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4600000003

第3章 中医基础理论(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人、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其结果,阴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只有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事物才能发展变化,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与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与下,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左与右,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无所谓左等。即阴与阳,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如《医贯砭阴阳论》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不仅仅表现在相对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气与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而且还体现在机体的相对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人体最本质的生理功能是兴奋和抑制,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没有兴奋,就无所谓抑制;没有抑制,也就无所谓兴奋,二者之间也是互根互用的。

阳依赖于阴而存在,阴也依赖于阳而存在;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与阳之间这种互根互用关系遭到了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此外,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为阴与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如果阴与阳之间不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也即是说阴与阳之间不是处在一个统一体中,那就不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即“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平衡的,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符合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规律。如四时气候的变化,昼夜晨昏的变化等。

阴阳的不断消长变化和不断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只有“阴消阳长”而无“阳消阴长”,或只有“阳消阴长”而无“阴消阳长”,既是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对人体来说,正常生理动态平衡就会失调,而发生病理变化,产生疾病。

4.阴阳的互相转化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就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如黑夜进入白昼,是由阴转阳;温热的春夏进人凉寒的秋冬,是由阳转阴。

综上所述,阴阳是事物的相对属性,因而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是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反相成,互为因果的。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整个人体及各部分组织结构,都具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可划分为阴阳两部分。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划分: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属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方面表现为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范围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表现为整个人体抗御邪气侵袭的卫外力量。前者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例如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阳主升,阴主降;阳主出,阴主入。人体的生理功能,均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而实现的。后者是指以阴阳来区分人体内各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把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气”叫做“卫阳”;把能化生血液、具有濡养作用的“营气”称为“营阴”。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概括性的解释。

因为阴阳是相互资生的,又是互为消长的,所以阴阳失调就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现象,阳盛则阴虚,阴盛则阳衰。以阴阳来说明物质与功能在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则功能亢进、津液消耗等热性症状多属阳盛;而功能不全或减退、浊阴积储等寒性症状,多属于阴盛。

(1)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亢盛。

(3)阴阳的转化:人体阴阳失调的病理现象,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如:色泽上鲜明属阳;晦暗属阴。声息上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脉象中脉浮大洪滑为阳;脉沉小细涩为阴。疾病部位也分阴阳,在表在外在上者属阳,在里在内在下者属阴。

5.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者,为有余之证。阳热胜则易于损伤阴液;阴寒胜则易于损伤阳气。故在调整阴阳的偏胜时,应注意有无相应的阴阳偏衰的情况存在。如无,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若存在一方偏衰时,则应兼顾其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之法。

阴阳偏衰者,即不足之证。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不可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而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以滋阴壮水法,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不宜用辛温发散药物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此为“阴病阳治”。此外,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又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中医治疗总则为: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以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2)归纳药物的性能:以阴阳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物的性能,一般地说,主要靠其气(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又称“四气”。温热属阳,寒凉属阴。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多为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类。而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多为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其性皆沉降(为阴)。

二、五行学说

五行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以按照五行的特性进行归类。它们之间具有生克和制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五行整体获得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事物的生存和发展。

《黄帝内经》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使哲学理论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中医学用五行学说认识人体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即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洪范》对五行的认识:“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阐释,据此为基本依据对各种事物进行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五行的特性、事物属性五行归类、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1.五行各自的特性

(1)木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

(2)火的特性:“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金日从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所谓“革土生金”。金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金。

(5)水的特性:“水日润下”。“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故引申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水。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纳事物的五行属性。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事物的特性与木的特性相近,则归属于木,而与水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同类推荐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关于胰腺疾病,必须知道的一些事;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中医偏方验方治百病

    中医偏方验方治百病

    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偏方验方、内分泌科疾病偏方验方、消化内科疾病偏方验方、泌尿科疾病偏方验方、呼吸科疾病偏方验、神经科疾病偏方验方、皮肤科疾病偏方验方、男科/妇科疾病偏方验方等。
  • 传染病防治手册

    传染病防治手册

    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非典、口蹄疫、炭疽、水痘、麻疹……这些都是传播很广、危害性很强的传染病性疾病。如何不小心预防,就会对个人、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书针对以上诸多传染病,介绍了它们的防治方法,可作为一般性科普读物阅读。
  •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本书系统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的肛肠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经验方、验案、成才之路、学术流派、养生思想、名家风采,以及在朱老指导下取得的主要医疗成果。以便读者学习和运用,使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等得到广泛的传承。
热门推荐
  • 往事留旧城

    往事留旧城

    魏倾,你不要害怕,你是不是一直以为我在十五岁那年,在那个车站,喜欢上的你?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五岁幼儿园开学那天,我就对你一见钟情了。来,抓着我的手,如果你爱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画堂无限深幽

    画堂无限深幽

    一场棋局,黑白分明。生死博弈,就在一刻之间。他与她,都是棋子。她是公主,也是谋略家,身陷夺嫡之争。他是驸马,也是权臣,身处朝廷党争。一道旨意,把他与她凑合在一起,但却困住了她数十年的向往,断了他所想要的人生之路,也隔绝了他与她。“你不是我的良人。”“你也并非我真爱。”人生路漫长,画堂无甚深幽。世间万物,转眼即逝,人生宛若一场梦,再圆满的人生,也只是看似圆满。
  • 吹破枝头玉

    吹破枝头玉

    故国九千里,深宫二十年。等一场一见如故,赴一场人间惊鸿。“二十载春秋荣枯,哀家的敌人与朋友,都离去了。”卫珩折下一枝孤芳白梅,二三雪粒子融化在她的指尖,化作天地一白。她手握梅枝上一颗白玉坠子,翻覆往年惊鸿照影。眉头鬓间却不知何时已沾满一簇又一簇的新雪旧霜。“太后,风雪渐冷,您该回宫歇着。”眉目稚嫩的宫娥轻声提醒,抬手为卫珩拂去鬓间霜雪。卫珩回神,只见天地苍茫,故人长绝,梅花依旧。“菩提已断,前尘尽散。”风霜苍茫,吹破枝头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如何让上司变婆婆

    论如何让上司变婆婆

    万万没想到,多年后,我的上司居然成了我的婆婆!
  • 吴梅村集

    吴梅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我一世来等你

    倾我一世来等你

    方泌泌一直觉得她是无心无情之人,活着只为母亲报仇和让她爹膈应,而他的出现让她明白何为情爱。所以最后的背叛可以原谅,毕竟他们只是互相利用,只是最后的最后,原来一切都是......所以我愿用我余下的时光来等你
  • 哈佛剑桥都不教的46堂课

    哈佛剑桥都不教的46堂课

    从名校毕业,为什么仍然走投无路?因为有些东西,纵然世界最好大学也不会教给你!这里传授的,是社会的46堂课,它将把你打造成最犀利的社会人。这里透露的,是最秘密的46堂课,它是那些成功人士谙熟于胸、却从不肯示人的处世心经。校门内的人如果不能通达校门外的秘密,那你纵然学富五车,也只能一事无成。
  •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