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李清照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故土度过的。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城。明镜般的大明湖,雄伟的千佛山,还有七十二处喷珠吐玉似的泉水,把古城装扮得分外娇美。传说,他家就在城西南著名的柳絮泉畔。平时,她除了和姐姐弟弟一起写字作画、吟诗填词以外,最爱到柳絮泉边游玩。
有一年夏天,气候非常炎热。一天下午,李清照做完母亲布置的功课,就向姐弟建议到外面去玩。
“姐姐,捉迷藏去!看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弟弟李迒高兴得大声嚷嚷。
李清照听后,笑着摇了摇头。
“那就到后花园荡秋千去!比一比谁荡得又快又高。”姐姐知道李清照爱玩秋千,又出了这个主意。
李清照听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说玩什么好呢?”姐姐和弟弟同时眨巴着眼睛问道。
李清照并不立即回答,只见她随手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划船游湖”四个字。姐弟一看,乐得拍手大叫:
“好主意!好主意!”
经过母亲同意,姐弟三人像出笼的小鸟,手拉着手跑出屋去,登上了停靠在柳絮泉边的游船。
“开船喽!”弟弟一声呐喊,李清照立即奋力划浆,船就沿着堤岸向前驶去。
这柳絮泉原是个天然池塘,和大明湖相连,周围有着形状不同的怪石,池水非常清澈明净。李清照划着划着,不顾岸边丫头们的劝告,慢慢地把船划进了水池中央。姐弟三人一面呼吸着清新芬芳的空气,一面欣赏着四周美丽的景色。过了不一会儿,太阳落山了,整个湖面变得暗淡起来。姐姐正想催促李清照赶快回去,忽然发现妹妹正对着池边的怪石出神,忙问道:
“喂,你怎么啦!”
“姐姐,我在给它们起名字呢。”李清照说着,忽然兴奋起来,“你们看,那块怪石像不像天上的仙女?我看就叫它‘怪女石’吧!”
“嗳,那边的一块真像一只大钟,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弟弟大声问道。
“就叫它‘金钟石’好啦!”李清照随口回答。
姐弟三人给岸边怪石,逐个取着名字,什么“老寿星”啦,“小骆驼”啦,真是看不完的怪石,取不尽的名字。忽然,姐姐大声惊叫起来:
“不好,天黑啦,再不回去,我们可要分不清东南西北,回不了家啦!”
“哎呀,回不了家,我们怎么办哪!姐姐,快走吧!”弟弟带着哭声对李清照说道。
眼看天色越来越昏暗,李清照也着急起来,连忙用力划动双桨。谁知因为心慌意乱,小船竟闯进了荷花丛中,把躲在里面的水鸟吓得大声惊叫,一齐“扑愣愣”地飞向夜空。姐姐和弟弟吓得变了脸色,李清照却乐得大笑起来。
后来,李清照还专门写了一首《如梦令》小词,记下了这次游湖趣事。
初露才华
李清照的父母都精通古代诗文,在他们的影响下,李清照从小就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尤其在写诗填词方面,基本功很扎实。到了十五六岁,她更是整天不离诗文书画,把古今名家的诗词,读了一遍又一遍,抄了一本又一本。
有一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京城做官。为了教育女儿,他经常把李清照带在身边。一天,李格非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匡山去游览,回家以后拿出一首诗对李清照说:
“这是我的好朋友张文潜写的诗,他是当今有名的诗人,大家都说这首诗写得很好,你拿去好好读读。”
李清照接过诗稿,认真读了起来,发现这首诗歌颂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写得很有气派,值得自己好好学习。但是,当她反复读了几遍以后,对它的内容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她以为不能光是歌颂唐朝的繁荣昌盛,也应该指出唐朝君臣腐败的一面。于是,她按照诗的原来格式,接连写了两首和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不久,李格非在家里和朋友聚会,大家边喝酒边谈论诗文,气氛十分热烈。李清照也坐在一边,抓紧时机向长辈们学习。这时候,一个宾客对李格非说道:
“格非兄是当今有名的才子,您的女儿一定也是位能诗善文的女才子,今天何不让她显露一下才华呀!”
李格非听了,就吩咐女儿把她最近写的诗文拿来,请客人们评阅。李清照犹豫了一会儿,拿出了那两首和张文潜的诗。客人们争着传阅以后,都一致叫好。有的说:
“一个年轻姑娘,敢对当今大才子的诗,提出不同看法,说得很有道理,真令人敬佩!”
“诗里用词造句都很精妙。不知底细的人,粗粗一看,一定以为是大才子写的呢!”
听着客人对女儿的赞扬,李格非也着实高兴。从此以后,他更加重视对女儿的培养了。
李清照一生经历艰苦曲折,但是她对学习的追求却一直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她在词上的成就登峰造极,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