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于1921年春天开始从事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4年在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1931年7月到闽粤赣革命根据地,任军区经理部部长,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家银行行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新疆从事统战工作,任当地政府财政厅代理厅长、民政厅厅长,1942年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并于次年9月27日在乌鲁木齐被杀害。毛泽覃于1921年入团,两年之后入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委书记处书记,1925年曾在广州黄埔军校、中共两广区委、广东省农协、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次年率部队与朱德、陈毅取得联系,促成两军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后参加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1929年任赣西南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江西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兼政委。1932年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闽粤赣军区司令员。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次年在江西瑞金与敌军作战时牺牲。
【智读笔记】
该诗是悼念母亲的力作,回忆了母亲的生命历程,愿母亲如太阳一样长久。诗人不会忘记,是母亲使他走上了成才之路。因为其父一再让他辍学务农或经商,文七妹用请客的办法,请来亲友塾师,趁着大家酒醉饭饱之时苦苦恳求,才使得毛泽东走出韶山。毛泽东当年给他的同学、好友邹运真写信说,“世界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他母亲属于第三种人。他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是会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
“可是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毛泽东曾说“母亲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母亲到哪里去,我总是跟随着他。走亲访友,赶庙会,烧贡纸,拜菩萨,我都跟母亲一块去。母亲信神,我也信神。”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始终也没有淡漠,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只要有机会就表达出来。1936年,他曾对斯诺多次充满感情地提到自己的母亲。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旧居,久久凝望着母亲的照片,然后说:我长得像母亲。接着又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父母得的都不是难医的疾病,却都过早地去世了。次日清晨,他独自一人踏着露水登山扫墓,深情地鞠躬后静默良久。他对随后赶来的人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来又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其深情可见一斑。
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七古①送纵宇一郎②东行
1918年4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③,天马凤凰④春树⑤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⑥。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⑦。
无端散出一天愁⑧,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米⑨。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⑩。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紒紜矠。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紒紝矠。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语词注释】
①七古:即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不如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②纵宇一郎:即罗章龙早年的化名,湖南浏阳人,是毛泽东所创建的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后参与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经当选为中共三大中央委员,后被开除党籍。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大、湖南大学等校教授,还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③云开衡岳积阴止:云雾从衡岳山散开,止住了积累多年的阴寒之气。
④天马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灵异动物,历史上以它们的出现预示圣贤的降生,这里是岳麓山区的两座山名。据《长沙地名录》云:“在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东面的湘江岸边,有两座并列的小山。南边的叫天马山,高约112米,此山位于湘江西岸……有天马行空之势,故名。北边的叫凤凰山,高约88米,因山形似凤凰而得名。”
⑤春树:怀念友人之辞,这里表惜别之情并言明离别的季节,见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⑥山川奇气曾钟此:指山川灵秀之气曾经都聚集在这里,当地历史上曾有屈原、贾谊等英才,今又有新民学会的卓越超群的人物。
⑦艟艨巨舰直东指:轮船径直向东方前进。
⑧无端散出一天愁:无缘无故地有满天愁苦,指当时罗章龙因家庭经济困难,遂遇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困难。见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
⑨要将宇宙看米:应该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看作是一粒草籽,见《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垒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又见宋代辛弃疾《秋水观》:“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米。”
⑩胸中日月常新美:指的是要经常保持内心世界的清新美好,见宋代黄庭坚《答友求学书》:“古人之学问高明,胸中如日月”。
紒紜矠诸公碌碌皆馀子:当时的当权者都是平庸之辈。
紒紝矠崇明对马衣带水:这里指中日两国是近邻,其间的路途不远,“崇明”即上海市崇明岛。见《南史·陈后主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又见唐代唐彦谦《汉代》中“不因衣带水,谁觉路迢迢”句。
【抚今追昔】
该诗最早发表于1979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中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一文,后收入1993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副编,罗章龙《椿园诗草》收录该诗题为《二十八划生诗简》,诗前有小序云:“一九一八年,余决定赴日本留学,新民学会同仁均赞襄其事。乃从长沙乘轮直航上海,轮船启碇前,二十八划生到埠头送行,面交一函。内题为‘为纵宇东渡,有诗一首为赠’。”接着抄录了这首诗,因“毛泽东”三字的繁体笔划为二十八划,故称“二十八划生”。
1918年初夏,当时的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去日本。临行前,新民学会在轮船停泊处的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就餐,当时总共有四五十人,都来为罗章龙饯行。大家情绪很高,不少人赋诗惜别。罗章龙到上海不久就碰上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日子,当时日本人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很多人被迫回国。罗章龙就没有去日本,而是进了北大。据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谈到该诗的“本事”说:“当时留学最流行的是到日本,因为那时有两种看法,认为日本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同盟会和武昌起义都受到日本的影响;其次日本是东方和西方科学文化的桥梁地带,维新早,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早。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有上万人,湖南人就不少,因此新民学会干事会开会决定派人到日本去。”
当时决定傅昌锰、周晓三、罗章龙三人去日本,傅昌锰在1917年到达日本,罗章龙说:“我是愿意去的,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又不好当着大家的面说,会后我同何书衡和润之谈了。润之说:‘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有困难大家想办法’。何先生说:‘你有困难是实情,我们几个人一定设法送你去’。其他同志也从道义上、经济上支援我,我自己也筹集了一些钱,会员们帮了一半,就决定动身了。在做准备时,我说我有个老师周频清,到过日本。润之说那我们就去见见他吧!于是我们一块去见周,他是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他说日本搞革命的人很多,他去那里深受影响,他是反袁的,是湖南派去炸袁世凯的几个人中的一个,只是由于他们投弹技术不熟练,没有把袁炸死。润之听了这些很感动。在我临行前,他说,相信前面会有困难,但如果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好些。为了送我远行,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举行聚餐,大家鼓励我,消除顾虑,润之还用‘二十八划生’的笔名为我写了一首诗相赠。”
罗章龙早在1915年就已使用“纵宇一郎”这个名字,据《椿园载记》首页上说:“1915年5月中旬某日,我赴司马里第一中学访友,于该校会客室门外墙端,偶见署名‘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一则,内容为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文情真挚,词复典丽可诵,看后颇为感动。返校后,我立作一书应之,署名纵宇一郎。”该书还曾提到:“1917年,他还有信给我。这封信情文并茂,我当时曾能背得出来。1917年润之游览了南岳,登上了祝融峰,在下山途中给我写了这封信。”“信中还寄给我一首他游南岳写的诗。”
【智读笔记】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封闭的大门,逐步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使中华民族沦入屈辱痛苦贫困的悲惨境地,也使中国人觉醒和奋起。但是,仁人志士为求救国之路,为民族富强上下求索勇敢抗争不懈奋斗,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痛苦失败。1915年,以《新青年》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爆发,有识之士纷纷探讨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罗章龙留学日本求发展,试图在异地实现强国富民梦,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诗人和挚友都产生了强烈的和日益增长的革命要求。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思考和探求“人生观”中诸如“理想”、“信仰”、“真理”和“价值”等问题。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深挚感情,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将这种优良传统发展到了新的境界和高度。对于为祖国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奋斗以至献身的人,他都怀着崇高的敬意,颂扬其人生价值的永恒意义。
诗人以历史上的贾谊、屈原,来衬托罗章龙是有才气的人,“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诗首便洗尽一般送别的凄切,而充满乐观豪放之情,鼓舞挚友乘风破浪成就伟业。“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著名人物要500年才出一次,而当权者大都是平庸无能的凡夫俗子们。我们应该保持道德和情操,使自己的心灵世界清新美丽,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正如美国记者海伦·斯诺所说,毛泽东“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抵抗力。”“他是灵活的,愿意变革和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个转折点上。他等待着那个最低点,然后在车轮向上转动时采取行动,不太早,也不太晚。他跟着历史来引导历史。”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更是深情地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4.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①枕上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②,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③,剩有离人④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⑤,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⑥。
【语词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忆柳曲》等。
②堆来枕上愁何状:这里指诗人在枕上的思念之情,忧愁很多很浓也很重。
③百念都灰尽:种种思念这时都没有了,见南朝梁何逊《相送》:“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灰尽”指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尘。
④离人:指诗人的夫人杨开慧。
⑤一钩残月向西流:一弯快落的月亮要向西流走了,见宋代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⑥也无由:也无从即也没有办法,见宋代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见于1989年9月19日《湖南广播电视报》,后来正式发表于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下的板仓杨家,父亲杨昌济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母亲向振熙勤劳简朴。杨开慧在童年时就有读书人的气质,她7岁那年,母亲领着她到长沙县初级小学要求读书,可老师们都摇头:哪有女孩子来读书的!杨开慧冲着老师喊道:“为啥不让女孩子读书?女孩子读书也是要救国的。”说得老师流泪了,她也顺利地到初级小学上课。1913年春天,杨昌济留学欧洲归来,被聘到湖南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成了毛泽东的老师。
杨昌济在这里教授“教育学”和“修身”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他曾因毛泽东的《商鞅徙木立信论》而对其加以赞赏,两个人接触后经常交谈,毛泽东说自己“订了个自修计划,读了许多中外书籍,收获最大最多的是西方十八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比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等书。”杨昌济问毛泽东当今之世谁能担当救国救民的大任,毛泽东兴奋地说:“学生觉得非孙文孙中山先生阁下莫属耳,他是位中国当前先知先觉的伟人!”
后来毛泽东到杨昌济家,遂结识了杨开慧。杨开慧很佩服毛泽东的志气和才华,两人之间越来越默契。正如蔡和森所说:“知润之者,莫若霞君了。”杨昌济对女儿说,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找遨游着,杨开慧从毛泽东的笔记中也受到了很多启发。1918年夏天,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举家迁往北京,后来托蔡和森传口信给毛泽东:“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机。”此后,毛泽东来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经杨昌济推荐,拜访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因为筹集经费要费时间,杨昌济就给毛泽东找了份工作,让他在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任报刊管理员,每月大洋8元。“在这里能多读书,又能广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