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市附近的一家网吧门前,我徘徊了好久,最终一咬牙推开虚掩着的玻璃门。
“老板,上网”。
“一块钱一小时,先交10块钱押金”,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网吧前台MM连头都没抬。
我略微颤抖的拿出10元钱和身份证一起递了过去。尽管离学校周围不到100米的地方至少有五家网吧,但高中三年来我从没有去过任何一家,因为网吧一直被学校视为大敌,三令五申学生不得去网吧,像我这种循规蹈矩视老师的话为圣旨的乖学生是绝对不会去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穷。
林林总总的原因,第一次高考发挥不好,最终勉强过本科线却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就在我准备自暴自弃去大专混日子的时候,老爹严格要求再复读一年,于是我就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一所以升学著称的邻近县的“名校”,并以超本科线不到10分的成绩勉强挤进学校的两个重点复习班。对,你没有看错,这所高中里至少有300多位过二本分数线的复读生,最高分甚至超过一本线40多分,人家那复读是因为目标只有一个:清华or北大。有时候人比人就是气死人。记得我进入高中时候第一场全校大会上教导主任的话,“不怨天不怨地,只怨你投错了胎生的不是地儿。除了努力,你别无选择!”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而且又没有一所部属重点院校,考大学真的比登天还难,我们这能考上二本院校的成绩在不少省份上一本就绰绰有余。有时候我在想,这就犹如划片区让困兽斗,不管高考制度如何变革,如果户籍制度不变革,永远改变不了被豢养的困兽只有部分胜出的局面,只不过制度决定了让某些人胜某些人败而已。
来到这所高考名校,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物价真******高。学校的食堂难吃不说,价格上整整比我们那高中贵了三倍多,而且我们是属于地级市,这个只是地级市下属的县,而且是国家级贫困县。学校的物价贵,县城的物价更是高出我们那一倍多。而且天生近乎书痴的我很快就在县城里不多的报刊亭里发现了甚至连我们那都没有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中国经营报》就是那个时候出现我视野里的,厚厚的一叠,卖废纸都差不多够本的《中国经营报》。报刊亭定期处理各种滞销的杂志和报纸,我买到手的价格甚至比买废纸都便宜。我从紧张的伙食费里抠出钱几乎一期不拉的买了这个报纸,并从旁边专门倒卖旧书旧报纸的书市一条街里把之前的能买的也都买了。我如饥似渴的认真阅读报纸的每一行字,包括那些广告。就在中经报为我打开经济视窗的同事,我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我应该进入大学之前就做好准备,至少需要领略下互联网的风采,这样我就不得不走向网吧,这是唯一我能想象到上网的地方,而我总怀着一种称为坏学生的负罪感。
其实高中时候是开了计算机课的,但原谅我那时候还是在Windows95上进行的,而且是四五个人一台机器学习的,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关机也不知道如何输入,更不论使用键盘了。所以,当我紧张的进入网吧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开机。还好网吧里有染着黄色头发的网管,帮忙打开机器,并简单说了下那个小写的e字的图标就是上网的,打开可以上,听音乐或者看电影直接点桌面图标就可以。我按照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的记得的一些网站,盯着键盘极不熟练的输入网址。当然,这个习惯使我对网址记忆能力很强,到现在我输入网站都不像某些人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里搜某网站再点进去,我都是直接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敲Enter键进去的。我对整个网络都充满了好奇感,所有的都是新鲜的。整个下午下来,我好像只干了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申请了一个免费的126邮箱。可能后来邮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稀松平常,但好像真正国内免费邮箱大潮是从126邮箱开始的,2013年底,网易对126邮箱在互联网的广告投放很大,铺天盖地,主打卖点就是免费,这样使没有手机第一次上网的我就轻松拥有了我的第一个电子邮箱。
有个已经在上大学的老同学帮我申请了一个QQ号并让我记住密码,说以后可以通过这个联系到他。我是充满了好奇和惊讶,原来还可以这样联系。我发现互联网确实是吸引人的,我甚至都有点痴迷于它。当然,一年后我的第一桶金乃至以后的十多年我都是依靠网络求生更是验证了当初的准确性。当我从网吧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大黑,我却心满意足,尽管仍然带有一种“我进了网吧不再是好学生”的感觉。在高中最后一学期,我在紧张的备考中都会抽出时间去离学校很远的网吧冲浪互联网放松下,所幸这所城市不大,但网吧奇多,只不过除了我其他都是玩游戏或混聊天室的。高考很快成绩下来,因为一个疏忽,第一场考试我答题卡涂错位置最后也不知道改过来多少,最终以略低于一本线的分数进入了本省一所普通高校,并心怀满满的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高中结束了,而不再有任何管束的大学生活将给予学生一个全新的开始。互联网,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