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全面建设,同心苦干,共铸辉煌
——学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总结
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
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底,学校启动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的评建工作;设立了教学评建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评建工作的组织协调。2007年11月11—16日,以青岛大学校长夏临华教授为组长、济南大学校长程新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学校获得了“优秀”的结论。
学校三年的迎评创优工作经历了组织机构建设、思想发动和宣传、部门自评、诊断性评估、自评整改、模拟评估、全面完善和正式评估等八个阶段,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这样一场持久的攻坚战,考验了各级领导,考验了全校师生,成为集中反映西南科技大学人“艰苦奋斗、拼搏创新”之校风的经典一笔而载入史册。经过一番奋斗,让我们再回首评建工作那段紧张难忘的时光,有太多的感想希望表达,有太多出色的教师、学生让人感动,同时也有太多的经验需要总结提炼。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对我校评建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默默奉献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学校确立了“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所大学”的基本思路
对学校办学进行科学、准确定位,一直是学校发展中的头等大事。教学水平评估解决了学校办学思路不清的问题,明确了现阶段应该是“教学型大学”,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基本判断;确立了“到2010年,在材料、环境资源、信息、农学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专业,能全面培养多层次高级专门人才,使学校成为西部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大学,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科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使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
(二)学校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好这样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反复研讨,我们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经过对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完善,学校最终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十多个知识模块搭建的培养方案。
(三)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三年的评建工作,学校制定了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和专家听课制度、教学巡视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网上评教制度、奖惩制度,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通过《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的认真实施,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都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全校上下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教学质量意识和规范教学的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四)更加深入地凝练出“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特色
通过十五年的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通过广泛研讨,总结并凝练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可表述为“中央部(委)、省、市共建,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董事单位参与联合办学,通过整合、共享区域优质教育、科技、文化等资源,实现互补、共赢”。这一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被评价为特色鲜明,并将其内涵进一步凝练为“扎根西部,秉承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三线建设”传统,依托地处四川绵阳的中国科技城高科技优势,实行高层次人才、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与国家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实行产学研联合办学,实现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地域性经济建设需要、敢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全面建设,稳步提升,构建人才培养质量长效机制
(一)以“十大专项建设”为抓手,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
根据评建工作目标,针对我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西南科技大学迎评创优工作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十大专项”建设的思路与方案。2005—2006年,学校投入4000多万元按照“提升办学指导思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创新教学制度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8111品牌计划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兴校项目建设”和“校史与办学成果展示”等共“十大专项”103个子项目进行全面建设。校评建办不仅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所申报的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答辩与评审,并先后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迎评创优重大专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迎评创优专项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十大专题建设项目验收程序》等文件,确保了各项建设落到实处,建出成效。在这些项目完成后,校评建办组织了教务处、国资处、计财处、审计处等部门的领导和评建专家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实施了绩效考核,保障了绝大部分专题建设项目能够高质量如期完成。“十大专项”突出了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中心地位,取得明显的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
(二)以专业评估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评建工作过程中,确立了对我校本科专业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的以评促建机制。根据学校安排,本科专业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学校评建办负责,评估内容主要是近三年专业的建设情况。本科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分理论研究、组织部署、学院自评、实地考察、整改与提高、回访与复审和结果与分析七个阶段进行,从2005年3月起,到2006年12月止。历时近两年的本科专业评估是学校进行的首轮专业评估。无论是学院的专业自评,还是学校组织的专业评估,对于学校各个专业的建设和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模拟评估,对症下药,一丝不苟做好自评整改工作
为了检验开展评建工作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找准学校在自评自建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校评建办的组织下,学校于2007年3月25—30日,组织校内专家组一行17人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程序,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自评。2007年6月17—20日,学校又邀请省内外五位教育部评估专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诊断性评估。两轮模拟评估结束后,校评建办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专家的意见,组织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认真学习各位专家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认真吸收各位专家的智慧和意见,并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切实整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创新。
(四)分工协作,精心组织,以饱满热情迎接专家进校考察
为了作好专家组进校正式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校在成立评建办公室和评建专家组的基础上,2007年1月又成立了教学状态运行组、学风建设组、教学条件保障组、校园环境建设组、宣传组、材料组、专家联络组和督查组八个评建工作组,后又增设了秘书组、领导接待组、设备网络组和安全保卫组,分别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各司其职,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同时,学校还先后下发了《西南科技大学关于迎评创优倒计时阶段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倒计时阶段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前两周迎评工作安排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迎评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妥推进,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专家进校考察。
在专家驻校考察的一周里,师生员工精神状态达到了最好的顶点,大家奋发向上,把对学校的热爱化作点点滴滴的细节,时时处处感动着教育部专家。为了及时送达专家调阅的材料和作出各项日程安排,不少领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上好一节课,同事、领导、家人一起鼓励和帮助;一些博士、教授、处长和院长为了配合专家工作,出色地担任了联络员;为了充分展示建设成果,各单位、各部门精心设计每一个考察细节;为了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很多部门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活动项目;后勤员工们大方得体的举止、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给专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坚持一评三促,推动了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克服各种困难,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结构获得明显改善。学校通过实施“教师培训工程”和教学团队与名师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探索出了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办学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对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高标准完成了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学院办公实验楼、文艺演出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建成了37个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实验室及10个校内品牌实践基地;完成了校园网改造和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了图书馆电子化进程;建设了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三)专业建设能力稳步提高
学校大力推进“8111”品牌计划,并通过品牌专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学校通过组织专业评估,对专业建设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检验,对各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重心进行了引导。在组织专业评估的过程中,学校评建办通过研究和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专业评估的组织方式与总结分析,已在校内形成了对专业建设成效进行周期性评估的长效机制。在专业评估的促进下,学院通过评估前的自评和评估后的整改,理清了专业建设思路,找准了专业建设的着力点,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迅速成长,专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几年的努力,遴选和建设了20个校级特色专业,培育了1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我校专业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评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先后制定和修订了5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等制度与措施;通过专业水平评估、课程质量评估、课堂教学评价、考试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对教学工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的长效机制,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
校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长期任务之一,也是评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南科技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倡导优良教风。学校以构筑“青春文化”作为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的文化阵地和一系列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文化传统,着力于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起了广阔舞台,形成了生机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评建专题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各项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和职工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各学院和各部门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树立了“严谨、务实、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团结、进取、敬业、创新”的团队精神,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四、凝练评建工作精神,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评建的岁月里,学校给各学院和各部门下达的任务之多、考核之频繁、工作量之大都是难以想象的,包括部分重复性的工作,试卷复查、毕业论文审核与整改、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等等。有些工作加大了教职员工的工作负担,但是大家都任劳任怨默默地工作。许多部门的同志为了收集整理材料或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工作。不少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还主动承担了各种评建工作任务。
(二)相互提携,共谋发展
通过评建工作,学校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风气。我们不单单从外部学习优秀的经验和作法,内部各单位也互相学习。评估是我们学院之间相互学习的推进剂。在专业评估过程中,不少学院的专业由于各有特点,原有的管理习惯及管理方法与学校的整体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专业的领导和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到其他单位学习,请校内外专家帮助指导,使整体管理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你追我赶的故事不胜枚举。通过学习,校内涌现出一批在很多方面能系统深入思考的专家。
(三)关爱包容,襟怀宽广
“烦躁”是我们在评建期间都有过的感受,时间紧、任务重,学校领导、部门领导、院领导都难免着急上火,都难免情绪激动。但是大家都不会去计较,因为大家知道这都是为了推动工作,决不是个人恩怨,为了实现评建工作目标,相互关爱,相互包容,这是宽广胸怀的体现,更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牺牲小家,顾全大局