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活动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它的作用与商品包装的作用相似。一位擅长沟通的商务人员对其公司的发展极有帮助。若能用巧妙的交谈方法去解释、说服、安慰甚至取悦和激励客户,便能把商业礼仪转变成吸引客户并取得成功的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使公司获益。
调查结果表明,有70%的人害怕向公司或老板申诉。这除了与中国人常采取保守观念,认为“沉默是金”,“言多必误”之外,更重要的是,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该如何与外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商务人员而言,语言应该是一门应酬与交往的艺术,不仅要注意表情、态度、用词,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遵守语言礼仪,是顺利达到交往效果的“润滑剂”。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一定要出口成章,妙语如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始终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从而在商界往来中增加部门内部以及与公司外部的沟通成效。
一、谈话的礼仪
怎样谈话受欢迎
1.具有良好的口才
知识渊博,谈话内容广博而有深度。
对他人赖以维持生活的行业表现高度的兴趣。
能很快转移话题。
发表意见时,以知识和经验为依据,不妄加猜测。
与人交谈时,正视对方眼睛及眉毛的部位。
不插嘴。
不当众纠正别人的语法或发音的错误。真正的朋友应在私下帮助其纠正错误或解决困难,在商场上也不例外。
有包容他人的气度,对同伴的好消息,能表现出诚意的关心与祝贺。
知道何时及如何谈论非公事的话题,这需要先去了解适当的时机及主题。当你和一位正全神贯注地工作的人谈话时,不应突然插入与工作无关的新话题,这样会令他感到困惑。
有人要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对方是单方面兴奋过度,也不要扫他的兴。
知道如何使一位害羞的人自然地加入谈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问他专长方面的问题。
知道什么时候观众开始不耐烦。一个口才好的人要能掌握每一种情况,如果发现观众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就应转移话题。
万一出现冷场时,能立刻打破沉默。
2.懂得交谈应注意的礼仪
交谈的内容以双方共同感兴趣、需要商量的事为宜。
谈话中避免提及对方的生理缺陷,以免使当事人因此而产生沮丧、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
不随便议论长者和名人,特别不应把他们的私生活当作谈话资料。
如果在交谈中无意地涉及某些话题,刺伤了对方,应立即道歉,请求原谅。
怎样表达寒暄与问候
1.寒暄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捧”、“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必须简洁、友好与尊重。
2.问候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一句“您好”,既节省时间,又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
怎样表示称赞与感谢
1.称赞
赞美用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将弄巧成拙,招致误解。
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
赞美要因人而异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得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能够适当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的人最受欢迎。
说赞美的话语时,常需要想象力和热忱,不可虚假,最美好的言辞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更要学会赞美同性,这种赞美往往表现出你心胸宽阔。
应当少夸奖自己。认定自己一贯正确,举世无双,是极不理智的做法。
2.感谢
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关心、照顾、支持、鼓励、帮助,表示必要的感谢,不仅是一名商界人士应当具备的教养,而且也是对对方为自己的“付出”所做的最直接的肯定。
感谢运用得当。在今后“下一轮”交往中,商界人士必定会因为自己不吝惜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而赢得更好的回报。
受到他人夸奖时,应当说一声“谢谢”。这既是礼貌,也是一种自信。
在方式方法上,有口头道谢、书面道谢、托人道谢、打电话道谢之分。
一般地讲,当面口头道谢效果最佳。专门写信道谢,如获赠礼品、赴宴后这样做,也有很好的效果。打电话道谢,时效性强一些,且不易受干扰。托人道谢,除非是人家出面,效果就差一些了。
感谢他人,还有场合方面的考虑。有些应酬性的感谢可当众表达,不过要显示认真而庄重的话,最好“专程而来?”,应于他人不在场之际表达。
表示感谢时,通常应当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例如:“马小姐,我专门来跟您说一声谢谢”、“许总,多谢了”。越是这样,显得越是正式。
表示感谢,有时还有必要随便提一下致谢的理由。比如:“易先生,谢谢您上次在制作广告方面的帮助”,免得对方感到空洞,“茫茫然不知所措”。
表示感谢,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要真心实意。为使被感谢者体验到这一点,务必要作得认真、诚恳、大方。话要说清楚,要直截了当,不要连一个“谢”字都讲得含混不清。表情要加以配合:要正视对方双目,面带微笑。必要时,还须专门与对方握手致意。
表示感谢时,所谢的是一个人,自然不宜不予突出。所谢的若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怎样表示祝贺与慰问
1.祝贺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贺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
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
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2.慰问
慰问,首先要表现得“患难与共”。
不论是表情、神态,还是动作、语言,都应当真诚地显示出慰问者的“同舟共济”之心、体贴关心之意。
例如,在慰问逝者的亲属、探视伤病员、安慰失恋者时,应表情凝重,语调深沉舒缓,语言饱含关心与同情之意。
当然也不宜矫枉过正,表现过分。若是一见面就表现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未语,泪先流”,搞得被慰问者伤心落泪,恶化其情绪,亦属不当之举。
慰问语的重点是关心、体贴与疏导。
对生活困难者,可询问其具体的难题,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
对工作受挫者,支持其再接再厉,奋起直追。
对失恋者,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免谈此事。也可以劝慰其“天涯何处无芳草”,或“大丈夫何患无妻”。
对于颓废之人,则可以多一些激励。
慰问语应选择得适当。
不要嘲讽、指责对方,说什么:“当初我也碰上过这事,但我可不这样”,“瞧瞧,我原先说什么来着,不听好人言,吃苦在眼前”,等等。
慰问时,与被慰问者进行一些交流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对对方的“伤心往事”刨根问底,再三“咨询”。
怎样处理争执与论辩
1.争执与论辩应注意些什么
在进行争辩时,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是它有没有实际的意义。
一般来说,为公事进行争辩是必要的,为私事进行的争辩则意义不大。为大事应当进行争辩,并且应当据理力争;为小事则宜求同存异,不必非“争”不可。
还须静思三个细节性问题:一是自己争辩胜利后,对自己是利大还是弊大。二是自己争辩的欲望,是出自理智抑或情感。若为情感而冲冠一怒,则毫无必要。三是自己对争辩对手有无敌意或成见。
在进行争辩时,应当注意的第二件大事,是切记对事不对人,勿忘常存敬人之心。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因此切勿“一不作,二不休”、翻脸不认人、一上场就揭老底、算总账、口出恶言,想置人于死地。
在争执辩论的过程中,依旧要注意文明礼貌,要始终如一地尊重交往对象,维护其自尊心,要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常存理解与同情之心,常常设身处地地替对手想一想。有理不在言多,有礼嘴上留情。
在争辩之中,需要注意的最后一件大事,是应当有备而来,慎重应战。
在争辩问题时,可以先声夺人,也可以后发制人。但不论“出场”在先在后,都要掌握一定的礼仪,做好充分的准备。
2.怎样在争辩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气要自然、果断。这是维护自尊与自信的需要。
有理不在声高,“发言”快慢相间,疾缓有致,要不怒而威。哪怕一时讲错了话,当时也不要改口。过上一会儿,再重复一遍正确的表述,就等于“自觉更正”了。
说话要简单、明了,没有必要东拉西扯,高谈阔论。
要多摆事实,以“例”服人。
在争辩中,“摆事实,讲道理”,实在是大有道理的。当对方指责我方商品一再涨价,表示不能接受,非要“砍”下去一截的时刻,捍卫自己切身利益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跟对方来一个“亲兄弟,明算账”,把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等使自己不堪重负的“账单”一一开列出来。
3.争辩有哪些方法
证明对手的论据是不真实,不准确,不能支持其论点。
证明对手的思路,即论证的过程,有失偏颇,存在漏洞。
证明对方的观点有百害而无一益,或者至少是害大于益。
通过对比,说服对方。
有一次,美国领导人在会晤一位我国领导人时,粗暴地指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不允许自由移民。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当时这位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与之争来争去,而是绵里藏针,只问了对方一句话,便使之无地自容。他的问话是:“自由移民?可以呀。去你们美国一千万人,去西欧一千万人,日本也去它几百万人,马上就办,怎么样?”他如此高明地一语中的,实际上就是活用了前面所提到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怎样表示规劝与批评
1.表达上要温言细语,勿失尊重
人需要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逆耳不可。
2.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批评别人
当众批评规劝别人,难免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许还会因此而使其对批评者心存怨恨。
不但在规劝批评他人时不讲粗话、怪话、难听话,而且尽量不当众斥责他人,其原因就是为了尊重被批评者,而不使其难堪。
除非绝对必要,不要在会议上、写字间内当众批评他人。如有条件,可找对方单独交谈,而不在他人面前交谈,这样,哪怕规劝批评的话语说得重一些,也易于为对方所接受。
还须说明的是,在外人面前规劝同事、批评下属,有时会有“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之嫌。
3.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
著名公关专家、美国人卡耐基曾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我们的心里时常就好受得多。”
规劝批评别人时,应先肯定,后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局部否定,既顾全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又往往使之有台阶好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擅长此道者,批评他人之前,还大都爱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在批评下属前,自己先承担一定责任;规劝年轻人时,表示自己当初也曾“年轻过”,比起标榜自己“一贯正确”,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怎样表达拒绝与道歉
1.拒绝
从语言礼仪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
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
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
还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借以表明白己通情达理。有时还可为之向对方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