为我们的通讯开辟了新天地。其发明与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电话一起,为我们展示了看不见的连接世界未来的网络。
贝尔首次用电报捕捉到了这些电波;马可尼没用电线就使它们得以传送。后来,这些电波将在2万3千英里高空的卫星与地球间穿梭,或者在一缕缕轻柔的光线上穿行。
这些电波产生了声音——然后是话语,进而有了图像——出现了电视,以及今天瞬间信息的大量涌现。
所以我希望诸位换个角度看待错误。把错误作为一个起点,作为一种激励,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
最后我希望你们坚持乐观主义的同时融进些怀疑主义。这看来是时代的一种健康的交融。
不要做犬儒,把它留给老一代人吧!凡事要质疑,问个“为什么”,同时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观点,问个“为什么不”。“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两个简短而深奥的问题。
总之,记住幼儿园的孩子……从鸟瞰看问题。
记住马可尼及错误给予的报偿……向电离层努力。
最后,不要因你的知识和成就而沾沾自喜,麻木了思想……要迅速地对无知做出反应和行动。
2美国第49、50届总统里根:只要坚持下去……
罗纳德·里根,生于1911年,是美国第49届、第50届总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也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挫折。
“最好的总会到来。”每当我失意时,我母亲就这样说:“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母亲是对的,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我发现了这点。我当时决定试试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我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我,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我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依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我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由于我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我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正适合我,但我没能如愿。
我失望的心情一定是一看便知。“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提醒我说。父亲借车给我,于是我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我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我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我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说话的时候,我正在那里等电梯,我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我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我凭想象播一场比赛。
去年秋天,我所在的那个队在最后20秒时以一个65码的猛冲击败了对方。在那场比赛中,我打了15分钟。我便试着解说这场比赛。然后,彼特告诉我,我将选播星期六的一场比赛。
在回家的路上,就像自那以后的许多次一样,我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3美国著名企业家卡内基:年轻人要胸怀大志
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年)是美国钢铁大王,著名的企业家。下面是他1885年6月23日对柯里商业学院毕业生的演讲,他告诫年轻人既要立足基层,又要志存高远。这篇演讲,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被很多美国企业家奉为人生的座右铭。
年轻人应该从头学起,担当最基层的职务。这是件好事。匹兹堡有许多大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肩负过重任。他们与扫帚结伴,以清扫办公室度过了企业生涯的最初时光。我注意到,现在的办公室都配备了工友,这使我们的年轻人不幸丢掉了这个有益的企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过,如果哪一天早晨清扫工碰巧没来,某个具有未来合伙人气质的青年就应毫不犹豫地试着拿起扫帚。有一天,一位溺爱孩子的、时髦的密歇根母亲问一位男青年,是否见过像她的女儿普里茜拉那样的年轻女郎如此潇洒地在房间里进行打扫。男青年说从未见过,那位母亲高兴得乐不可支。但男青年顿了顿又说:“我想看到的是她能在室外进行打扫。”如果必要,新来者在办公室外进行打扫并没有什么损失。我本人就曾是打扫人之一。
假如你们都得到了聘用,而且都有良好的开端,那我对你们的忠告是:“要胸怀大志。”对那些尚未把自己看成是某重要公司的合伙人或领导人的年轻人,我会不屑一顾。你们在思想上一刻也不要满足于充当任何企业的首席职员、领班或总经理,不管这家企业的规模有多大;你们要对自己说:“我的位置在最高处。”你们要梦寐以求登峰造极。
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和资本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一旦开始干哪一行,就要决心干出名堂,要出类拔萃,要点点滴滴地改进,要采用最好的机器,要尽力通晓这一行。
失败的企业是那些分散了资本,因而意味着分散了精力的企业。它们向这件事投资,又向那件事投资;在这里投资,又在那里投资,方方面面都有投资。“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之说是大错特错。我告诉你们,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然后照管好这个篮子。注意周围并留点神,能这样做的人往往不会失败。照管好那个篮子很容易,但在我们这个国家,想多提篮子因而打碎鸡蛋的人也多。有三个篮子的人就得把一个篮子顶在头上,这样很容易摔倒。美国企业家的一个错误就是缺少集中。
我把所说的话归纳如下:要志在顶峰;千万不要涉足酒吧;不要沾酒,即使仅在用餐时喝点酒;千万不可投机;签署支付的款项千万不要超过盈余的现金储备;取消定货的目的永远在于挽救货主;集中精力,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并照管好那个篮子;支出永远小于收入;最后,不要失去耐心,因为正如爱默生所说,“除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哄骗你离开最后的成功。”
4《纽约时报》著名记者罗素·贝克:不要半途而废
很多人的失败不是由于选择的错误,而是在挫折面前轻易放弃。《纽约时报》著名记者罗素·贝克谨记母亲的教导,从而功成名就。
我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但是在我心中,她仍然活着,偶尔还会早上天未亮就把我弄醒,跟我说:“如果有什么是我最不能忍受的,那就是半途而废。”
我这辈子不知听她说这话多少次了。就是现在,我躺在被窝里,在漆黑之中慢慢醒过来,也感觉到她在气冲冲地教训我体内的那个懒汉,那个只想重回梦乡而不想去面对新的一天的人。
我默默地抗议: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已取得一些成就,我有权迟些起床。
“罗素,你跟瘪三没什么两样,都是不思进取。”
从我还是个穿短裤的小男孩时起,母亲就不断用这些话来鞭策我。
“做人要有出息!”
“做事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小伙子,要有点志气!”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那个渗透世情的我,常常嘲笑那些崇尚实利、热衷求取功名的人。我读过一些哲学和批评社会的书,认为把生命花在追逐名利、权利这些东西上都是粗鄙的,完全不值得的。
自从外祖父去世后,母亲便没有好日子过了。外祖父除了债务以外,什么都没留下。祖屋卖掉了,儿女四散。外祖母染上了致命的肺病,意志十分消沉,终日嚷着要自杀,最后终于被送进精神病院。那时母亲刚上大学,但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
然而,母亲结婚了,生了3个孩子。5年后,在1930年,父亲去世,遗下她一贫如洗,只好把小女儿奥迪莉送给人收养。把只有10个月大的奥迪莉送给汤姆叔叔和高蒂婶婶收养,也许是母亲有生以来需要最大勇气去做的事。汤姆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铁路局有份不错的差事,跟着他奥迪莉便有好日子过了。
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前往新泽西州,去投靠他哥哥艾伦。舅舅好心地收留了我们这3个穷亲戚。后来,母亲在洗衣店找到一份修补杂货店工作服的工作,周薪10美元。
母亲当然更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总统或富商,可是,她虽然疼爱我,却不至于这样不切实际。我小学还未毕业,她已看出我不是能赚大钱或赢得万民拥戴的料子,于是开始引导我对文字发生兴趣。
她的家族世代书香。从母亲的外祖父起,便似乎有个文字遗传因子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外曾祖父是位教师,他的女儿蕾利是个诗人,儿子查理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先驱报》驻纽约的记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在内战之后,生活仍然十分艰苦,文字工作确是一条出路。
母亲的表兄艾文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他是《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他证明以文字为媒,的确可以让一个人无往而不胜。而呆在乡里的人只能直瞪着眼,对他既羡慕又妒忌。母亲常常以艾文为例,说一个人即使没有天分,也可以有成就。
“艾文·詹姆士不比别人聪明,但你看看他今天的成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说。结果我长大之后,就把艾文·詹姆士看成一个只是运气好的呆子。也许这真的是母亲对艾文的看法,但她的话却另有深意。她是在告诉我,要做到像艾文那样并不用很聪明,攀上高峰的方法便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母亲看到我可能在文字方面有点天分时,便开始加以栽培。我们那时虽然非常贫困,但母亲仍然给我订购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选》,每月寄来一册。
我很尊重那些伟大的作家,但我读得最开心的却是报纸。每天我都贪婪地读那些五花八门的罪案,恐怖的意外,以及发生在远方战场上的血腥屠杀,一个字都不放过。描述凶杀犯怎样死在电椅上的报道往往令我着迷,而且我很留意死囚在最后一餐所点的饭菜。
1947年,我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知道巴尔的摩市的《太阳报》在招聘一名采访罪犯新闻的记者。我有两三位同学同时申请这份工作,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挑了我。这份工作的周薪仅为30美元,我向母亲抱怨,说这样的薪水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侮辱,但她毫不同情我。
“如果你肯努力工作,”她说,“也许就可以做出点成绩来。到时,他们自然会给你增加薪水。”
7年后,《太阳报》调我去跑白宫新闻。对大部分记者来说,当白宫记者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当时我只不过29岁,自然得意万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母亲,希望见到她喜悦的神情。其实,我应该早就知道结果是怎样。
“罗素,”她说,“如果你肯努力干白宫记者这份工作,也许就能取得点成就。”母亲要我走的路就是不断努力向上,千万不要因为小小的成就而自傲。停下来沾沾自喜的人很快便会跌下来。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初期,我经常幼稚地胡思乱想,要向艾文表兄报复。假如有一天我成了一个杰出的记者,得到《纽约时报》礼聘,而《纽约时报》却完全不知道我是“伟大的艾文”的亲戚,那不是很有趣吗?假如艾文亲自请我进入他的大办公室,问我:“年轻人,你可不可以自我介绍一下?”那不是更妙不可言吗?假如我这样回答:“我就是你的穷亲戚露西·伊利沙白·罗宾逊的独子。”那是何等痛快的报复啊!
但后来发生的事却完全不像我胡思乱想的那样。《纽约时报》真的来找我,不过我到任时,艾文表兄已离职。最后,我甚至得到了美国新闻界最高的荣誉:替《纽约时报》撰写专栏。
我写的不是那种报道新闻的专栏,而是作者可用各种不同文体来议论时事的专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讽刺文章、怪论,有时甚至可以是小说。这个专栏证明了当年母亲是绝对正确的。要不是她在我小时候就看出了我的长处,引我进入文学世界,我就不会有这个成就。
我的专栏赢取过不少奖,包括1979年的普利策奖。不过,母亲永远无法知道了,因为先一年她的脑部出了大毛病,住进疗养院,从此不知不觉,脱离了现实生活。
我只能猜测母亲在知道我获得普利策奖时的反应。我相信她一定会说:“好极了,小伙子。这证明只要你埋头苦干,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干出点成绩来的。”
有个时期,母亲所宣扬和我所一直依从的那些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一个人如果承认自己希望有点成就的话,便会被批评是个浪费生命的实利主义者。
起先,我设法追随这个新的时代潮流。我决定不像我母亲当年鞭策我那样鞭策我的孩子,不迂腐地要求他们有所成就。
新时代标榜爱、满足自我,以及标榜消极地劝人无欲无求的东方哲学。对我来说,这些道理似乎很多都十分荒谬。不过我还是把我那些反潮流的疑惑深藏起来。
但后来,我发觉我的孩子竟然一点抱负都没有,我于是崩溃了。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吃晚饭时,我听到自己在叫嚷:“难道你们不想有点成就吗?”
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点成就?从来没听说过。我知道他们在想:叫嚷的不是爸爸,那不过是他饭前喝的那些马提尼酒在作怪罢了。
令我大叫大嚷的不是那些酒,而是我的母亲。酒只不过令我有勇气向他们宣布:是的,我一直都相信成功这回事,我一直都相信若不勤奋自爱便不会有什么成就,也不配有什么成就。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孩子学业成绩并不表示他们长大后一定一事无成,而只是表示他们,当时不肯对成规盲从附和。对于这一点,我的确引以为傲。现在他们都以长大成人,有儿有女。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每次相聚时都欢乐无穷。
这就是家的意义了。我们承先启后,把上一代的遗志传给我们的子女,一代一代传下去,使我们的先人虽死犹生。
“如果有什么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罗素,那就是半途而废。”
老天爷,我仍然听见她说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