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在企业中,管理者如果事事亲为、面面俱到,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就肯定有问题了。尽管在今天“授权”常常被许多管理者挂在嘴边,但落到实处远非想像的那样容易。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难以找到更好的任务执行者,“人不得力”是让许多老板(管理者)头疼的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老板(管理者)的抱怨:我的员工没有主动性,事事必须要我插手。
企业的低效能是人的低效能所造成的,可以这样说:人的问题是企业永远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效率、效能,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讲多了“没有借口”、“自动自发”以及“执行力”等诸多理念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理念与实践中间却有着一道鸿沟。责任、忠诚、自动自发这些理念往往只会流于培训等形式,短期的催化作用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事实上,有许多员工并不是不懂得“自动自发”等理念,他们欠缺的是懂得方法。所谓的方法,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手段。有激情、有责任,但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做,是许多员工面临的问题。
在企业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上级交待的工作都直接跟员工说了,但员工却不懂得方法,他们“听不懂”——根本就不懂得、不善于去领会上级的意图。更不懂得如何安排工作计划、如何整合资源,一个不会替上级分担工作,不懂得思考、找不到方法的人,企业不会喜欢,他们自己也同样感到苦恼。
我们看到更多的现象是,许多工作勉强去做了,但在上下级的关系上发生摩擦。即便完成了工作任务,下级却深感委屈,上级也觉得很费劲。
现实工作中证明了,只有善于主动思考、勤于发现总结并最快掌握了方法的人,才可能获得最快的认可与提升。即便他并不是“自动自发”地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是一切管理理念得以实现的根基,是有效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
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方法:有做事的方法,沟通的方法,提高效率的方法……同样的事,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也会迥异。那些以最少成本(时间、金钱、精力等)取得最好效果的方法,自然是最好的方法。由于方法在企业中常常以个人化的方式表现,所以常常为管理者所忽略。一味地强调员工树立观念,而忽略了实现目标的手段,使许多有激情与责任心的员工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本书中,我们希望从一些被证明有效的工作方法中找出共性,使之能对每一个人提升效能有所启发。
更重要的是让方法成为一种思路,而不单单是一种技巧。一种技巧只能为你解决一件事,而你要学会的是把这种思路延展开,在更多的工作中找到并找对方法。
方法不等同于经验。经验是后知后觉,而方法是先知先觉。方法得益于思考,也得益于间接与直接的经验。
方法不是投机,不以盲目追求“快速”为目的,但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最好地解决问题。
应该说,“找到方法”对企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员工个人而言也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