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多次对反帝反殖斗争给予坚决支持和高度评价:“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中国人民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并对他们的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给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定将给整个的旧世界以决定性的摧毁性的打击。”“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智读笔记】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因为政治、经济各方面,中国不能跟富国、大国比,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诗人深知,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有着类似的经历,又共同面临着反对霸权、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长期任务。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谋求世界霸权,以第三世界为主体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更何况,第二世界中的很多国家并不甘心于受超级大国的控制,有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虽然同第三世界有着深刻矛盾,但是,在国际舞台上,“要争取他们,如英国、法国、西德等。”
毛泽东对“涂脂抹粉上豪门”的赫鲁晓夫提异议。认为在飞速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不能让“列宁火焰成炎烬”。当时的美国对中国长期实行封锁禁运政策,这就要求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劳动,才能够“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舍此别无他途。经过朝鲜、越南和台湾问题上的较量,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展示了军威国威,树立了独立自主,伸张正义、坚持原则、维护和平的独特风格。
正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始终坚持使中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不向任何压力屈服。毛泽东认为当时冲突着的有“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美帝国主义甚至对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的盟国,也实行弱肉强食的政策,力图把它们踩在自己的脚下。”为此,他号召“所有受到美国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要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而后的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在动荡中趋于明朗化,诗人紧紧抓住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使得“三个世界”的认识得到证实。
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阐述了“三个世界”的理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是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本质概括,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调察力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两个月之后,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对该理论作了更为确切的阐述:“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15.七律有所思
七律有所思
1966年6月
正是神都①有事时②,又来南国③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④,故国⑤人民有所思。
【语词注释】
①神都:古谓京城,这里指的是首都北京。
②有事时:这里指“文化大革命”爆发。
③南国:指中国南方,诗人创作该诗时正在南方巡视。
④凭阑静听潇潇雨:靠着栏杆静静听骤急的雨势,见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⑤故国:这里指的是祖国。
【抚今追昔】
该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集》,诗人作于1966年南巡途中。当时正值“文革”初期,诗人于当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在杭州,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革”的方针政策在全国正式确立。接着,与通知精神相呼应的社会思潮和群众运动越来越烈。当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次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经毛泽东批示的有关“大字报”,“文革”风潮在全国迅猛地开展起来。当月17日,诗人到达韶山滴水洞,在这里住了11天,此后赴武汉视察。
1962年春天,伴随着中苏分歧和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新疆伊犁哈萨克斯坦自治州直属县市及所属塔城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边民集体逃亡事件,共有数万人逃往境外。同时发生的还有广东大批难民外逃香港事件。而在七千人大会期间,彭真勇敢地在大会报告起草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毛泽东的责任问题: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但包括不包括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我想,该包括就得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
陈伯达当场表示反对:我们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是不是都要毛主席负责?是不是要检查毛主席的工作?林彪在会上说:“三面红旗”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是人民的创造,是党的创造。当前出现的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我们的同志不能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而我们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就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
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让诗人“有所思”。他不喜欢阿谀奉承,但复杂的形势使他把很多问题看作阶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在自身运动中逐步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国际上前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爆发暴露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矛盾,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党内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的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利重新夺回来。远在南国的毛泽东密切注视着北京发生的一切,他虽然深信胜券在握,可还是伴随着几缕担忧沉思。据说该诗是毛泽东封笔之诗,是公开披露的惟一一首表现“文革”的诗词,军事家、政治家的审慎在诗中可见。
【智读笔记】
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文革”这段历史。在“文革”之前,毛泽东领导中国人站起来了,结束了100多年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建设虽然经过曲折,但毕竟以旧中国不可想像的速度发展,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技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敢于同任何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行为针锋相对斗争。而在“文革”之中,毛泽东又打开中美建交大门,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毛泽东在预测形势发展时“所思”甚多,他在“芳枝”烂熳的“南园”审时度势。诗人在“文革”中曾给江青写了一封信:“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则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林彪曾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毛主席的言论、文章和革命实践都表现出他的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天才。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十九世纪的天才是马克思、恩格斯。二十世纪的天才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泽东曾对林彪掀起的天才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保持了非常清醒的头脑: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适用于一切人,当然也适用于自己。在才能问题上,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也正如白修德所说:“在毛泽东的面前,仿佛摊着一本只有他自己能辨认的,用神秘符号写成的历史书。”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当时到处是红旗、红宝书、红海洋,诗人充分认识到了这场运动的威力。“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在九大讲话时,毛泽东说“这个革命与过去革命战争不同,过去南征北战,敌人很明显,所以仗好打,现在谁是敌人,谁不是敌人,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弄不清楚。”该诗表达了诗人期望全国人民积极进行思想革命的企盼。1976年9月,重病在床而头脑极为清醒的毛泽东交代后事: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