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05

第5章 概论(5)

(4)三焦辨证:《伤寒论》中虽然没有三焦辨证的名称,但已经具有三焦辨证与治疗的雏形,如阳明清法三证,就是三焦辨证与治疗的典范,伤寒学大家柯韵伯认为,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治疗阳明病,有上宣、中清、下渗之异,指出三方是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从汤证性质分析,栀子豉汤所治疗的病证是热郁胸膈,扰乱气机,表现出为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上苔(舌苔薄黄或黄白相间),是热病过早使用下法,损伤了胃气,而致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治用轻苦之栀子与上宣之香豉等,以清宣胸膈郁热。白虎汤所治的病证是阳明胃热炽盛,充斥表里内外,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舌干、口渴、脉浮滑,治用石膏辛甘大寒,擅能清热,配伍知母苦寒而润,长于泄火滋燥,石膏与知母同用,以清阳明独胜之热而保护胃津,并用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一则气足则津生,再则可免寒凉伤胃之弊。若症见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等,则可知阳明胃热炽盛,津气损伤严重,治当清邪热,益气津,方用白虎加入参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是热盛阴伤,三焦水道不通,水气内停,治宜清热滋阴利水,通调下焦,方用猪苓汤。成无己认为,此证虽属邪热客于下焦,但三焦俱受热侵,只不过以下焦为主。他在《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指出:“此下后客热客于下焦者也。邪气自表人里,客于下焦,三焦俱带热也。脉浮发热者,上焦热也;渴欲饮水者,中焦热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能下通也。与猪苓汤利小便,以泻下焦之热也。”猪苓汤证的“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与五苓散证的“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在文字表述上十分相似,两证病位均在下焦,由于膀胱气化失职,均见小便不利,治用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猪苓汤证由于阳明余热尚存,津伤而水气不利,故见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证,其治在利水基础上加阿胶、滑石育阴清热;五苓散证由于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邪与水结,气不化津所致,故见恶寒、发热、舌苔白等表寒证,其治在利水基础上加桂枝、白术,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若症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是中焦脾阳虚弱,水停内停,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若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是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治宜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自利不渴,属太阴”是中焦脾阳不足,寒湿内蕴,治宜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用理中汤。“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治宜温补下焦命门之火,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医者不能正确辨证,误认为痞利为实邪内阻所致,遂以他药下之,一误再误,以致里气更虚,下焦关门不固,而下利不止。医认为是中焦虚寒所致,而治以理中汤温中健脾,然下利不仅不止,反而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当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滑固脱止利。若利仍不止,又见小便不利者,是下焦气化失职,清浊不分,水湿偏渗大肠之故,治当利小便而实大便,使水湿去而达到止泻之目的。

(5)汤方辨证:汤方辨证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着重辨识各个方剂所主治的证候,有是证用是方。如“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这里所说的“桂枝”、“柴胡”,并非药物名称,而是汤方辨证。桂枝证即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互辞,柴胡证系少阳半表半里热证的代名词。太阳病包括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等;阳明病主要由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入参汤证、三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茵陈蒿汤证等所组成。这种每一病证与每一汤方的直接对应,互为约束限定的证用方名、方因证立、方证一体的内在联系贯穿于整个《伤寒论》之中。临床上只有认真辨识各个汤方的具体脉症,才能使辨证和论治得到最终的统一。《伤寒论》有112方,其中大部分汤方有主治证候的记述。这些主治证候,即是该方证的典型适应证。确立了与汤方相对应的证候,就使方剂的使用指征规范化。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是桂枝汤的主治症状;头痛,发热,恶风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是麻黄汤的主治症状;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面垢,咽燥,口苦,腹满,身重,脉浮滑等,是白虎汤的主治症;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胀满绕脐痛,拒按,手足漐漐汗出,脉沉实有力,属大承气汤的主治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症状。临床上无论病在何经,只要见到患者具备上述某个汤方出现的典型证候,即可径投某方施治,对应准确,疗效也显著。临床应用不求方证俱备,但求病机相合,如“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之“一证”,是说表现症状虽少,但却要符合汤方病机,是反映汤方病机的主症或主脉,是汤方辨证的眼目。如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虚烦、懊恼;大陷胸汤证的主症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炙甘草汤的主症是脉结代、心动悸;白头翁汤证的主症是热利下重、渴欲饮水等。主症体现了汤方证候的病理本质,是病机演变的客观表现,因之成为运用汤方疗疾的主要依据。病有常变,治亦有常变。一旦病机兼夹或交叉,引致病情复杂化,就需互相兼顾,如“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桂枝汤证;“微呕,心下支结”,系柴胡汤证。桂枝汤与小柴胡汤方证俱见,非一方所能获效,即将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外调营卫以解太阳之表,内和枢机而治少阳之里,方证合机。余如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如主要病机未变,而又兼有一些次要证候,则仍用主方,只需随证加减即可,如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理中汤等,都有很灵活的随证加减变化。

此外,《伤寒论》还有经络、体质、逆从、真假等方面的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多采,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学之先河,同时也奠定了中医辨证与治疗的临床基础。

五、基本治则

疾病的论治法则,包括治则与治法两个方面。治则是治疗疾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治疗某一疾病的具体方法。

《伤寒论》中的基本治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与发扬了《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证,均遵照审证求因的原则,辨其病因之阴阳、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本于阴阳的典型例证。太阳病有发热恶寒,少阳病有往来寒热,阳明病但热不寒。三阳经病均有发热,说明正气尚旺,抗邪有力,属正盛邪实的阳证。三阴经病通常无热恶寒,甚至肢厥蜷卧,则是阳虚阴盛、正气虚衰的阴证。继而,按照病因、病性、病位的阴阳属性确定其相应的治法。

2.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又须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太阳病治以发散外邪,少阳病治以和解清热,阳明病治以清泄里热或攻下里实。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治以扶正为主,理中四逆辈方药加减。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需要根据病情而定。祛邪之时,应不忘扶正,如太阳病,身疼痛,脉沉迟,是气营不足,脉道失于充盈,治疗应以桂枝汤解表,又需加芍药以养血和营,加入参以补气生血,是表里兼顾之法。扶正之时,亦不应忘记祛邪,如太阳病屡用攻下,中阳受损,运化失司,寒湿中阻,利下不止,需用人参汤(药味与理中汤相同,剂量略有差别)温补中阳,但仍要加桂枝外散表邪。

3.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不论采取扶正还是祛邪,无论是正治还是反治,皆应以协调阴阳、以平为期。如用桂枝汤解肌祛风,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并保养胃气。服药汗出病愈,停后服。如若不效,则需再进;若还不效,则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病情严重的,可昼夜服药,甚者可加量到2~3剂,总以获效病愈为度。未感外邪,而病常自汗出者,是卫气不能固护营阴,也可给予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营卫和则汗出自止。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是卫阳浮盛而发热,营阴不能内守而自汗出,在其发热、汗出之前,给予桂枝汤,使营卫调和,则发热、汗出自止。

4.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如一般情况重在治本,此是论治之大法,但特殊情况又要急则治标,此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常法,而先里后表为变法,表里兼治为权宜之法。如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虽有身疼痛等表证,也不可按常规方法的先解表后救里,而应当速用四逆汤急救回阳,待服用四逆汤后,脾肾之阳恢复,腹泻停止,而身体疼痛等表证仍在者,再转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治其表证。

5.正治反治,依证而行六经病证绝大多数为表象与本质相符,故多用正治法,如三阳病热实证,治以“热者寒之”之法,三阴病虚寒证,治以“寒者热之”之法。然有疾病的表象与本质不一致,或病邪过强、拒药不受,或体质太弱、纳药不化,则又须应用反治之法。如阳气衰微,阴寒极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出现身热不恶寒、面赤等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使用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通达内外,即属反治。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更是以通脉四逆汤温经回阳,又以猪胆汁引药入阴,以防格拒。

6.随证治之,变化灵活《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既是针对六经兼变证而提出的治则,又是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论治法则。针对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的治法,是《伤寒论》的基本治则之一。在“宋本”《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论述的大多是太阳病本证,治以解表为主,但也多随证加减,变化用药。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中,则大多是论述太阳病的变证与类似证,如结胸、痞证、蓄水、蓄血等,都是证变则治变,治变则药变,绝没有固定不变的套法。尤其是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证也置于太阳病篇中论述,都体现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特性。

7.三因制宜,各有侧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客观环境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故治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此亦为《伤寒论》的基本治则之一。太阳伤寒治用麻黄汤,太阳中风治用桂枝汤,但若二证都不典型,也不严重,则需酌情调整方药。由于病延已久,邪势渐衰,既非单纯桂枝汤证,也非单纯麻黄汤证,则需将麻黄、桂枝二方酌量参合以治之。病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其邪稍重;一日再发,其邪稍轻;发热恶寒全日无休止时,则其邪较重,但比桂枝汤、麻黄汤证为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汗,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之太阳表郁轻证。用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微发汗,治发热恶寒、一日再发的邪在肌表之轻微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外散表邪,内清郁热,治太阳病表未解而内有热的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全日无休止之轻证,也为微发汗,但兼清里热。麻黄汤、桂枝汤的诸多加减变化运用,都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体现,其他方药的变化运用亦然。

六、组方用药

《伤寒论》中的方药,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卓著,历2000年而不衰,被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之方,被称之为“经方”。

张仲景组方,君、臣、佐、使分明,药味精炼,严谨有序。一般方剂3~5味药,如四逆汤、四逆散、理中汤、白虎汤、承气汤、陷胸汤、泻心汤、真武汤、桂枝汤、麻黄汤之类;少则一二味,如桔梗汤、甘草汤、文蛤散、桂甘汤之辈。然一药多效,加之配伍不同、炮制有别,煎煮、调护有异,则复方功效殊然。

1.方不变,药味变如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变调和营卫之方为补益气血之剂;桂枝汤加大黄,为桂枝加大黄汤,功在和脾通络,兼泻实导滞。桂枝去芍药汤即为桂枝汤去芍药,功在温阳通痹,治疗心阳不振之“脉促胸满者”。

同类推荐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本书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出发点,较系统地介绍了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并发出血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全书共14章,分别论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非静脉曲张出血与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等。
  • 消化性溃疡(贴心大夫丛书)

    消化性溃疡(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近年来国内外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疾病诊治指南,使我们在诊治中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是,诊治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复杂的案例,需要结合实际病情,灵活掌握,适时运用。基于提高医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的需要,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若干争议病例,在浙江省内多次组织消化专科医生讨论会,对这些争议病例对照诊治规范或共识进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都有教训可供汲取。本书对这些病例逐个进行点评,并附有国内外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指南,解读其中所存在的疑问。
热门推荐
  • 与花灵的千年往事

    与花灵的千年往事

    山中少年偶遇画中之灵,两人一齐揭开了一段千年之前的尘封往事。故事发生在千年的曹魏之都,洛阳。这是一部充满爱与冒险的佳话,也是一段热血与奉献的历史!本书为笨蛋才子新作,望各位书友喜欢支持!(喜欢的书友记得投票收藏哦~)
  • 山海之颠

    山海之颠

    修仙不能,习武不得,一个人的丹田溃散,经脉尽断。呼魂唤鬼,通灵神兽,一个人剑出后通天雷地火,驱妖斩仙。试看一名在地球救人身死的少年,如何在地府之前被巨藤掠走,又如何用废材之体证得无上天道!这个世界异兽横行于山海,这个世界修仙法门众多,这个世界群雄逐鹿争霸,这个世界有一位名叫战无涯的男孩,用无止境的战斗与毅力走上了修仙强者之路……他说:“你若是天,我便是穹苍!”
  • 斗罗之召唤宝典

    斗罗之召唤宝典

    穿越到绝世唐门蓝电霸王龙家族,原以为可以做个富家少爷的,奈何开局送走做了人家上门女婿,还好武魂变异成召唤宝典,别人猎杀魂兽只需要魂环,他却连皮带骨都要了,而且魂兽化作他的召唤兽后,还被赋予某种神秘火焰,异火,且看玉寒如何纵横斗罗无敌手!
  • 诸界起源

    诸界起源

    至善生万物,三千万年一轮回...魔尊统诸界,永生永世不变迁...
  • 护花狂龙混都市

    护花狂龙混都市

    一个从小就在山村里的少年,一个老头子又教他练武又教他读书,给了他一块玉佩,便让他下山闯荡,因在路上救了一个妇人,便被她派去第一中学暗中保护自己的女儿。打了黑道大哥的儿子,泡了校长儿子瞄上的校花,收了市长的儿子做小弟,到哪里都有一番作为。被他人算计,险些丧命,因祸得福知道了玉佩的妙用,他的人生正向一条未知的路途过渡……
  • 公主请翻牌

    公主请翻牌

    巫族后人一朝睁眼,灵魂穿越到女尊时代,身份尊贵的公主,也有着别人羡慕嫉妒她却避之不及的十位美绝人寰的“夫”,话说这里的男子沉稳内敛,以妻主为天,中规中矩,很青涩,每每都是把自己洗干净等着妻主来宠幸,可为何到她这里就变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哈佛气质课

    哈佛气质课

    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作为世界品质大学,300多年来造就了难以计数的享誉世界的杰出人才。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2位普利策奖获奖者。有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也出自哈佛。哈佛大学因此成为美国政府制定靠前外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库。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都出身于哈佛,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
  • 人间路难行

    人间路难行

    曾经妖族与人族一起对付魔族,最后将魔族赶到无尽的虚空中,永世放逐,得来了万年的和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族早已失去当年的信念,最后两族开战,人族灭了妖族。但是,因为人心的变化,有一场更大的阴谋,卷土重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氓校草强吻我

    流氓校草强吻我

    我作为新生代表在演讲的时候突然从台下冲上来一流氓拿下话筒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胆向我表白,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威胁,猝不及防间他强吻了我,我又羞又恼,正要给他一巴掌他却抓紧我的手大声宣布,小师妹,我要定你!说完,他对着台下的师兄妹吹了声嘹亮的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