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古腾堡常被称为印刷发明家。实际上他的贡献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从而使多种多样的文字材料得到迅速准确的印刷。哪一项完全成功的发明都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智慧,印刷当然也是如此。人们从古代以来就使用与刻板印刷工作原理相同的章印和图章戒指。在古腾堡以前许多世纪,中国人就懂得刻板印刷术,在中国曾发现了注有868年印刷的书。在古腾堡以前,西方人也懂得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可使一本书印成许多册。但是这种方法有一项很大的缺陷,就是印刷每一种新书都需要一套崭新的木刻或印板,因而出版种类繁多的书是不切合实际的。
人们常常说古腾堡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活字。其实早在十一世纪中期中国就发明了活字,发明者的名字叫毕昇。他发明的活字是用陶瓷制成的,耐用性差,但是另一些中国人和朝鲜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早在古腾堡之前朝鲜人就使用了金属活字。十五世纪初期朝鲜政府就资助过一家铸造厂承办印刷活字的生产。尽管如此,认为毕昇是位特别有影响的人物是不对的。首先,欧洲并不是从中国学会制造活字,而是独立发明的。其次,中国从西方学到现代印刷术是相当近期的事,在此之前活字印刷术从来没有得到普遍使用。
现代印刷术有四个主体成份。第一是活字及其定位法;第二是印刷机本身;第三是适宜的墨水;第四是适宜的材料,如印刷的纸张。中国的蔡伦所发明的纸早在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前就传入了西方。纸对古腾堡来说是印刷术中唯一伸手可得的成份,其它三种成份虽说前人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需要他做出许多重要的改进。例如他发明了一种适于制造活字的金属合金,一种能准确无误地倒出活字字模的铸模,一种油印墨水和一种印刷机。
但是古腾堡的整个贡献远远超出他的任何一项具体的发明或革新。他成为一位重要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把所有这些印刷成份结合起来变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系统,是因为印刷有别于先前所有的发明,基本上是一个大规模的生产过程。一枝来福枪比一副弓箭自然是杀伤力更强的武器,但是一个印刷本比一个手抄本从效果来看并无差别,因此印刷的优越性就在于大规模生产。古腾堡创造的不是一种小配件、小仪器,甚至也不是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而是一种完整的生产过程。
一件东西的发明不是那么简单,必须要懂得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而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的,这就要求他善于学习。
对我来说,一件尚未实现的事,就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鞭策。——埃尔温·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