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39

第39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洽(6)

【原文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①乃可下之。下之过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词解】①过经:病邪由一经传入另一经,而原来之病情已罢,只见另一经证候,如太阳病转阳明,而太阳证已罢,称为过经。此处指太阳经表证已解。

【释义】辨表虚里实证是否当下。

汗出谵语多见于阳明里热证候。但二阳并病,表证未罢,里热已盛,也可见汗出谵语。“以有燥屎在胃中”,是言肠腑燥屎已成;“此为风也”,是言太阳表邪未尽。表里同病,按常规治法,应先解表,后攻里。必俟太阳表证完全解除,纯见阳明里实,方可使用大承气汤攻下,故曰“过经乃可下之”。表证未解而下之,是为“下之过早”,这无异于开门揖盗,势必引外在之表邪乘虚人里,内陷阳明,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表邪内陷,胃热更炽,必致神识昏迷,谵语加重,以至“语言必乱”,这是“表虚里实”的缘故,也即是以表虚里实之证不当下而误下之过。由此可见,本条原为太阳表虚与阳明里实并见,观“过经乃可下之”,也可证明。汗出是太阳表证未解,故日“此为风”,可能还会有恶风寒、脉浮、头痛等症状存在。谵语是阳明腑实的主要见证之一,既有燥屎阻于肠道而见谵语,则腹满硬痛、不大便等证,应寓其中。此属省文之笔,故应灵活理解。

攻下必待表证完全解除,纯见阳明里实,方可使用大承气汤,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应接在“过经乃可下之”后边,此属于倒装文法。

【原文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释义】误汗所导致的表虚里实证。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为邪气离表而入里,转化为阳明里实证。热气壅滞则腹满;燥热上逆则肺气不利而喘;脉沉主实热在里。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

病属里热实证,而医者反而误用发汗法治疗,更助里热,蒸迫津液外泄,使胃肠干燥更甚,邪热亢盛愈烈,故不惟喘满不除,而且酿成阳明燥结之患,于是大便难。言“表虚里实”者,以明燥结之根由,盖不当汗而误汗,津从外泄,腠理疏松,是谓“表虚”;胃肠燥结,大便不通,是谓“里实”。时间愈长,津液愈耗,里热愈炽,浊热上扰心神,则又可发生谵语。

【原文219】三阳合病①,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②,面垢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

①三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②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③面垢:面部油垢污浊。

【释义】三阳合病偏重阳明的证治及禁例。

本条论述三阳合病而重在阳明,治以清法为主,不可妄施汗、下。

三阳合病,谓邪热壅盛,同时侵及三阳经。太阳经行于背,阳明经行于腹,少阳经行于胁,三阳经被邪热所困,经气不利,背部、腹部和胁部均受影响,但以阳明经之邪热壅盛为重,故腹满身重,甚至难以转侧。也可解释初为三阳合病,目前已成阳明燥热壅滞,胃气不能下行,气滞于腹。胃热炽盛,消耗津液,口舌俱为焦燥,故食不知味,语言不利,谓之口不仁。足阳明之脉循于面部,手阳明之脉亦上行面部。今阳明邪热壅滞,熏蒸胃肠浊气上泛,因而面部如有油垢而不净。胃热循经上扰,神明不安,而见谵语。热盛神昏,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若自汗出者”,正说明阳明热盛而迫津外渗。可见此三阳合病,邪热充斥表里内外,而以阳明热盛为主,故当治取阳明,以白虎汤清热保津。

此证表里皆热,以热为主要矛盾,故既不可再发汗以解表,也不能泻下以攻里。若误认身重为表,妄发其汗,则里热愈炽,而津液愈伤,故谵语转甚。若不识热壅气滞之腹满,而误作阳明腑实,妄用下法,是诛伐无过。严重者,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上越,则额上生汗;阳不达四末,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手足逆冷。各种变证均由误治之所发,可见阳明无形燥热之证犹须禁汗、禁下。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一句应接在“谵语遗尿”后边,如此才方证相符,此为倒装文法。否则,误下后额上生汗、手足逆冷属于虚证,使用白虎汤就不合病机了。

【辨治要点】

主症: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热,汗出,口渴,脉浮滑。

成因:无形邪热炽盛,充斥表里。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原文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释义】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

“二阳”指太阳与阳明。“并病”是先病太阳而后病阳明。在伤寒病变过程中,太阳之邪不解可渐次化热人里而形成阳明病。若太阳病证未罢,又出现阳明病,则称为“二阳并病”。若太阳病证已罢,即发热恶寒不复存在,而只见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说明邪热已尽并于胃,阳明腑实业已形成。阳明主四肢,在热盛而津液尚充者,多为全身汗出;在热结而津液较少者,因热势蒸腾,故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是肠腑燥屎阻结。谵语是胃热上犯于心神。知其纯属阳明“胃家实”,故须从阳明腑实燥结论治,用大承气汤苦寒攻下,泻燥热以存津液。

本条所述内容与上条比较:彼为阳明散漫之热,宜清而不宜下;此为胃腑成实,宜下而不宜清。只有辨证分明,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治疗得当,而恰如其分。

【原文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①,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②,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胎③者,栀子豉汤主之。

肥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襄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词解】

①愦愦:烦乱。愦(kuì),昏乱。

②怵惕:心惊而有恐惧貌。

③舌上胎:此处指舌上有黄白薄腻苔垢。胎通苔。

【释义】阳明热证误治的各种变证以及下后热留胸膈的证治。

“阳明病,脉浮而紧”,与太阳伤寒之脉相似,但从“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之证可知,此并非太阳表不解,而是阳明表里热盛的反映。脉浮紧多见于太阳伤寒。今阳明燥热亢极,与正气相搏,邪实正实,也见脉浮紧,当主邪热实。浮脉一般主表,而阳明之浮,则是燥热充斥内外所致。故其脉轻取有余,按之亦有余也。此与太阳之浮紧不同,太阳脉浮紧,轻循固为有余,而按之略呈衰减。然亦必观其证候所合,方可断为太阳或阳明之浮紧脉。属太阳者,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属阳明者,必见燥热之象。热蒸于上而津伤,故“咽燥口苦”;热壅于里而气机不利,则“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外证,由燥热逼迫津液外泄所致;邪热充斥于内外,经气不利,则“身重”。本证属于阳明热证,则非汗、下之所宜,当用清热之法治之。

若误将脉浮紧、发热等辨为邪在表,而用辛温发汗法治疗,则犹如火上添薪,必燔灼津液,酿成坏病。热扰心神,神失濡养,则会导致躁扰、昏乱、谵语等。躁者,躁扰不安;愦愦者,心烦意乱,更兼语言谵妄,咸由辛温之剂,助长邪热,心神被扰所致。若误用温针之法以发汗,是以火助热,内劫心神,故有心惊恐惧,烦躁不得眠等证。

若用攻下,是诛伐无过,徒伤胃肠,无形之邪热乘虚而入,扰乱胸膈,故曰“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热邪既扰于胸膈,必心烦懊,舌上生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治宜清宣胸膈郁热,以除烦侬,栀子豉汤主之。

太阳篇亦有栀子豉汤证,多由表证误下而致热扰胸膈引起。本条乃阳明经热证误下,胃中空虚,热留胸膈所致,其来路虽与太阳篇的栀子豉汤证有内外之别,而基本证候大体一致,故治法相同。

【辨治要点】

主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上苔(舌苔薄黄)。

成因:热扰胸膈。

治法:清宣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肥栀子、香豉)。

【原文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入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释义】阳明热盛伤津的证治。

本条是承上条论述热邪由上焦胸膈入于中焦的证治。热邪人于中焦,伤及胃中津液,则出现口干舌燥,渴欲饮水的证候。当治以白虎加入参汤。用白虎汤以清热,加入:参以生津止渴,使邪热清、津液复,而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证则自愈。

【辨治要点】

主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成因:里热亢盛,津气两伤。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入参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原文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释义】阳明津伤、水热结于下焦的证治。

本条承前两条,进一步论述阳明病误下津伤、热与水结于下焦的证治。

阳明热证误下之后,徒伤正气和津液,而热邪不除,反随之深入下焦,与水液相结,出现阴液损伤与水热互结的证候。热为阳邪,气腾于外,则见脉浮发热。误下后津液损伤,复因热与水蓄,津不上承,则见渴欲饮水。水热互结,气化不行,三焦水道不畅,则见小便不利。

此证津伤与水停互见,似乎矛盾,但深入分析,则其理可明。水液若正常运行,则能为人体所用,此为生理之津液。若不正常运行,则不能为人体所用,则为病理之水饮。异常之水饮停蓄愈多,则正常之津液愈少。本证因热误下,三焦水道不畅,故津伤与水停可以并见。治用猪苓汤,以清热、益阴、利水。冀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则诸证可除。

猪苓汤中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茯苓兼以安神定志;滑石清热利水,导热下行;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厚而甘,以滋补真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益阴、利水之功。

下焦蓄水的病变主要在于肾和膀胱。其中因肾阳虚寒、不能温阳化水而致水饮泛滥,宜用真武汤温阳驱寒以镇水;因太阳膀胱气化不利而蓄水,当与五苓散助气化、利水邪以行津液;今因热盛阴伤,水热互结于下焦,则需要用猪苓汤清热益阴以利水。三者虽然都属下焦蓄水,但却有阴阳、表里、寒热的不同,临证须作鉴别。

【辨治要点】

主症: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

成因:阴伤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滋阴利水。

方药: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原文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释义】猪苓汤禁例。

阳明病里热亢盛,蒸迫津液外泄,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耗液,而且促使“胃中燥”更甚。燥热扰胃,化源不足,无以滋荣,故“汗出多而渴”,小便短少。此证应与白虎加入参汤清热生津,配合少量频饮水浆以调养,待其热除津充,则口渴自然消失,小便自行通利。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以免重伤津液。因猪苓汤毕竟是利水之剂,方中虽有阿胶滋阴,但利水渗湿药居多,利小便作用更强,是以渗利水湿为主、益阴清热为辅。阳明燥热津伤证误用之,不仅不能养阴生津,反而更伤津液,愈增其燥,所以“不可与猪苓汤”,因“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本证口渴缘于燥热汗多,其所饮之水,旋即为热邪所消,复为汗液所泄,仅属燥热津伤,并无水停,故燥热亢盛为本条主要病机。

猪苓汤证虽然也有口渴、小便不利,但一般无汗,或汗出甚少,是水液停蓄,与热互结,不能顺利排出所致,并非膀胱中没有小便。盖无汗则水液无法从体表汗腺排出体外;小便不利则水液又无下行之路,故水液停蓄于下焦。

以上二者,病机不同,临证须作区别。

【原文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同类推荐
  •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2辑传染科)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2辑传染科)

    本书试题有多种形式,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题型,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各章的重点内容,明确基本概念,提高分析能力和记忆效果。读者使用试题时,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回答多种类型试题,进行自测,这样才能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也才能够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主要介绍了拉筋拍打疗法的中医基础——经络、拉筋的基本手法、拍打的基本手法、原始痛点疗法,介绍如何应用拉筋拍打疗法治疗家庭常见的小症状、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解决常见的美容问题。 本书图文并茂,拉筋拍打疗法简单且易于操作,适合广大群众在家庭养生保健中使用。
  •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针对患者的疑问,请专家逐一解答,约有300条用眼、护眼、眼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答疑。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神奇的人体生命节律

    神奇的人体生命节律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的出版,将对我国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与应用起到推动作用。相信人体生命节律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掌握,将会为人类生活、安全及社会生产活动带来巨大的效益。
热门推荐
  • 忆娇

    忆娇

    每个人都有一段懵懂的青春,还有久埋藏在心里的爱情,有些人总会念念不忘,未来的某一天,会如浮萍一样浮出水面。谨以此书,怀念那青春时,逝去的时光。
  • 血之诗章

    血之诗章

    6000年前,该隐因为杀死了兄弟亚伯而变成吸血鬼。而在波谲云诡的19世纪末,一场血雨腥风正在欧洲的人类与吸血鬼之间慢慢上演..........
  • 山海何生

    山海何生

    《山海经》拟人“公子,来串糖葫芦吗?”自己…可以被看见了。战国至今,千百年。古籍拟人,公子而生。
  • 变身仙体

    变身仙体

    天蓝星肥宅王胖子,深夜游戏中猝死,不甘的灵魂在空中飘荡;仙界玉女宫宫主,被群魔算计,濒死之际打破空间石,来到了天蓝星,可惜,最后一刻元神寂灭,不甘的意念,让这服仙体吸收了那空中飘荡的灵魂,王胖子,重返人间……
  • 美女杀手抢王爷

    美女杀手抢王爷

    一个被爱伤透的弱女子,竟然穿越到古代,成为了黑夜集团的第一女杀手。在师兄的帮助下,成功地恢复到了以前的功力。第一个保护对象竟然是元朝的英俊王爷,一个看似一无是处的人。一同下江南,竟遇到了那个女子上辈子生死相许的浩气山庄掌门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日志

    人间日志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人不人,鬼不鬼,比鬼像人,比人像鬼……谁能有一双分辨他们的眼睛呢?
  • 天灵算

    天灵算

    灵气复苏,少年张寒一,异瞳觉醒,开启修仙之路。(新人创作,文笔欠缺,请多包涵)
  • 萌娘的神奇宝贝

    萌娘的神奇宝贝

    这是一个好感度提高了就可以和神奇宝贝妹子啪啪啪的世界,主角同志不远万里,穿越到这个世界。带着自己的金手指,陆续收服娜姿,君莎,乔伊,希罗娜。。。。。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武猪狐史

    武猪狐史

    一段恩怨,变成了逆反的开始,一个结果,被传出意外的恩怨……结束了一场混乱,为何又开启了另外一场混战?到底是谁与谁争锋,又可能谁与谁是非?
  • 杨戬之三眼传奇

    杨戬之三眼传奇

    鸿钧颁布天地两榜,阐教十二金仙尽是榜上之人,为避劫,玉鼎真人想出了找人替劫之法,而杨戬却不愿拜入他的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