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研究谜破天下
圣彼得堡的一位著名数学家弗里德曼,通过大量研究和计算证实: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为邻的可能还存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虽然跟我们的世界彼此相通,但互相之间却互不干扰、互无影响,平时谁也看不见谁。不过,各种波和无线电却能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产生影响。只有强大的能量束方能穿透这两个毗邻世界间的通道。通常,这个通道是闭锁的,然而,这种强大的能量束只能短时内使这两个世界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正如多年来科学家们所推断的那样:这种强大的能量束很可能从冈恰罗夫正12面晶状体的顶点迸发出来,届时,进入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船只和飞机便可直接坠入另一个世界——“平行世界”。有一种情况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这一假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并非无时无刻地射出强大能量束,而是以某种脉冲的形式射出。因此,几百艘船只和上百架飞机在跨越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时,不会出现任何困难和障碍,只有某些飞机和船只遇难。其实,其他的百慕大——诸如此类的“险地”也并非经常射出能量束,似乎也是以脉冲的形式猛然射出。脉动是能量束从正12面晶状体顶点射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固有特性。前不久,科学家们用一个专门术语将这一脉动能量射束命名为“扭力”。目前,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正积极研究这种新发现的“扭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宇宙统一能量场”理论被后人的大量计算和实验所证实。该理论认为,自然界中没有孤独存在的磁场、电场、引力场乃至生物场,所有这一切都是宇宙统一能量场的表现形式。在今天的现实中,只有这4种不同的宇宙统一场在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该理论为解开百慕大“魔鬼三角”之谜奠定了理论基础。
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从太空中观测和研究地球,揭示大自然奥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载人飞船的空间观测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同步观测惊奇地发现,那架轰炸机已踪迹皆无,就连在月面上停放的痕迹也找不到了。
无独有偶。前不久,又有与此次事件密切相关的新发现,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克·卢京宣布,在火星轨道上意外发现美军飞机。他认为,这些飞机很可能是1945年12月5日在百慕大“魔鬼三角”上空神秘失踪的美军第19轰炸机分队的飞机。
克·卢京借助可放大图像的电脑天文望远镜,在火星附近发现美军二战期间失踪的5架轰炸机中的4架。他通过计算得知,第一次发现这4架轰炸机时,它们距火星也不过几公里远。令人费解的是,这4架轰炸机仍能以4万公里/小时的航速飞行着,因此克·卢京对其连续跟踪观察数分钟,直至它们消失在望远镜的视野内。
克·卢京还观察到,在火星附近发现的这4架轰炸机仍以紧密的编队飞行着,很显然,它们的飞行状态良好,像是有人驾驶着。他还看见飞机上的美国空军标志,所以,他据此判断,这些飞机是1945年12月5日在百慕大“魔鬼三角”上空演习飞行时失踪的。
令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谁能把这么庞大的巨型轰炸机从地球搬到月球上?为什么后来又突然销声匿迹?对百慕大“魔鬼三角”进行了详尽观测和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当日、月、地3个天体成一线或月、地与另一个强宇宙射电源星体成一线时,对地球的引潮力最大。当发生三星一线的天象时,能对地球的磁场、电场、引力场和生物场产生各种物理效应,也就是说,当遇到上述两种三星一线的天象时,由于这种天象是短暂的,因而会引起地球内部那个12面晶状球的统一能量场的能量增大现象。科学家们通过地空同步观测,对发生在百慕大“魔鬼三角”的6次海事空难事件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有5次发生在出现三星一线的时刻。
此外,三星一线不仅能导致其他两个天体对地球的引力增大,而且还能使电磁波产生放大效应。比如,美国“阿波罗17”号登月飞船飞至月球背地面时,地球与飞船之间进行的通讯联系和无线电信号有放大现象,因为此时正值一个强宇宙射电源与月、地成一直线。
可见,当出现三星一线时,其余两个天体对地球统一能量场(磁场、电场、引力场、生物场)的引潮力最大,从而造成飞机和船只上的仪表失灵,乘座员神经系统紊乱,无线电联络时断时续,或完全中断,最终发生悲剧。然而,那些永远失踪的飞机和轮船连同上面的乘座员顺着这里的“时空隧道”便不知不觉地进入“平行世界”——开始游历另一个未知世界,只有那些偶尔的幸运者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沿那条“时空隧道”返回我们这个世界,虽然转瞬间过去数十年,可这些“平行世界”的游历者们却似乎觉得是昨天发生的事。研究人员借助爱因斯坦的“宇宙统一能量场论”、弗里德曼的“平行世界”论和冈恰罗夫的“地球的20个百慕大”论终于将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百年悬案之谜破解天下。然而,不容忽视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智慧兄弟”——外星访客恰恰利用了百慕大“魔鬼三角”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时空隧道”,从事着他们想从事的一切活动。一旦我们人类学会利用这些“时空隧道”,掌握了自由出入“平行世界”的锁钥和技术,也会像外星人那样驰骋于海天寰宇之间!
“龙三角”肆虐东亚
在中国台湾省东北部的太平洋上,有一个与百慕大“魔鬼三角”齐名的三角海区,这就是东亚“龙三角”。这片海区近似对称地分布在地球的两侧。“龙三角”大体位于日本东京湾、小笠原群岛、关岛和台湾西部的雅蒲岛之间。
日本人把这片海视为“魔鬼海区”是从1955年开始的。当时,在风平浪静的晴日里,该海区发生了数起百吨以上的大型船只不留痕迹地神秘失踪事件。为此,日本政府派出一艘渔业监视船“锡比约丸”前往调查。岂料,此船在进行了10天毫无结果的海上搜寻后,也突然同陆上导航站失去联系,从此再不知去向了。迄今这类原因不明的海船失踪事件已屡见不鲜。据日本保安厅航行安全科调查,仅1963~1972年9月间,就有161艘大小船只突然失踪!
如同百慕大“魔鬼三角”那样,船只和飞机进入“龙三角”水域时,经常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等现象。也会碰上突然出现的巨浪、海雾、狂风、漩涡,以及突然涌出的浓雾。这里经常出现“三角浪”,即巨浪同时从三个方向向船只打过来。从海底地貌等自然条件来看,“龙三角”同“魔鬼三角”这两处海区相差无几。同时,它们也都同样隐匿着未知的神秘性,带来那众多船舰及飞机的失踪。
在“龙三角”上空失踪的众多飞机中,有一架HK—8日本侦察机。该机在硫磺岛附近失踪前,飞行员传回电讯内容十分惊人:“天空发生了怪事……天空打开了……”说到这里,电讯突然断了。此后,这架飞机就失去联络,机上全部人员也随之消失无踪。
1957年4月19日,日本轮船“吉川丸”沿“龙三角”航线由南太平洋驶向归国途中,船长和水手们突然清楚地看到两个闪着银光、没有机翼、直径十多米长、呈圆盘形的金属飞行物从天而降,一下子钻入了离轮船不远的水中,随后海面上掀起了奔腾的涌浪。
1981年4月17日,“多喜丸”航行在日本东海岸外海。突然间,一个闪出蓝光的圆盘状物体从海中冒出来,掀起一阵大浪,差点把“多喜丸”打翻。它在空中盘旋着,速度极快,无法看清它的外表细节,直径约在200米左右。在它出现时,船上无线电失灵,船上仪表的指针也乱成一团,疯狂地快速旋转。后来,它重新飞回海中,又造成大浪,把“多喜丸”的外壳打坏了。船长臼田计算了一下时间,来自海中的发光发行物从出现至隐没共约15分钟;然而就在它钻回水下后,船长发现船上的时钟奇异地慢了15分钟。
更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带有核武器的潜艇及飞机的失踪。美国著名学者查·伯尔兹指出:“截至目前为止,可能至少有126枚核弹头在‘龙三角’神秘失踪。”
伯尔兹甚至为此联想到:是不是‘龙三角’海底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把这些核武器收集起来?
倘若“龙三角”确实存在这股神秘力量的话,那么其力量会由何而来呢?英国研究者琼·查瓦德曾进行过16年的详尽调查,认定南太平洋在1.2万年前存在过一块辽阔的“姆大陆”,“姆”意乃“太阳国度”。大陆上的人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航海业和建筑业都相当发达,并去大洋诸岛传播了文明。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和火山喷发,给“姆大陆”带来了毁于一旦的灭顶之灾;文明的创造者们连同他们的故土一同沉入蓝色海洋的深处。
潜水考古学的发现已为有关“姆大陆”的见解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譬如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波纳佩岛,岛上居民世代相传,附近海底有一片沉没的古陆。潜水人员果然在附近海底发现了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宅。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十分珍贵的黄金和珠宝饰物。
离南美洲3000公里远的太平洋小岛复活节岛,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岛上有巨石筑成的石墙、石殿、金字塔等。最吸引人的则是那200余尊面海屹立、形状奇特的半身石雕人像。它们似乎在等待或遥想着什么。岛上土著也口头流传着一个久远的传说,当地从前本是一块称为“希瓦”的大陆,后来由于突变而使大部分地区都沉沦于洋底,只孤伶伶地留下了复活节岛。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上都留有巨大的石头平台、石头城遗址、石头雕像等。一些地方留下了刚准备使用的巨石或未雕刻完的石像。这表明古人的富有成果的劳动是突然结束的,复活节岛上就清楚地留有这种迹象。这不能不使学者们猜测到:“这一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高度文明的种族,他们在以高度的建筑技巧建成大规模城市、雕像与港口后,因为某种我们迄今尚不知道的原因而集体撤离或是集体灭绝,留下壮观的建筑遗迹。”
“姆大陆”上的祖先们会不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灾变而躲避到“龙三角”所在的大洋底部了呢?正如查·伯尔兹在提到核弹头失踪时所大胆猜想的那样——“‘龙三角’海底是不是隐藏着某种文明?是否保留有史前文明留下来的核防卫系统?
§§§第2章 湖光迷影
湖光山色如梦境般美丽,然而这优美的景致中却隐藏了无限的杀机。真是不可思议!难道湖水之中有“妖魔鬼怪”不成?
与加拿大北部地区岛湖相依的帕尔斯奇湖的北边,有一个圆形小岛,这个小岛仅有一平方公里左右,当地人称它为普罗米修斯的火炬。这个名称据说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间准备返回天宫的时候,普罗米修斯顺手将已经没用了的火矩扔进了北冰洋,然而有火焰的一端却没有沉下去,露在水面上,天长地久便形成了一个小岛。虽然小岛表面的火渐渐熄灭,但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旦人们踏上小岛,就会莫明其妙地自燃起来。
据说早在17世纪50年代,几位荷兰人来到了帕尔斯奇湖,在维多利亚岛上时,就有当地人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去火炬岛。这一行人中,有一位叫马斯连斯的荷兰人觉得当地土人在吓他,便没有理睬,因为帕尔斯奇湖在北极圈内,在那里,就是燃上一大堆火,恐怕也是很难的。于是他固执地邀了同伴去火炬岛,去寻找所谓印第安人埋藏的财宝。
来到小岛边上,几个同伴突然胆怯起来,转身准备回维多利亚岛去了。只留下马斯连斯一个人独闯火炬岛。几位同伴远远地目送他划着一只木筏慢慢接近小岛,过了不久,正当同伴欲离开时,突然看到一个火人从岛上飞奔出来,一下跃进湖里。同伴们大吃一惊,立即冲上前去,见湖中的马斯连斯还在燃烧,湖水居然没有将他身上的火熄灭,眼看着痛苦挣扎的伙伴,岸上的人却不敢前去打捞,因为他们害怕会把普罗米修斯的火引到自己身上。
到了1974年,萨斯喀彻温省普森理工大学教授伊尔福德组织了一个考察组,对火炬岛的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他认为,火炬岛上人体焚烧现象,是因为一种电学或光学原因。考察组的另一个教授哈皮瓦利则反对伊尔福德的分析,因为在那个小岛上,仍然生存着树木,甚至从探测中还发现有飞禽走兽。他认为,可能是在岛上的某些地段存在某种易燃物质,当人陷入该地段后,就会着火燃烧。
由于他们都认为人体自焚是由某种外部因素引起的,所以当他们上岛时,都穿上了特别的绝缘耐高温材料服装。到了火炬岛,他们一行4人并未发现什么怪异的地方,这里的针叶树木、小动物、土质矿物等与别的地方并没有两样。然而,就在两个小时的考察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考察组成员之一莱克夫人突然说她心里发热难受,一会儿又说腹部也发起烧来。
听她这么一说,全组的人不免惊慌起来,伊尔福德教授立即叫大家迅速从原路撤回。刚往后撤,莱克夫人突然惊叫起来,众人向她望去,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从莱克夫人的口鼻眼中竟然喷出了浓浓的烟雾,措手不及的队员们还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时,又闻到了一股烧焦了的肉味。莱克夫人痛苦得在人们面前乱跑挣扎。
事后,伊尔福德教授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莱克夫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事。燃烧也不是突发的,是她最先觉得身体里发热,待焚烧结束后,那套耐火服装居然完好无损,而莱克夫人的躯体已化为灰烬了。”
过了4年,加拿大自然科学院阿马尔博士对火炬岛再次做了冒险考察,不幸的是,他也未能逃脱厄运。随行的考察队员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引起人体焚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