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13

第1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洽(1)

太阳包括手太阳、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足太阳经外居体表,内属于膀胱之腑。膀胱位于下焦,内藏津液,与肾互为表里。太阳之气依赖于肾中阳气的资助,蒸化膀胱所藏之津液,形成一种雾露之气,达于体表,行于其经,称为太阳之气。太阳之气行于体表者,隶属于卫气。卫气生化于肾中之元阳,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卫气首先运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有肥腠理、温分肉、司开合、卫外固表、抵御外邪之功,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卫气虽出于下焦,但其功能的发挥,必依赖于中焦的资助,上焦的开发,其中重要的是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输布,才能发挥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作用。因此,太阳主表与肺主皮毛是相互协调的。由于太阳之腑内合于肾,太阳之经外连督脉,得肾之元阳之资,督脉阳气之助,故太阳为阳气最旺之经;而太阳之腑藏津液而主气化,也与卫气关系最为密切。

当病邪侵袭人体之时,正气奋起抗邪,就发生太阳病,又称表证。因病属初起,正气旺盛,抵抗力较强,证候表现多属阳性。因此,太阳病之病因多为外邪侵袭,病程为初期阶段,病位在一身之表,病性多属阳实范畴,为六经病的第一阶段。

一、原著精读

【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词解】

①浮:脉象浅表,轻按即得,主表证。

②头项强痛:头部与项部僵硬疼痛,有拘紧感。项,是颈的后部;强(jiāng),僵硬,不柔和。

③恶寒:厌恶寒冷。恶(wù),憎恨、讨厌之意。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脉证提纲。

本条开宗明义,概括地阐明典型的太阳表证之主要脉象和症状。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统摄机体营卫之气,有保护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外邪侵袭人体,首先影响太阳经。《伤寒例》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风寒之邪侵袭机体,太阳首当其冲,正邪交争于体表,便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是太阳表证的主要病症,可见于太阳表证的各种类型,因而本条是太阳表证的提纲证。

风寒侵袭机体,机体的最早反应就是气血趋向体表以抗邪。由于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争,气血充盛于外,故脉应之而浮。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气血流行不畅,筋络拘挛不舒,故重者可见头项僵硬疼痛,轻者则转动不够灵活。《灵枢·本脏》曰:“卫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遏,功能失调,不能正常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不能正常卫外,所以症见恶寒。

“脉浮”是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的反映,揭示病位在表,正气未虚,为表病的主脉。“恶寒”是太阳病出现最早和贯穿始终的症状,后人将其作为诊断太阳表证的必有症状,并总结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规律和经验。“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症并见,反应了外邪侵袭太阳,人体肌表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理机转,是太阳病的基本特征,也是表证的共有症状,所以列在太阳病篇之首。以下凡称太阳病时,多含有此组脉证。也就是说,凡见此组脉证,即可诊断为太阳病。

外感病初起,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多数病人会有“发热”症状,但本条却没有将“发热”列人提纲证中。究其原因:太阳病初起,发热较恶寒出现稍晚,早期未必都能见到。如论中第3条描述太阳伤寒表实证时就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之说,提示太阳病发热有迟有早,未必都能及时见到,但恶寒则是早期就有的必见之症,是为“必恶寒”。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症同时并见于外感病的早期才是太阳表证。如只有恶寒,而脉象不浮甚或沉微,则有可能是三阴虚寒病证,尤其是少阴阳虚寒化证,心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常见恶寒,且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后世称之为“形寒怕冷”,这是阳虚不能温煦周身所致,与太阳表证的恶寒相去甚远,临床需作仔细辨别,且勿混淆。

【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①,脉缓②者,名为中风③。

【词解】

①恶风:风吹到身上不舒服,恶寒之轻者。

②脉缓:与紧脉相对而言,脉象宽柔和缓,非怠慢迟缓之意。

③中风:中医证候名,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中(zhòng),感受。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中风证的主要脉证。

本条前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也就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上又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是为太阳“中风”证。

本证系因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由于风寒侵袭而风邪偏盛,风邪伤卫,卫阳浮盛于外,与邪气交争,故发热;风性疏泄且伤于卫阳,使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故见汗出;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故云恶风,结合提纲证,实则是恶风寒;又因汗出,营阴外泄,故脉搏松弛宽缓而呈柔和之象。《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描述:“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张介宾释之曰:“缓者,缓纵之状。”均有松软柔和之意。再者,此处的脉“缓”是与第3条的脉“紧”相比较而言的。第3条“脉阴阳俱紧”,紧若弓弦之张,强调恶寒至甚的收引凝敛。本条之“缓”,则缓如弓弦之弛,有松软柔和之象。故本证脉“缓”,并非后世“迟缓”之谓。太阳中风脉“缓”,虽然是反映了局部脉象的特征,但同时也揭示了全身肌肤缓纵、腠理疏松的表象,故“汗出”与“脉缓”并见,这才符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基本病机。因此,在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证中,尤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因为它既能确立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营弱卫强”的病机,同时又能区别于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由于太阳中风是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故后世医家习称其为太阳中风表虚证。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表虚”,却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而仅仅是肌表腠理稍疏、卫外功能不强之意,因为这只是与第3条无汗而“脉阴阳俱紧”之伤寒表实证相对而言的。

【原文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

【词解】

①脉阴阳俱紧: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是浮紧的。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此处是指寸关尺三部脉来均有紧束、紧张之象。

②伤寒:中医证候名,以“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实证,属狭义伤寒。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伤寒证的主要脉证。

本条前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也就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上又见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即为太阳“伤寒”证。这里的“伤寒”,是为狭义“伤寒”。

在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基础上,不论发热与否,只要见到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等脉证者,即为太阳伤寒证。“必恶寒”,说明恶寒必然最早出现,因风寒之邪一旦侵袭体表,卫阳即被郁遏,故起病便有恶寒。若风寒较甚,卫阳郁闭较重,正气尚未能及时达表抗邪,则也可暂不发热。稍后,正气则会与邪气作斗争,发热也就随之表现出来。文中“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只说明发热有迟有早,而并非是始终没有发热,因为发热终归是要出现的。寒邪有收引凝敛的特性,风寒之邪外闭卫阳,并使营阴郁滞,经气运行不畅,故身体疼痛,脉阴阳俱紧。脉之阴阳,柯韵伯谓指浮沉而言,陈修园谓指尺寸而言,二者可以合参。细心体察张仲景原意,应更加重视尺寸。浮沉主候表里,尺寸尤辨虚实。证之临床,太阳伤寒表实证应见尺寸之脉俱紧。紧者,如绳转索,为寒气凝滞、正气欲伸不得之象。

太阳中风表虚证的病理特点是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故有汗出。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理特点是卫阳郁闭、营阴郁滞,故应无汗。本条虽未明言,但已寓有无汗之意。因为寒邪有收引凝敛的特性,患者腠理闭塞,是不会出汗的。

证之临床,太阳中风表虚证多见于平素体质稍差、肌腠不固之人,感受风寒,容易患病,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症。太阳伤寒表实证则见于平素体质壮实、腠理固密之人,需在感寒较甚的情况下才会发病,是以恶寒、发热、无汗、体痛、脉浮紧为主症。太阳中风表虚证与太阳伤寒表实证之间有体制强弱和感邪轻重的差异,在辨证方面尤以有汗与无汗为其鉴别要点。

【原文4】伤寒一日①,太阳受之,脉若静②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③者,为传也。

【词解】

①伤寒一曰:外感病早期。伤寒:此指广义伤寒,与上条狭义伤寒有别。一日,约略之辞,指患病初期。

②脉若静:脉象变化不很大,与太阳表证相符,如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无数急之象。

③脉数急:脉的速率很快。与脉静相对而言,表明脉象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释义】本条讲述判断外感病是否传变,以脉证为依据。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源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巨阳就是太阳。伤寒初期,人体受邪,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已病,就有传经之可能。本条以脉为重心,讨论外感病邪传变的问题。风寒邪气伤人,必先中于肌表。其演变途径:一是正胜邪衰,脉象平和,病情向愈,在太阳阶段即可缓解;一是正气能抗邪,邪气尚未传里,正邪交争于表,疾病仍在太阳阶段。二者均为“不传”。另一种状态是正衰邪胜,病情加重而进展,或向他经传变,故曰“传”。传变与否,应以脉证为据。若在脉象上的反应是不数、不急,说明邪气尚微,正能胜邪,显示病未传变。若脉现数急,又兼见欲吐、躁烦,则说明邪气转盛,传而为热,并影响胃气和心神,是病情加重和发生传变的迹象,这与《素问·热论》中“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的论述是一致的。既然已经转化为热病,就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并应按照热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辨证论治。

【原文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释义】本条讲述外感病的传变。

本条承接上条继续讨论外感病的传变。上条言伤寒一日就有传变的可能,本条言伤寒二三日,亦有传变的可能。太阳主外,故风寒外袭,“一日”即可“受之”。少阳与阳明在里,而邪气化热传变常在二三日。若二三日传变之期,仍不见口苦、咽干、目眩的半表半里热证,也未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大等阳明里热亢盛证,就说明病情尚未传变。病邪仍在太阳,治疗时仍可从太阳病辨证施治。

本条显然是受《素问·热论》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的影响。病邪是否传变,既要据时间推测,更要以脉证为据。时间可供参考,脉证更为重要。

【原文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④,鼻息必鼾⑤,语言难出⑥。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⑦;若被火⑧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⑨,若火熏之⑩。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词解】

①温病:外感温热之邪,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为主要脉证,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②灼热:身热显著,扪之灼手,形容发热严重。

③风温: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不同。

④多眠睡:嗜睡状态,非常人之熟睡。

⑤鼾(hān):呼吸时鼻中发出的响声。

⑥语言难出:语言不清晰,謇涩难出。

⑦失溲:大小便失禁。溲,一般指小便,但此处却是指二便失禁。

⑧被火:误用火法治疗。火,指温针、烧针、灸法、熏法、熨法等一类的治疗方法。

⑨时瘛疚:阵发性手足抽搐。瘛(chì),收缩。疭(zòng),松弛。

⑩若火熏之:如果使用火熏的方法治疗。另有医家将“若”解释为“像”,形容肤色晦暗,像火熏过一样。

逆:指误治。正确的治疗为顺,误治则为逆。

同类推荐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绛雪园古方

    绛雪园古方

    本书为清代王子接所著,其门人叶桂(天士)、吴蒙(正公)等校定。全书分三卷,上卷注释仲景之方,分为和、寒、温、汗、吐、下六剂;中、下二卷阐明内科、女科、外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
  •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脾胃病专辑)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脾胃病专辑)

    为了做好继承和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工作,我们编写了《梁伯学临床经验集》,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脾胃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原则等;第二章为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老师对脾胃病的治疗经验;第三章介绍经验方,也是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供临证时参考;第四章常用方剂,是与脾胃病有关的内容,便于临证时查阅参考;第五章为论文选编,反映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本书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职能,突出基本技能和可操作性,贴近实际,简明扼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的三基内容和要求,全书共15章。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绝品邪少

    绝品邪少

    曾被撸走的神秘少年,在消失十年之后重新归来,只想在繁华的都市与亲人平凡度过一生。不欲去争权夺利,但是最后却又是各种交集出现在他的生活。吴天迷茫了,既然如此,人生苦短,还是及时性感吧!一场激情与热血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 调教在花都

    调教在花都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岳大山道:我是一名转行明星经纪人。唔,我认识四个,啊不,五个漂亮妹子……前面说错了,应该是我认识好多妹子,但又五个妹子和我的关系最好。所谓悠闲地人生不解释!泡妞享受,面面俱到,强推还是逆推,全由你做主。什么叫做泡妞的最高境界?哼哼,让我来告诉你吧。翻云覆雨,花枝乱颤,尘泥不染,片叶不沾……好吧,这其实就是个披着言情外套,实则把妹和教人把妹的yy小说。-------------新人小作,新鲜出炉,各位客官还请随意,咳咳,收藏、推荐、点击可好。
  • 幻歌之殇瓦罗兰

    幻歌之殇瓦罗兰

    那些你所熟悉的英雄,在那片你所熟悉的大陆上会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呢?
  • 鬼神的侍女

    鬼神的侍女

    这是一名不理解人类的鬼神在见证了两名弱小的人类努力拯救世界之后,决心踏上旅途,寻求<理解>的故事。所以....这就是你直接干掉大BOSS的理由?
  • 超越最好的自己

    超越最好的自己

    本书介绍当代美籍华裔优秀企业家李开复博士鼓励青年管理者走上成功之路的6条基本原则,讲述了他从平凡走向优秀的管理智慧,脚踏实地地步入成功管理者的行列。
  • 唯一真神传

    唯一真神传

    一个身世充满神秘诅咒封印的少年一本带有传奇色彩的神秘功法一段跨越轮回的倾世爱恋看神奇少年逆境崛起集前世之力修唯一本我,破命运枷锁,成唯一真神。
  • 万道之心

    万道之心

    众帝之战,群雄陨落,二十年后,战火燎原!中州大乱,天下洗牌!古老家族,销声匿迹……一位少年,一人一剑,热血青春,勇往直前,仗剑天涯,无所畏惧,寻找身世,四海为家。数十年后,菩提树下,一位少年,魔气熏陶!鲜血淋漓,罪孽深重!怒破封印,血流千里,百万性命,怨气滔天!竟是因为……
  • 毕业经年:我要我们在一起

    毕业经年:我要我们在一起

    人虽离开校园,但心却摆脱不了那些情节。注:此小说是原来所写,写的差不多后就没再管。如今反观,心中的感觉怪怪的。【版权所有,剽窃必究】此小说未签约,合作请评论留言
  • 普照苍生

    普照苍生

    简介天翻地覆,妖魔乱舞。万族以强力争夺天地主角,人类身躯最为质弱,处于食肉链的最底端。无敌太祖横空出世,总结前人经验,创出绝世功法,使弱小的人类能在天地间占据一席之地,他带领人们组建自己的势力,训练强悍的军队,然后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天地万族打的退入到生存艰难边缘。擒真龙为坐骑,抓凤凰灵宠,书同文、车同轨,创建大秦王朝,以秩序教化万民,使大秦繁荣富强,威压天下无抗手。可水满则溺,月满则盈,正在大秦国力蒸蒸日之时,无敌太祖突然消失不见,大秦王朝没人有威望统领群雄,突然间分崩离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